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益++蔣華榮++盧江祥
[摘要]:在橋梁大體積混凝土承臺一次澆筑施工的過程中,要按照規定的施工流程進行,施工工藝應符合規范要求。要注意預防大體積混凝土裂縫,保證施工質量。本文就工程實例對橋梁工程中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溫控技術進行探討。
[關鍵詞]:橋梁施工;大體積混凝土;入模溫度
[引言]:在橋梁施工當中,對于大體積承臺的施工,水化熱是形成混凝土裂縫的重要原因,因此控制好混凝土的水化熱成為施工控制的難點。本文就某橋梁承臺施工水化熱的控制提出如下解決方案。
1、施工概況
此承臺尺寸14.6×14.6×3.5m,理論灌注混凝土數量為746.06立。承臺基坑開挖采用機械放坡開挖,人工配合。承臺鋼筋在現場綁扎成型,成品混凝土墊塊確保保護層厚度,模板采用整體鋼模板,鋼管架加固支撐,并采用16圓鋼作為拉筋,豎直方向設置3道間隔為0.8米,水平方向均為18道,單根長度分別為15米。混凝土采用耐久性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輸送車運輸,澆筑采用混凝土泵車,連續灌注成型,插入式振搗器振搗。
2、大體積混凝土熱工計算
承臺幾何尺寸14.6×14.6×3.5m,澆筑混凝土746.06立,屬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考慮采取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設置冷卻水管和保溫等措施,確保混凝土內在質量。根據天氣及混凝土施工情況,通過計算,過程如下:
承臺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按200kg考慮,粉煤灰用量100kg(按等重量折算為水泥);每千克水泥水化熱按377J/kg計,計算結果如下:
1.計算混凝土的絕熱升溫值:
實際結構外表面是散熱的,混凝土導熱性差,其內部升溫值一般都略小于絕熱升溫值,因此計算值偏于安全。
結論:由于高性能混凝土采用“雙摻技術”(即摻加粉煤灰及外加劑),水泥用量減少,混凝土內部溫度較普通混凝土相對降低,按上述條件計算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為46.02℃,出現在第8-10天,施工時考慮布置冷卻水管降溫,從而保證養護期間混凝土芯部與表層、表層與環境之間的溫差不超過20度。
3、冷卻水管設置
3.1為降低混凝土內部水化熱溫度,調節承臺混凝土內表溫差,采取在承臺混凝土體內設冷卻水管通水降溫措施。
3.2冷卻水管采用壁厚2mm、直徑φ30mm的薄壁鋼管,沿承臺豎向布置水管網1層,水管網沿豎向布置承臺中央;最外層水管距離混凝土最近邊1m,水管間間距為1m,具體位置見附圖。進、出水口引出混凝土面1m,出水口設調節流量的水閥和流量計。冷卻水管網按照冷卻水由熱中心區流向邊緣區的原則分層分區布置,進水管口設在靠近混凝土中心處,出水口設在混凝土邊緣區。
3.3布管時,水管要與承臺主筋錯開,當局部管段錯開有困難時,適當移動水管的位置。
4、測溫管設置
4.1為了準確測量、監控混凝土內部的溫度,指導混凝土的養護,確保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在承臺混凝土內合理埋設測溫管。
4.2采用埋設測溫管方法進行測溫。測溫管采用壁厚2mm、直徑φ30mm的薄壁鋼管。測溫管在全斷面設置3根。測溫管埋設時貫通承臺全高,上口露出承臺頂面0.2m左右,上口不封閉,下口封閉,管內不充水。測溫管布置時不能接觸冷卻水管,且須固定。
5、通水冷卻及測溫監控
5.1混凝土澆注完畢后即開始抹面收漿,控制表面收縮裂紋,減少水分蒸發?;炷翝沧⑼戤吅罅⒓锤采w塑料布。
5.2通水冷卻。
①每層冷卻水管被澆注的混凝土覆蓋并振搗完畢,即可在該層冷卻水管內通水。
②冷卻水的流量可控制在1.2~1.5m3/h,使進、出口水的溫差不大于6℃。
③冷卻管排出的水,在混凝土澆注未完以前,立即排出基坑外,不得排至混凝土頂面。在承臺混凝土澆注全部結束后,視具體情況排至混凝土頂面,形成保溫層,蓄水保溫養護。
6、結論
大體積整體澆筑混凝土工藝,可明顯縮短工期。工藝控制重點是通過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外加劑的選擇、冷卻管布設、溫差控制和混凝土澆筑養護等方面,消除混凝土溫差應力、收縮等原因形成的裂縫,使得混凝土結構整體性好,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尚戶兵,陳潤珠.中型橋梁的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4(11).
[2]李全軍.橋梁中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裂縫防治措施[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4(12)。
[3] 詹永國. 市政隧道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特點、起因與對策探討[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09(04) 。
[4]閆小琳.橋梁承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交通世界(運輸.車輛).201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