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開始更加重視森林資源的利用與管理問題,以期改善生活環境,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森林認證主要是將市場的規律充分利用,從而實現森林的可持續經營目標,相比于傳統的政府監管機制來說,二者存在較大的差異。
【關鍵詞】:森林認證;非政府監管;監管機制;市場驅動
我國的林業在近幾年來獲得了飛速提升,尤其對于林業的產片來說,其貿易額在不斷增大。自從我國開始引入森林認證之后,無論是森林認證的面積還是企業的認證數量都在大幅增長,截止到2017年1月份,中國通過FSC認證的森林面積為891675.74公頃,獲得COC認證的企業為4800多家。。由此可見,隨著森林認證的引入,促進了我國的森林認證體系建設水平。
1林業管制的相關理論與實踐
1.1政府管制與非政府管制概述
政府實施的管制是為各個公共部門的行為提供管理的活動,一般來說,可以將關注看作為經濟管制與社會管制兩種類型。對于經濟管制來說,其主要對行業的價格、產品質量等方面進行管制的行為[1]。對于社會管制來說,其主要是對生產者的工作、生活等方面實施約束。
近幾年來,隨著新自由注意經濟的思想在人們腦海中不斷深入,相比袁傳統的政府管制來說,其呈現出明顯的市場化、自由化等。政府關注是將國家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基于暴力機關等方面前提下實施有效的管理,因此在政府管制過程中,無論是強制力還是權威性,都超過非政府的管制。人對于非政府管制來說,其主要為非政府組織而成。其無法與政府管制進行相提并論,主要是利用經濟管制等方面實施管制行為。
1.2森林認證與非政府市場監管機制間存在的關系
在林業行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林業的各項生產活動,會與整體環境與社會生活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林業的監管力度在不斷提升。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學者也都開始重視林業的監管問題。通過政府制定的相應原則、標準與規范,森林認證的相關機構會將一定程序作為森林認證的基礎,對于暫時不合格的相關企業要予以其進行整改。獲取森林認證的證書之后,相關認證機構將會定期對所敬仰的企業進行復審,從而確保其可以繼續持有森林認證證書[2]。
另外,相比于傳統的政府管制來說,利用森林認證可以將林業相關轉為木制品產品的供應鏈方面,從而尋求更好的合作機會,還可以利用市場最準確等多種方式,為企業提供相應的鼓勵,還可以利用抗議、打擊等方式,對企業的違法行為有效制裁。在將WWF作為基礎的眾多環保組織的共同促進性,FSC的成立,還充分實現了森林認證的各種目標。對于FSC來說,其對社會綜合效益、環境等房建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2森林認證市場建設的時期特點
森林認證市場主要為通過相關認證機構的審核,最終通過并被授權的生態標簽認證產品形成的市場。從功能方面來說,在森林認證產品的市場中,并不包含非法采伐與非法生產。但對于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來說,會由于供給的不斷減少與消費者所認可產品的溢價,從而將其經營水平、管理水平進行提升。隨著森林認證市場理念的提出,不僅可以提升森林資源的利用效率,還可以將林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多種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在森林認證市場形成方面來說,可以從兩方面對其進行分析與解讀,第一,可將森林認證市場看作為現有的林產品市場相關技術與標準的提升,相比于目前的森林經營以及相關產品的生產與服務來說,森林認證可以提升經營利益,增強其持續性,無論是社會還是環境等多方面,可以充分滿足相關要求[3]。第二,還可以將森林認證市場看作為新型的認證產品市場,基于新型的管理模式下,將各類產品進行整合。無論對于哪一種方式來說,都不會是市場自發而成的,政府會在其中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目前我國的人均收入情況來看,消費者對價格極為敏感,政府也會在森林認證市場的形成過程中產生重要影響。
2.1第一階段
基于我國目前森林認證CFCC的發展情況來看,在國內不僅僅包括消費者,對于林業企業以及管理人員來說,并沒有充分認識到森林認證的深刻含義,相關的認證權威機構數量極少,而獲得CFCC認可的機構僅有中林天合等少數幾家。由此可見,我國的森林認證市場仍然處于發展的初期,這一階段也是政府應發揮推動職能的階段。根據上文的概述,在國外的森林認證體系中,大部分非政府組織進行推動,是將財團與基金資助作為發展基礎。根據我國的國情來看,這樣的發展方式較為不現實。因此,只有依靠政府的推動作用,才能促進森林認證市場的形成。在該階段中,政府應對森林認證理念進行大力推廣與宣傳[4],利用公共采購的相關政策,形成完善的森林認證產品溢價機制,還可以利用法律法規的限制,對各種行為進行約束,從而為森林認證市場的興趣奠定堅實基礎。
