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于廣西瑤族建筑的理論研究,從地域性的概念出發,層層剖析兩者關系,總結地域性對于設計的現實意義,以龍勝瑤族假日酒店設計為例,從區位,文化,理念以及材料,創新之處探索地域性建筑設計的特點和發展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越來越希望尋找建筑的地域性特點,拒絕千篇一律的“國際主義”建筑,發覺本民族文化中的特點,力求讓廣西傳統建筑能夠在最大限度的保留中突破尋求到創新。
【關鍵詞】: 地域性; 建筑設計 ;廣西傳統建筑改造
1、廣西吊腳樓簡介。
當代建筑設計已越來越規范和完善,中國大多數城市之中的建筑多是千篇一律的“方盒子”式建筑,這些建筑多以追求高,大,以及材料的新穎為目標,這體現的是城市的現代化,也促進了人類文明。但是我們不可忽視的是,這些“方盒子”一樣的高樓大廈正使得國家變得“千城一面”,它們似乎缺乏一種“靈魂”----地域性。
廣西桂北的傳統建筑以吊腳樓是廣西的地域性所在,吊腳樓屬于干欄式建筑,可是又有所不同,因為干欄應該全部都是懸空的,所以吊腳樓只能稱為半桿欄式建筑,這樣的建筑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下部主要是木頭柱子為主,主要是飼養家禽,中部為人居住空間,上部多為存儲糧食而用,所以上層會偏低矮。這樣的建筑形式節約土地,造價低廉,是少數民族智慧的結晶。
從外觀上看,不同少數民族的吊腳樓在外觀樣式上統一而又有所區別,吊腳樓外觀分為很多形式,可以通過外觀辨別不同少數民族吊腳樓之間的區別。本案的主角—瑤族的吊腳樓,在吊腳樓外觀上也與其它少數民族沒有太大區別,由于瑤族人多居住于山區,很少可供成片建造房屋的平地,所以它們舊選擇坡度比較緩的地方,一半平整的土地,一半依據山勢用長短不一的杉木柱頭來支撐,然后架起木板,與挖平的屋場合為一個平坦的整體,再在此整體上建房。
吊腳樓是少數民族智慧的結晶,設計工作者要在保護吊腳樓傳統外觀的前提下,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
2、龍勝瑤族假日酒店改造設計的背景與改造措施。
廣西桂林的龍勝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由于以山地為主,所以生活在此的居民為了能生產農作物,就依山開墾了這些土地,形成了梯田,而這些梯田經過了歲月的變遷,如今已成為了龍勝的主要旅游特色,這里的度假酒店也在不斷增加,如何設計有當地特色的瑤族假日酒店,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本文利用龍勝瑤族假日酒店的改造設計來進行闡述,探究廣西吊腳樓這一地域性建筑的應用,并探索其與周圍環境的關系。
2.1龍勝瑤族假日酒店改造設計的背景
這個項目位于龍勝龍脊梯田下的紅瑤村,是一座已經小具規模的民建酒店,酒店位于梯田半山腰,周圍群山環繞,具有絕佳的風景,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水資源十分豐富,由于龍勝處于亞熱帶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常年高溫多雨,龍勝當地處于盆地地形,大量的水蒸氣在抬升過程中凝結成冰,滲透到土壤中并形成地下水,突冒于地表之外,形成了豐富的水資源。所以在酒店居住會感覺到屋子下面有涓涓流水奔涌而出,可是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在此天然的山間泉水間建造一個有高低落差的休閑場所,不僅可以連接酒店的兩棟客房,還可以作為酒店的一處特色景觀,如何利用這里的潺潺流水,讓其變為一個度假休閑的好去處,成為了酒店改造的一個重點。
除此之外,龍勝當地的梯田是當地的一大特色,在修建休閑娛樂的戶外場所時,應該考慮到游客除了可以在這里戲水之外,置身于梯田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也是設計的重點,所以,在植物和材料的選擇上,要結合當地的民族特色,選擇符合當地瑤族特色的材料來進行設計。
2.2龍勝瑤族假日酒店改造設計的措施
對于這里豐富的水資源,首先,修建水渠,讓水有路可引,由于酒店所在處是一個坡度較陡的梯田上,這里的高低落差會讓流水有更好的視覺效果,所以在山坡上修建水渠,實現高低落差的山間小溪,是實現流水合理運用的首要措施。設計團隊在山頂處修建一個土坡,將水流有規律地引到山下,形成可供觀賞的溪流景觀。其次,對于山上的水流的利用,主要是在溪流周圍建造富有瑤族特色的亭子,這些亭子與傳統的干欄式建筑有所區別,頂部為鏤空的設計形式,這樣便于雨水的回收以及流水的循環。更符合原生態,這樣的亭子在兩個酒店客房之間有五座,五座亭子連接在一起,形成了廊橋的形式,這類似于廣西傳統建筑中的風雨橋樣式,可是又有所創新,在亭子的材料上運用當地盛產的木材和竹子建造,與當地的建筑融為一體,達到生態自然的和諧統一。在廊橋下用當地的石材建起擋土墻及可供游人休息的平臺,讓游客可以在此處戲水,這樣游客不僅可以在此處觀賞周圍的梯田美景,同時還可以親近大自然,這樣就形成了以水為主題的空間景觀。本案的創新點在于,山頂的水流用水渠引進室內,在酒店一層形成水景,然后再循環流出室外,這樣就形成了室內外水景的相互交融。酒店的外立面用瑤族的元素進行了統一,如,用當地的木材進行外立面的重新裝飾,與新建的廊橋采用了一樣的材料,這樣就達到了新舊建筑的和諧統一。
3、結語
廣西是一個富有少數民族特色的地方,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廣西的吊腳樓建筑樣式更是當地的一大特色,如何運用吊腳樓這種獨特的樣式來進行創新,發展成為屬于廣西的,一種創新的建筑樣式,讓城市不再“千城一面”,是廣西的本土設計師應該要思考和不斷探索的問題無論是在什么時代背景下,建筑都應該與地域性緊密相連,而地域性不是單純的地方文化,也不是單純的依山就勢,而是當地歷史傳統,文化背景,風俗習慣,以及地形地貌氣候等多種因素的結合。這要求設計師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進行一系列當地考察,并與時俱進,實事求是。
[ 參考文獻]:
[1]韋自力.物質形態與文化形態的兼容_當代廣西室內設計方向研究[J].美術大觀,2012,(04)
[2] 韋自力. 溫玲.中國_東盟環境下 廣西地域性建筑設計教育的探索與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 .,2013, (05)
姓名:謝韻 (1994.1-); 性別:女 ; 籍貫:廣西省南寧市 ; 學校:廣西藝術學院 ; 學歷:2016級碩士 ; 研究方向:室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