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曉雅 溫德成 王紅剛



[摘要]隨著經濟信息的日趨全球化,知識經濟日見端倪,電子商務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角度出發,許多高校的管理學相關專業相繼開設了《電子商務》課程。作為管理學的重要專業之一,虛擬企業環境下電子商務企業組織框架及運行體系成為了教學研究的一個重點。本文在梳理文獻的基礎上整理了虛擬企業環境下電子商務企業的組織框架選擇模式、電子商務企業的運行模式,提出了建立虛擬企業環境下電子商務企業伙伴協同關系的范式。本文的研究內容和結果對電子商務教學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虛擬企業環境;企業組織框架;運行體系
1.虛擬企業環境下電子商務企業組織框架選擇
1.1組織框架選擇原則
為響應市場的需求,虛擬企業的組成形式是多樣化的。從它組建實體和層次上看,虛擬企業本身就具有清晰的、模塊化的、層次的組織結構,但要體現組織的動態性和敏捷性,必須從虛擬企業的本質出發設計統一的組織框架,主要表現是將系統分解為更企業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基礎的組織構件,由構件搭建框架(鄧宏,陳笠,2012)。以往系統分解考慮的是任務和功能,組織結構的描述較為靜態,缺乏動態特點。如果以流程分解組織設計框架,不僅能夠映射流程與組織結構之間的關系,而且又能顯示組織構件間的耦合關系。其思想為:作為組織運行主線的流程,可以被分解為不同的流程單元,流程單元的執行框架是組織單元。在流程分解的多種規則中,耦合分解是較為理想的方式。它是將流程分解為并行的子流程,組織單元可以對各自的子流程定義。而且組織單元能根據流程的實施過程由下至上相互耦合,形成企業的組織框架(戴永長黃利平,方劍,2012)。
協同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與企業之間信息是實時交互的。一旦市場出現機遇,具有開發某種新產品所需要的不同知識和技術的不同組織或企業組成一個臨時的企業聯盟,共同應付市場的挑戰,聯合參與國際競爭,這就是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的形成。協同電子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是為實現某一特定目標而組成的臨時網絡或松散聯盟,通過信息通訊技術共享資源,以求在最短時間、最優資源、最小成本等條件下實現總體利益的最大化。協同電子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通常具備了虛擬顧客交流,虛擬資產配制和虛擬專家知識等特性,不同特性間的組合可以產生不同的新的組織模式(高晚欣,2012)。因此,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組織結構設計必須符合以下原則:
第一,滿足客戶需求。由于在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與顧客交流方式是虛擬的,當前的網絡技術可以讓顧客遠程體驗產品與服務,并動態參與到產品的定制中去。而虛擬企業的首要目的是滿足客戶需求,其發起就是為了響應顧客的需求而組成的臨時企業聯盟。因此,在協同商務環境下,滿足顧客需求是建立虛擬企業的首要考慮的問題,顧客需求是虛擬企業的拉動力(何葦航劉迷,2010)。
第二,對有核心競爭力伙伴的選擇。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生存的主要動因,而非核心競爭力對企業起到支撐的作用。通常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其對手難以模仿的能力,每個進入虛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都是對虛擬企業競爭能力的補充和完善,各成員通過綜合協調可以使虛擬企業更快、更有效的達到目的。因此,在建立虛擬企業過程中需要秉承核心競爭力第一原則,以選擇合適的伙伴。
