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清晨,經半夜小雨的浸潤,窗外柳葉異常清新,鳥兒在柳枝上跳躍鳴翠。我正在窗邊書桌上整理船棺葬墓資料,突然電話鈴響了,我不由得心中一顫。秦漢研究室主任劉雨茂研究員告知:蒲江發現疑似船棺葬墓。聞此消息,我心里一陣激動,立馬收拾行裝(包括相機、攝像機、電腦、手持GPS、紅外測距儀等設備),火速去往蒲江。
趕到現場,我們得知蒲江飛虎村工業大道東側,也就是在2015年所發掘的漢代遺址的鄰近區域要進行商業開發,蒲江縣文管所正采用探溝勘探方式進行文物勘探工作。中國考古發掘的過程基本都按《田野考古規程》嚴格執行。對于墓群和遺址的發掘,我們原則上采用“探方法”。蒲江船棺葬墓地也是采用“大探方整體揭露法”,這樣可以更好地認識墓群范圍、墓葬排列方式及分布規律。

蒲江船棺葬墓群航拍圖
在施工區域的南北兩端分別布有探溝,其中,南側探溝內出現狹長形木棺,在棺上發現戰國時期銅鍪。北側探溝內亦出現長方形楠木。據探溝中出現的木棺形制和銅鍪,可以確認為戰國時期船棺葬墓。因南北探溝中皆存墓葬,且施工區域為歷年船棺葬集中分布區,我們推測:施工區域很可能存在一個大型戰國時期船棺葬墓地。鑒于其重要性,我立即安排對施工區域進行全面的考古勘探,并將墓地情況上報國家文物局申請進行搶救性發掘。
果然,經進一步勘探,確認施工范圍內共存墓葬多達60座!隨即,我們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
10月15日,整個墓地表土層揭露完成,60座墓群分布于1萬平方米的范圍內。方向多為南北向,由西向東分4排分布,每排7~17座不等。墓葬排列有序,墓地明顯經嚴格規劃。當整個墓地的墓葬位置都確認后,我們對其進行統一編號,以便于對出土文物的記錄和整理。
從2016年的9月1 號至2017年3月底,歷時約7個月,發掘工作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