宋存克
摘要:住宅小區室外的供水和排水有其自身的特點,在工程設計中必須符合專業要求。本文重點論述住宅小區室外給排水管道的設計,管道系統材料的選擇等等。
關鍵詞:住宅小區;給排水;設計
前言
城市居住小區室外給排水工程的設計有其自身的特點,在工程設計上必須符合給排水專業要求。城市小區室外給排水的設計既要與大市政給排水管銜接,又要與建筑單體進戶管銜接,同時要處理好工程的設計深度。在設計中要準確運用規范,符合適用條件。
1給排水系統設計
1.1室內外給水管的選材
目前,從節能、環保的方面考慮,已不提倡使用金屬管,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非金屬管材。在給水管的選材上,應該杜絕使用PVC系列的管材,PVC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而聚氯乙烯塑料本來就被禁止使用于食品的包裝。聚氯乙烯管的加工過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添加劑改變材料性能,如果長期使用PVC給水管,就會不可避免地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因此,應當禁止使用PVC系列的管材作為住宅的給水管,而其它的PP-R(增強聚丙烯)、PE(聚乙烯)系列的管材,目前尚未發現有害于人體健康的元素,可以正常使用。
1.2管線綜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線也日益復雜。為減少道路二次開挖現象,維持人們的正常日常生活,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費,在專業管線設計前要宏觀控制好市政管線。在室外給排水管道的布置過程中,并不是單純的布置給水管線、污水管線、雨水管線,而應與城市直埋電力、電信、熱力、燃氣等管線或地下管溝等進行管線綜合。平面上,防止設計管線搶位,嚴格按規范確定各種管線的水平位置,以便為以后管線改建或擴建或維修留有足夠空間;豎向上,各種管線的高程應從上而下依次確定,考慮小區排水管高程與區外市政排水管道的銜接和檢修可行性。此外,小區地勢平緩,管道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偏差,所以,污、雨水管道的管徑和坡度適當加大,確保污、雨水快捷通暢的排入區外城市主干管。建議區外水力條件優越的小區盡可能加大區內排水管道的坡度,保證排水通暢。在消防與生活共用系統的設計上,小區消防用水按同時一處著火設計。建筑的室外、室內用水量均由市政給水管網供給,而自噴用水和局部公共建筑的室內、室外消防用水需要在建筑物附近設貯水池和水泵加壓房。設計考慮生活和消防共用給水系統,室外消火栓布置在給水管網上,最大時生活用水量和消防用水量接近。設計施工還要特別注重雨、污分流,以減小城市污水廠的處理負荷,使得污水充分處理后排放;保證城市的良好環境,排水高峰時污水不污染城市水體。另外,施工時一定要注意污、雨水井蓋上分別標注“污水”和“雨水”字樣,以便區別污、雨水管道。對于排水檢查井的井蓋,因鋼筋混凝土井蓋易損壞。國外及國內某些城市利用綜合管溝來解決這一難題。這種做法對交通特別繁忙、不允許隨時開挖及地下空間特別狹小路段尤其有利,但是綜合管溝也有弊端:一次性投資大,各管線的主管單位不同而很難協調,管溝內部的通風、防火、排水等問題很難妥善處理且其斷面尺寸也很難預測。鑒于以上問題,在一般道路下可不設管溝,而是通過合理安排管位、合理控制管線標高、性質類同管線做成小管溝等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
1.3管線高程控制
合理安排好各管線平面位置后還應合理控制各管線高程。一般來說,從上至下管線順序依次為電力管(溝)、電訊管(溝)、煤氣管、給水管、熱力管、雨水管、污水管。若管線在高程上相碰,則遵守“壓力管讓重力管、小管徑讓大管徑、支管讓干管”的原則。此外按照抗震鑒定加固要求進行室外給水、排水工程設施的抗震鑒定加固工作,以避免室外給水、排水工程設施在地震時遭受嚴重破壞和造成嚴重次生災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和重要生產設備的安全。室外給水、排水工程設施,在遭遇相當于抗震鑒定加固烈度的地震影響時,其建筑物(包括構筑物)一般不致倒塌傷人或砸壞重要生產設備,經修理后仍可繼續使用;管網震害控制在局部范圍內,一般不致造成嚴重災害。
1.4管線間距控制
《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規定,一般市政管線之間的最小垂直凈距為0.15m,個別管線如電力管溝與其他管線晟小垂直凈距為0.50m。
2小區室外排水設計
2.1主排水渠遁
小區排水管道的布置應根據小區建筑總體規劃、道路和建筑布局、地形、污水和雨水的排泄方向等情況綜合考慮確定,力求管線短,埋深淺,能自流排放,且在設計污水管渠時,對每一獨立系統或設置泵站的管道,宜在總出口處設置計量設施。小區排水管道的布置程序一般按干管、支管和戶前管的順序進行,干管一般布置在地形較低的地帶沿路敷設;在排水較難的地勢上主污水渠道排水坡度宜取0.2%,過小則會造成排水不暢,過大則雖有利于排水,但受內外落差限制而無法增大主污水渠道深度的情況下,只能在上坡地面上進行大面積墊土,故較不經濟。目前作為小區的污水管道應力求采用分流制,降低今后城市排水系統的改建難度。當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實現分流時,由于合流管渠平時輸送的旱季污水量和雨季輸送的合流污水量相差懸殊,故合流管渠內較易發生沉積物。合流管渠設計必須注意解決污水輸送過程出現的問題。
2.2雨水口
在合流制排水系統中,雨水口作為其天窗,雖可保證排水系統的良好通風,但長年開啟溢臭和雨季時積水是其一大缺點,因此部分城市的商品住宅小區開始在合流制排水系統中使用防臭雨水口。防臭雨水口,即對邊溝雙篦雨水口去掉過梁,中間加設一道隔墻,其上留洞并安裝一個45°的玻璃鋼壓板門,其前方隔間安裝雨水篦,后方隔間蓋上預制混凝土板。防臭雨水口建成后,要在化糞池進出口檢查井間加設一條專門通風用的超高跨越管,消除系統中氣流被化糞池水封隔斷的弊病,系統中的氣體可通過諸多建筑立管排出,既保證了通風效果,又不使污水從跨越管短路流出,施工后應采用熏煙法進行試驗。
2.3檢查井的對流
污水管渠檢查井:若檢查井的進污口低于污水面,就會發生倒灌現象,同時若污水管埋設方向不當還會發生對流現象,應盡量避免。對流現象發生時,因檢查井面積小,污水流動長度大于水面距離,故很易流到對面,同時污物在出口處被污水來回沖刷,極易造成對面管口的堵塞。應調整檢查井的位置,使檢查井兩側的進污管做成斜線對口埋設。
3結束語
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的高速發展,在城市新建或改建小區,確保給排水管網的安全、環保、可持續發展,為人們創造良好的生活休閑環境非常重要。所以說在城市小區給排水工程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工程設計特點,并依據其特點進行設計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