第三,在虛擬企業成員間建立信任。虛擬企業是通過成員的合作以便創造協同效應來生產知識和產品的。因此,虛擬企業所有活動的完成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在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內部,地理空間上的分布較廣泛,由于虛擬顧客交流和虛擬資產配制,使得在對員工的授權以及通過法律框架來控制整個經營活動是相對更加困難,因此企業的正常運轉必須建立在以信任為基礎的條件下(李琪,2014)。可見,在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如何建立伙伴企業及成員關系間良好的信任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第四,加強協作和交流。在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的協作是以信息的共享為前提。虛擬企業成員通過信息共享將信息傳播出去,同時收集外界相關信息,實現了信息的交流。在此過程中,虛擬企業成員不斷的交流學習,提高了整體的工作效率,并使員工的知識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使整個虛擬企業成為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學習型組織(劉迷,2010)。
第五,實施跨文化的管理。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是不同企業的組合體,無法實行單一文化的管理,而只能實施跨文化的管理。在協同商務環境下,首先虛擬企業實施跨文化管理是建立成員企業問信任關系的基礎。然后,通過對各成員企業文化的整合、沉淀、結晶以形成一種大同的文化。這種大同的文化是大多數成員都認同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也就是虛擬企業文化。在協同商務環境下建立良好的虛擬企業文化不僅可以提高成員企業間的溝通水平,減少沖突,促進信任關系的良好發展,還可以更好地幫助實現虛擬企業共同目標(林佑剛,2014)。
1.2電子商務企業組織類型選擇
在協同商務環境下設計虛擬企業的組織結構主要可以從組織層次和管理運營兩個角度來考慮。從組織層次上,可以對虛擬企業組織結構的組成要素進行以下組成盟主企業、伙伴企業、多功能項目組和基本組織單元(黃娟,馮良清,2011)。在協同商務環境下,盟主企業發現機遇并發起組建虛擬企業,伙伴是虛擬企業的成員企業,在虛擬企業建立或運營過程中加入到虛擬企業中成為成員企業,同時為了實現虛擬企業目標各成員企業需要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以保證虛擬企業最有效的組織和管理(蔣建華,王帆,2011)。基本組織單元是虛擬企業組織的底層結構,是企業運行的組織基礎。在虛擬企業管理運營過程中,人作為組織中活動實施的主體,在整個組織中被賦予了一定的職責和權限,并承擔了一定的角色,組織單元則是實現這一活動的機構。因此,虛擬企業中,人員、角色、基本組織單元通過整個運營過程緊密的聯系起來。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的相關組成要素如下。
(1)盟主企業。盟主企業也稱為核心企業,是最先抓住市場機遇,并發起組建虛擬企業的企業。因此,盟主企業擁有組織權威。通常虛擬企業的活動分為經營活動和生產活動兩種。盟主企業主要從事經營決策類活動,如對市場目標的確定、伙伴的選擇、產品的定位、伙伴間的溝通協調以及在虛擬企業運作過程中的領導和決策等。當然,盟主企業也會承擔一部分生產類活動(荊琦,王慧敏,徐曉飛,2012)。可見,盟主主要充當虛擬企業的企業家角色,擔負企業家的職能。也可以說,在虛擬企業中,盟主企業就是虛擬企業家。盟主企業的主要職能有決策、創新、組織、監督、客戶聯系等。其中決策是盟主企業首要職能。
(2)伙伴企業。伙伴企業是虛擬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指為實現一定的市場目標而參與到虛擬企業中的企業(汪晨高長春,2013)。虛擬企業中的伙伴企業彼此相互信任、相互依賴、為著共同的目標進行協同工作,同時共同承擔風險,達到目標后依據簽訂的契約或事先約定分配利益。其主要具有行為的共同性、目的的一致性等特征(胡欣悅,湯勇力,李從東,2012)。虛擬企業中的伙伴企業主要進行生產運營的活動,包括執行盟主分配的任務、與其他企業進行溝通和調節、對虛擬企業運營狀況進行反饋等。虛擬企業合作伙伴也泛指成員企業(葉飛,孫東川,張紅,2013)。