2.1第二階段
在第二階段中,森林認證市場要想獲得發展,便需要社會中的各類組織共同支持。在構建基礎的森林認證體系之后,隨著利潤與競爭在不斷增強,可以將其作為森林認證市場形成的內在動力與源泉。但在此階段中,由于內在動力的不斷激發,社會中的各類組織產生的壓力。在推行森林認證市場的過程中,無論是制裁策略還是激勵策略都會起到良好的效果,而政府無法進行有效管制的主要原因便是過于強調制裁政策,沒有將激勵策略的作用充分發揮。因此,在該階段,應將環保組織與消費者的作用充分發揮。首先,對于環境保護組織方面,可披露生產企業的相關違法行為,對其進行有效的制裁與打壓。另外,還可以通過媒體等多種途徑,讓企業在廣大消費者心中營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其次,要將消費者的產品偏好作為基礎,從而可促進森林認證市場的快速形成與發展。應對消費者進行一定的森林認證、認證產品方面知識的培養,還可以對負責的生產經營企業予以一定的支持,從而促進森林認證市場更加穩定、持續的發展[5]。相反,如果沒有獲得森林認證、森林產品的相關條件,便會無法得到社會組織以及消費者雙方的支持,最終導致其不斷惡化。零號,利用非法木材與非森林認證產品獲利的企業應將其逐出市場,通過增強激勵策略的實施力度,從而使森林認證體系的推行獲取更多方面的支持。
2.3第三階段
隨著森林認證市場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森林認證體系中的類型在不斷增加,在森林認證市場中作為主體的企業應對森林認證體系進行正確的選擇,從而使其成為森林認證體系市場中的主要競爭內容。在森林認證市場中,經常會帶來一定的信息不對稱性、不完整性,造成企業無法進行合理、正確的選擇。因此,在森林認證市場主體促進森林認證市場進行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應充分發揮引導與協調的職能,才能有效避免市場選擇方面的盲目性等問題。根據目前的發展情況來說,森林認證市場并沒有發展到第三階段,但可以對國外的成功經驗進行借鑒,從而預估出我國森林認證市場未來在第三階段中發展的各項特點。從實踐情況來看,國際市場中的各個森林認證體系之間存在較為激烈的競爭,這也逐漸偏離了森林認證的最初設想。還由于國際組織并不統一、強大,也沒有對各個森林認證習題進行良好的監管與協調,造成森林認證沒有將其自身的真正優勢發揮出來。這與最初的目的是互相違背的,也無法構建完善的森林認證關制度與機制。從而我國目前情況來看,政府在重點推動CFCC森林認證體系的構成,還將其與PEFC體系完成了互認。而未來,隨著森林認證市場日益完善,且發展進程不斷深入,在體系之間的共存問題會逐漸突出。因此,為了加快森林認證市場的發展進程,需要政府不斷提升各個森林認證體系之間的協調與監管水平,才能對其進行更好的層次劃分,從而形成完善、科學、合理的政策導向安排策略。例如,對于生產經營水平較差的企業來說,要對其實施嚴格的制裁策略。從而將森林認證更好地應用在非政府監管機制中,促進森林認證市場的不斷完善與發展。
結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森林認證作為非政府管制的市場管理體制,無論是經濟全球化還是其他因素,都會對森林認證市場的建設產生重要影響。推行森林認證,可以提升目前現存林產品的環境保護相關標準,還可以構建完善的森林認證市場體系。在該過程中,無論是政府還是非政府的各個組織,都發揮了重要有用。因此為了提升森林認證在非政府管制中的應用效果,應將森林認證體系不斷優化與完成,還應對其設立階段性的重要目標,將監管權利合理分配,從而為其提供更加政府的政策導向。
【參考文獻】:
[1]張成林,楊超,程寶棟,宋維明.基于森林認證的非政府市場監管機制應用探討[J].林業經濟,2017,01:25-30.
[2]黃雪菊.森林可持續經營的認證機制與中國森林認證對策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5.
[3]田鑫.我國集體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對策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5.
[4].FSC森林認證[J].中國人造板,2014,11:43.
[5]何玉琴.集體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法律困境與出路[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
作者簡介: 劉柳輝(1988.06-),男,漢族,廣西蒼梧人,大學專科,林業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評估和調查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