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張浩
摘要:隨著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電信業向智能化、現代化、綜合化、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人們對電信業多樣化的需求也不斷的在提高,所以接入網成為了網絡應用和建設的熱點。本文深入分析了接入網在未來鐵路區段通信中的應用,并提出了鐵路通信用戶接入網設計規范建設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接入網;鐵路通信;無線
前言
車站、鐵路等交通設施及固定位置之間的通信方式,首選方案仍是采用同步數字傳輸網絡(SDH)、密集波分復用設備(DWDM)等先進光纖數字傳輸技術組建,同時應考慮主干網在建設上融合IP和ATM技術,來構成通信主干網及光纖用戶接入網。另外,采用遠端用戶單元(RSU)和數字環路載波系統(DLC)的遠端復用器或集中器,其位置比較靈活,有時可設在FP或其它位置。組網的過程中要因勢利導,更加注重“轉方式、調結構”,把穩定投資與實施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統籌來考慮,使系統能夠為出行的旅客自助查詢、問訊、購票、檢票等先進的電信業務。
FTTx針對不同的場景提供多業務接入服務,主要提供高帶寬IPTV業務,配合業務批發模式下的Open Access Networks接入、高速上網業務及基站、企業專線接入應用。
科學、合理、實用、經濟的通信系統被分為主干網,局域網和接入網等三部分的構思來看,鐵路通信網也可以通過接入網也通過標準化接口方法進行,就鐵路的通信網來看,接入網作為整個電信網絡的基礎層,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即可以有線接入網絡也可以無線接入網。在有線通信不斷發展的同時無線通信技術以其靈活方便的功能特點廣泛應用于鐵路通信網的各個領域。
1接入網在未來鐵路區段通信中的應用
1.1專用通信系統技術
作為多樣化的鐵路通信工程接入網技術中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術,專用通信系統技術主要包括IP智能通信系統、鐵路資源監控系統及應急救援指揮系統。
1.1.1lP智能通信系統
該系統利用IP技術,實現了網內包含音頻、視頻、數據在內的多種通信應用,充分滿足了用戶靈活多樣的辦公需求。
1.1.2鐵路資源監控系統
建立統一的網管平臺,實現對鐵路SDH傳輸網絡(數字電路)、數字調度系統及GSM-R網絡的網絡資源性能指標及網元設備使用情況等的集中監控和分析管理。例如剛建成的秦皇島至沈陽的高鐵客運專線就是采用的移動通信系統包括400MHz的無線列調系統和800MHz的集群移動通信系統,考慮到集群移動通信系統在越區切換過程中會存在信息的流失,因此將數據通信部分交由無線列調系統來完成,集群移動通信系統僅進行區間通信(如大三角功能的話音通信,公務通信以及應急搶險通信等),并留有調度電話進入的余地和接入公用通信網的功能。
1.1.3應急救援指揮系統
該系統將計算機網絡、計算機語音、定位監控、地理信息、數據倉庫及數字視頻等多項技術融為一體,與鐵路既有靜態傳輸系統、117事故救援系統及視訊系統有機結合,當發生事故后,迅速建立部、局一事故現場的應急通信系統,實現了部、局應急指揮中心與應急現場之間的各種動態圖像、語音、數據的傳輸。
集群移動通信系統是把若干各自獨立的單獨頻率的單工工作系統集合到一個基臺工作。它是一種功能強大的專用移動通信系統,是通信與微處理機技術、程控交換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它集交換、控制、通信于一體,通過無線撥號的方式把一組信道自動最優地動態分配給系統內部用戶,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統資源和頻率資源,降低系統內呼損,提高服務質量。
1.1.4 HONET系統接入技術
HONET系統接入網中的CDI板就可以解決上述問題。CDI板(直接撥入用戶接口板),每板可以提供16路直接撥人用戶接口,和ASL配套使用,在電信網中主要用于z接口延伸。由于CDI板與ASL之間為透明(租用線性質)的半永久連接,可以實現外接的模擬用戶端口在HO-NET系統內部的透明延伸,因此,在鐵路專網中采用共電接口的調度延伸可以解決電調“最后一公里”問題,可使電調業務真正實現數字化,還可以省去價格昂貴的長途。
1.2無線接入技術
無線接入網是從交換節點到用戶終端部分或全部采用無線手段的接人技術,為移動和固定用戶提供高速數據傳輸而且以提供豐富多彩的數據服務。作為現今大力發展的無線接入技術大體上可分為移動式接入和無線方式的固定接入兩大類。其通過接口設備終端控制器(TCU)與收發臺相連,構成一個簡單的通信網絡,無線接入由于其靈活方便易于建設,目前已得到極大的重視。
集群通信系統是一種技術先進、功能齊全、工作可靠的用于集團調度指揮通信的移動通信系統,是程控機交換、移動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它集無線收發、微波傳輸、光纜傳輸、衛星傳輸于一體,通過添加更多的接入點,可以比較輕松地擴充無線局域網,并分配給系統內部用戶,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系統效能,降低系統內呼損,提高服務質量。由于它具有自由呼叫、強拆、強搶等功能,極大地方便了應急指揮中心和應急搶險現場的有效聯系,被確定為現行鐵路移動通信方式的首選類型。
2鐵路通信用戶接入網設計規范建設的建議
隨著國家三網融合的大力推進,寬帶普及率的不斷提高,新增值業務的開通、用戶體驗的提高都對寬帶升級提出了迫切需求。光纖接八成為網絡發展的方向,但成本、技術、施工等方面問題一直在制約mk快速發展。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眾多制約因素迎刃而解,加上國家政府的扶持,FTTx步人快速發展期,預計2011年全國將完成7000萬FTTx用戶建設。為此,本文對FTTx提供的主要業務、應用場景、特征等問題進行做一個綜合的介紹。
(1)堅持按照“大容量、少局所、多模塊”的方式組織建設鐵路通信網絡。新線建設中,增大在用交換點的容量,延長交換機放號的范圍;減少交換網分級,實行路由迂回機制,這樣一來,大大提高了對傳輸質量的要求,從而提高處理能力及增強系統的靈活性與可靠性,并大大減少定員節約成本。
(2)通信網絡的可靠性、有效性和運行效率至關重要。確保高可靠性架構,做到無單點故障,就鐵路調度通信網而言,顯得十分重要。數字式調度交換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鐵路通信發展方向,一鍵到位,組呼、全呼、選呼、強拆、使用方便。在鐵路新線建設中,采用了模塊化的設計結構,同時也采用了無阻塞數字式交換網絡,利用接入網提供的音頻專線加干纜中的實回線和傳統DC27調度總機提供調度備用系統,同時提供多種調度工作模式,極大的提高了系統的集成度和可靠性。由此,為了保證通信的暢通無阻,把數字化、網絡化的遠程集中監控應用到其中極為重要。
(3)進一步加強交互式的多功能應用。目前鐵路施工企業因點多線長、設備分散,工作生產條件非常艱苦,文化生活極為貧乏,傳輸信號不易接收。為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同軸電纜將以太網及CATV信號傳送給用戶EoC終端及電視機頂盒,在傳送中使用單獨的一根光纖,這樣每個小站可以傳輸一到兩路高清晰度電視(HDTV)節目,或2~9路標準清晰度電視(SDTV)節目。
3結束語
總之,鐵路通信網是保證旅客健康與行車安全,促進鐵路整體效益,提高市場占有率,獲取合理利潤的有力工具。在起步相對較為靠后的現實面前,對于鐵路通信工程中的安全問題我們需要格外引起重視,對于鐵路通信中的控制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等應給予足夠重視,為加快推進鐵路現代化做出相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