(3)虛擬企業合作形式。虛擬企業間合作形式是虛擬企業各成員企業為了更好地實現虛擬企業總體目標的過程中而采用的成員參與方式。不同的合作方式有著不同的利益、風險分配方式(高濟,2012)。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供應鏈式、合資經營式、轉包加工式、插入兼容式、虛擬合作式(翟麗麗,2014)。其中,供應鏈式是現今企業間最常用的一種合作方式,主要用于原材料、零部件的供應與產品的發送。此合作方式主要是建立在產品、價格、質量、交貨即時性的基礎上的相對穩定的一種合作。合資經營式由兩個或多個企業共同對一種產品進行投資、開發、生產和銷售,并利用各自的優勢,組成聯合工作小組來管理虛擬企業(王予紅,2010)。轉包加工式是以一個企業為盟主,將擬生產產品的一部分工作完全轉包給另一企業進行。插入兼容式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人員的可置換性,此種方式組成的虛擬企業擁有一批核心的、相對穩定的雇員隊伍,而其他大量的工作人員則是根據當前需要向人才專業公司臨時雇傭(呂堅孫巖林,馬新莉,2013)。虛擬合作式是指企業問通過組建動態聯盟進行合作,不同企業通過信息基礎設施共同參與經營活動,此方式的利益、風險分配呈多樣化。
三大類組織類型內在聯系過程如下:
2。虛擬企業環境下電子商務企業運行模型
基于適應性電子商務虛擬企業合作伙伴選擇模型把智能代理、數據倉庫、數據挖掘、聯機分析處理等電子商務智能相關技術融入其中(劉海龍,2011;劉吉成顏蘇莉,乞建勛,2011),借鑒認知心理學原理和生物進化論原理,將電子商務智能分析和企業對決策環境的認知分析結合到一起,達到決策過程主客觀綜合考慮、及時反應、智能處理,通過不斷感知環境變化對決策進行優化,提高系統的適應性。進行決策的同時,模型自身也根據環境變化及相關信息反饋,在逐步調整自身內容和處理方法的過程中不斷得以優化。
根據功能分析,虛擬環境下電子商務企業運行模型主要包括知識管理、環境感知、商務智能和適應性選擇四個模塊(童時中,2010)。
2.1知識管理模塊
知識管理模塊包括案例庫、案例庫管理、心智模式庫、心智模式庫管理、模型庫、模型庫管理和知識管理代理(霍國慶,2014)。
(1)案例庫。案例是能反應過去所解決問題的結果的明確知識。案例可以從自身或者其他組織中取得。
(2)心智模式庫。心智模式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經驗教訓等以及在這個基礎上所產生的理解和看待周圍事物的思維方式或思維慣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總是在不自覺的影響著企業對現在或未來事物的理解和判斷,從而影響企業的決策和行動。
(3)案例/心智模式庫管理。其功能是獲取、表示、下載、檢索、更新和刪除案例和心智模式,它為知識管理者提供了管理案例和心智模式的接口。
(4)模型庫。存放核心企業經過任務分解確定的各環節合作伙伴選擇的評價指標和指標權重、評價方法模型等。評價指標有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力、生產成本控制水平、技術創新能力、現有生產力水平、企業誠信度、企業文化、合作意愿、市場知名度和銷售渠道等。
(5)模型庫管理。其功能是獲取、表示、下載、檢索、更新和刪除指標和指標相關模型,根據虛擬組織特點和外界宏觀環境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根據組織特點和任務的更換實時更新模型庫。
(6)知識管理代理。它接受來自環境感知代理處(環境感知模塊的子模塊)的知識請求并把這些請求分解、傳送到案例管理、心智模式管理和模型庫管理模塊(陶永厚,2015)。
2.2環境感知模塊
環境感知模塊包括環境感知代理、數據搜索和搜索結果顯示。
(1)環境感知代理。接受執行者的環境感知輸入并向思維支持模塊請求匹配的知識。得到請求的知識后,環境感知代理整合環境感知和知識以生成執行者在當前決策環境信息需求的描述。
(2)數據搜索。用來搜索與當前環境有關的數據。數據搜索接收來自環境感知代理的多維超文本標識語言元素形式的信息需求,并通過聯機分析處理從數據倉庫中檢索與環境相符的數據(仝凌云陳增強,2016)。
(3)結果顯示。把環境數據展示給執行者。環境數據通過數據可視化技術印表格、圖等滾示。
2.3商務智能模塊
