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過對傳播學的發展歷史進行研究,我們發現它從產生到現在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同時我們也發現傳播學的產生和發展是歷史的必然,社會的發展變化也影響著傳播學研究重點。單從學科的組織架構來說,傳播學的學科性質為結構主義,傳承和共融的關系深深根植于傳播學的理論當中。當前我們在研究傳播學的過程中存在許多障礙,這主要是由于傳播學具有單一范式的至上性,并且我們的研究人員也缺乏相關經驗,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整理和歸納復雜理論的能力不足。而在未來研究傳播學的過程中,應堅持研究視角全球性的眼光來看待我們所研究的問題,用批判性和分流性的維度去研究傳播學。
關鍵詞 傳播學;發展;信息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8-0001-02
1 傳播學的產生
大眾傳播在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以及20城市化進程推進的過程中由于發展空間非常大,因此發展非常迅速。在報刊之后,出現了電視和廣播,并且迅速普及,這使得大眾傳媒的傳播手段和傳播對象社會化的結合得以實現。現代社會中,信息傳播的手段和方式因為大眾傳播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系統而產生了變化,并且這種獨立的社會系統能夠對社會心理以及社會結構,甚至是創新模式產生一定的影響,大眾傳播的作用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它的作用得以凸顯出來,并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大眾傳播,傳播學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開始出現的。
2 傳播學的發展
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傳播學的發展,由于科學技術發展到了一定水平,因此傳播學產生了,當然了,對于傳播學來說,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必然會促進傳播學的發展。所以我們說傳播學產生的物質基礎是技術進步、科學的發明以及快速發展的傳播媒介。
科學技術的發展支持著傳播媒介的發展,我們都知道最早的信息傳播媒介是一些印刷媒介,比如報紙和雜志,人們的信息交流活動在印刷術的發明和改進之后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印刷傳播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的信息可以通過報紙、雜志的形式進行傳播,并且繼承,方便以后的利用。
傳播學的發展現狀是從引進到發展初期的過度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同時它也進入了一個力求創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人們力求做到把傳播理論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深化與豐富。傳播學的獨立性隨著傳播學的不斷發展完善而漸漸的顯示出來了,并且正在形成一個獨立的體系。在我國,一種“膠著的狀態”出現在新聞學傳播學的研究過程中。在進行課程設計的過程中,主要的內容是大眾傳播學相關的課程,在設置專業過程中大多數人的做法是把教學與研究領域以媒體的性質來區分。
3 傳播學面臨的危機
以往的傳播學理論由于既有的傳播秩序與格局被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所打破,因此,對新的傳播現象進行研究時不能再用以前的舊理論來進行。所以現在關于研究傳播現象的論文中,我們會發現他們對研究的理論基礎的交代是:理論基礎為“使用—滿足理論”。但事實上,這個“理論”僅僅是一些對電視和報紙的傳播效果在不同時期進行量化分析形成的報告,而在這之后一些反映受眾對大眾傳媒的要求的話就被一些學者提出來了,他們說這些算不上是理論,因此也就對非線性、圈層、超鏈接的互聯網傳播現象無法進行解釋。
3.1 互聯網的傳播現象無法用現有的傳播學理論進行解釋
1)社會的所有層面,甚至是虛擬世界和人的思維都被信息的傳播所滲透。空間條件在新的傳播環境下顯得沒有以前那么重要,人們交往的速度正在逐漸變快,這是由于處在不同空間的人被新媒體進行了整合,把他們放在了一個共同的虛擬場景中,這便使得人們的交往能夠隨時在線。
2)信息的傳播渠道變得更加廣泛,這使得用戶的自主性得以提高。傳播對象在新的傳播環境下,由模糊的傳播對象向統一的大眾市場和目標用戶轉變,這樣傳統意義上的受眾逐漸被理性的用戶所取代,是因為這些用戶能夠主動選擇媒體。在以前是媒體受眾被動的接受信息,而現在,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索要接受的
信息。
3.2 原有的傳播理論必須轉換話題
舊的大眾出阿伯體系是一種中細化的傳播體系,新的傳播形態和傳播環境在新媒體的沖擊下產生了,這使得舊的傳播體系開始瓦解,因此以前那些舊的關于傳播方面的理論和假設都需要被重新進行認定。就拿議程的設置論來說,它的一個基本假設是:受眾獲取新的渠道是有限的,而受眾獲取的這些有限的信息要想形成一致性的公眾共同議程和媒介就需要在一些主流渠道上聚集,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傳播形態的特點多樣化、多維度和立體交叉,并且傳播形態也開始轉變,改變了原來關于“渠道”的認識,當前的社交媒體已經在信息分發方面目前占據了壟斷地位,而報刊等其他的信息發布渠道僅僅
占了3%。
3.3 傳播理論體系內部的非一致性
在傳播理論中,有時候會出現許多不和諧的因素,這些不和諧的因素很容易會受到研究者的立場以及哲學和文化體系的影響,有時候甚至能夠決定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權力關系,所以有時候世界范圍內都會關注這些不和諧的因素。比如說,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極權主義者極度推崇宣傳。而這些極權主義的宣傳家把大眾媒介當作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手段來操縱大眾,并且對大量的人口實施有效的控制的機制,他們認為這樣就能夠控制一些人的信念,讓他們保持一種態度。這些集權主義者認為大多人都是非常不理智的,并且他們非常大意和粗心,在他們看來,大眾如此不理智、無知、粗心大意,因此要想讓大眾獲悉一些不真實的情報,就必須采取欺騙、引誘甚至是強制的手段。而這種思想集中表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共識操縱法”
的出現。
4 傳播學未來的發展及出路
由于其他理論的學者在研究他們本學科的傳播現象的過程中使得傳播學被發現,因此這些學者都是傳播學的理論先驅。所以我們經常說由于社會的不同學科相互交融才產生了傳播學。傳播學在互聯網的傳播形態下作為獨立學科要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的機會已經非常小,而傳播學要想進一步發展,就需要融合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等相鄰學科,并且在解釋互聯網傳播現象時要把這些學科的理論綜合運用加以解釋。大約在20世紀30年代前后,傳播學開始與心理學、特別是社會心理學開始融合,因此傳播學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就是學術研究心理學化。心理活動伴隨人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的始終,而在社會心理學方面總能夠找到信息傳播現象方面合理的解釋,所以我們說傳播就是一個社會心理的過程,而人們要想預測他人的思想和觀點,就需要通過這個過程來實現。
傳播行為在互聯網時代變得更加個性化,而對傳播行為的解釋從個人的心理活動的角度來進行,效果會變得更加顯著。所以我們說,在互聯網時代,傳播學要想獲得進一步發展,就要與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相互
融合。
要想發展傳播學,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要明確指導思想,為了保證正確的研究方向,就必須具備正確的指導思想。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方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同時還要堅持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讓不同的學術專家各抒己見,形成一種學術討論的正常
氛圍。
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研究方法與理論,讓各個領域的專家各抒己見,形成正確的學術研究氛圍,堅持正確的研究課題與方法,就能夠讓傳播學擺脫發展的困境,實現新的
飛躍。
參考文獻
[1]陳力丹,宋曉雯,邵楠.傳播學面臨的危機與出路[J].新聞記者,2016(8):4-9.
[2]阮志孝.大陸傳播學的發展趨勢、學科教育與就業問題[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4):261-265.
[3]徐耀魁.傳播學的發展[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58-65.
[4]陳紅梅.對傳播學的歷史演進及未來發展的學理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136-141.
作者簡介:蘭嘉鵬,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