該模塊由數據挖掘(DM)、聯機分析處理(OLAP)、ETL和商務智能(BI)、其他分析工具及數據存儲等組成(高陽,曾小青,周偉,2016)。商務智能通過所包含的Dw、DM、OLAP、決策支持系統(Dss)、人工智能(AI)等軟件技術集成和分析企業數據,幫助虛擬企業組織發現潛在的業務機會,進而制定更好的商務決策,提高虛擬企業聯盟組織的競爭優勢(王敏紅鄭會頌,2012)。
2.4適應性選擇模塊
它包括結果預測、優化和決策。
(1)結果預測。知識管理代理通過案例推理在心智模式和評價指標權重影響下制定企業的戰略目標和預測分析。決策結果與戰略目標、預測的符合度也是評價決策質量的重要標準。
(2)優化法。優化法負責根據企業戰略目標,預測和評價指標權重實時調整決策方案,最后制定最優方案(侯亮唐任仲徐燕申,2014)。
以上四大模塊的運行流程可見下圖:
3.虛擬企業環境下電子商務企業伙伴協同關系建立
虛擬企業成員能否有效地進行協調合作是虛擬企業能否協同成功的關鍵。Agent是代表一切具有智能的實體的一個抽象名詞,它可以表示人、機器、智能設備、智能軟件等。Agenl置身于某種環境之中,通過傳感器感知環境,通過效應器作用于環境。Agen環能在環境中單獨存在,要與其他agent在同一環境中協同工作(王汝傳,徐小龍,黃海平,2015)。MAs協同是指多個agent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而相互作用的過程,目的是獲得協同效益(徐東紅,齊勇,2014)。在虛擬企業中,每個成員企業或企業信息系統可以看作一個或多個agent,agent的運行模式與虛擬企業實際結構非常匹配,所以可以把MAS技術運用于虛擬企業決策,實現虛擬企業的協同(何炎祥,2011)。協同包括三個層次:自動運作、協作和協商協調。自動運作是指具有不同目標的多個智能體對其目標、資源進行合理安排,以調整各自行為,最大限度地實現各自目標;協作是指多個智能體協調各自行為,合作完成共同目標:協商協調是指多個智能體借助通信,交換各自提議,并對提議進行評價、調整,直到多智能體達成一致協議為止。其中,自動運作是協作的基礎,協作又通過協商協調實現(賈云,2015)。
這一協同過程包括以下三個范式:
3.1agent的自動運作性
由于每個agent都是自治的,各自具有高度的自我決策能力,它們自己決定何時在何種條件下采取何種行動。每個agen都是自利的和能動的,以自我效益最大化為各自采取行動的準則。由于不能直接控制其他agen曲行動,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能夠通過外界環境的變化能動地調整各自行動,選擇有利于自己的最優化策略。一般地,MAs的自動運作有三種實現方法:一是無信息運作,方法是基于傳統的博弈論:二是有控制中心的運作,類似于傳統的操作系統方法:三是與其他agen侈方交互運作,根據其他agent的行為調整自己的行為來達到目的。主要包括基于N礎合作對策求解的MAs策略、基于Na出非合作博弈求解MAs策略的方法(孫利輝徐寅峰,王軍,2013)。
3.2多agent間的協作
實現多agent的協作需要采用某種協作機制來規范協作過程。合同網協議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協作機制。合同網是許多節點的集合,其中每個節點都是一個agent,充當管理者或合同者的角色。管理者負責監視整個任務的執行及執行結果的處理,合同者負責任務的執行。在任務執行過程中,任意節點可以充當管理者,也可以充當合同者,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同時執行不同的合同。當一個節點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知識或能力去處理當前的任務時,或當它把一個任務分解成子任務而產生新的任務時,就需要進行協作。
3.3多agent間的協商和協調
多智能體協商和協調是實現多智能體協作和解決沖突的一種方法。協商是通過結構化地交換相關信息而改進有關共同觀點或共同計劃的過程,是協作雙方為達成共識而減少不一致或不確定l生的過程。協商是使多方聯合決策實現的過程。面對復雜不確定的分布式動態運作環境,由于每個agent都是自利的,多方協作過程中智能體間行為難免會出現沖突從而影響任務的完成和整體目標的實現,所以需要對不一致和沖突進行預警和識別,進行協商達成一致,通過協調使沖突消解(徐瑩徐福緣李生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