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香

摘要:新高考考試大綱對傳統文化進行了特別關注。高考作文作為最能緊扣時代熱點、展現考生綜合素質的一道試題,必將更加注重對傳統文化的考查。作文在緊扣題意的基礎上,要具備濃厚的社會文化氣息和歷史文化底蘊。怎樣才能寫出文化氣息濃厚的作文?考生應該從哪些方面做起呢?首先,立意要有新高度。它的立意應該反映出一定的精神文化內核。在新時期新趨勢下,作文的立意應與時俱進。其次,選材要用新熱點。陳舊的素材只能引發老套的議論,使整篇作文讀起來毫無新意。考生在選材的時候,應呼應考題,同時結合時代熱點,這樣才能為作文帶來新視角和新感受。再次,語言要有新風格??忌獙W會將故事娓娓道來,將道理講得深入淺出,將情感抒發得含蓄自然,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最后,整體要有新氣韻。可以緊扣立意,整篇文章貫穿一個文化人物,將一個人物寫深、寫透,通過引用這個人物的作品素材、文言素材等,營造出與這個人物風格相符的作文風格。總之,考生應緊扣題目文化要點,反映新時代風貌,在模仿中創新,寫出自己的個性與風格。這樣,就能在考場上實現作文的提分。
關鍵詞:考場作文;文化底蘊;立意新高度;選材新熱點;語言新風格;整體新氣韻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4-0051
近幾年,文化藝術界異?;钴S,傳統精神文化也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重視。從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熱播,到文化綜藝節目《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的火爆,“傳統文化”一詞迅速成為2017年高考的關鍵詞。
新高考考試大綱也對傳統文化進行了特別關注。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表示:“高考命題的一個新課題是要讓當代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以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型發展?!?/p>
基于這些背景,高考作文作為最能緊扣時代熱點,展現考生綜合素質的一道試題,必將更加注重對傳統文化的考查。那什么樣的作文能順應這樣的趨勢呢?著名專家、中文教授莫懷戚一直倡導的“中學生寫作的文化化”,可以給我們不少借鑒。從高考作文的角度看,“寫作的文化化”即指作文在緊扣題意的基礎上,要具備濃厚的社會文化氣息和歷史文化底蘊。
實際上,不少考生一直都在有意識地寫有文化感的作文,但大多徒有其表,很難打到高分。原因很簡單,眼界和素養的限制使考生只學到了文化作文的“表”:以為只要用到了文化素材,例如李白、陶淵明;只要語言比較優美,例如運用了排比、比喻手法;只要引用了文化名句,例如詩詞,就等于寫出了一篇“文化作文”。其實,真正具有文化底蘊和生命底蘊的作文絕對不是簡單模式的堆砌,而是藝術審美和生活觀察所得的心靈體驗、生命情感的自然流露。
那么,怎樣才能寫出文化氣息濃厚的作文?考生應該從哪些方面做起呢?
首先,立意要有新高度。對于一篇文化氣息濃厚的作文來說,它的立意應該反映出一定的精神文化內核。在新時期新趨勢下,作文的立意應當與時俱進??忌鷳撽P注能夠反映新時代風貌的文化類事件和現象,這些事件和現象反映出來的是社會的新氣象和新問題。相應地,考生就應該有新的思考方式和新的觀點。否則立意就會落于陳舊,不能與時代同呼吸、共發展。
2016年高考天津卷材料提出了“閱讀方式的多元化”這一種新現象,并要求考生“圍繞自己的閱讀方式,結合個人的體驗和思考”寫作。考生如果對這點沒有新的認識和思考,很難寫出有較高立意的作文??紙黾炎鳌堕喿x的三重境界》對應材料中“在閱讀方式的選擇上不拘一格”,闡釋了閱讀的三重境界,“充電式閱讀”可以說是對材料的最好回應。無論對電子閱讀這一新的閱讀方式贊同還是反對,考生都應該結合自己的體驗有所議論。這其實就是符合時代發展的新高度。除了對多元化閱讀方式的探討,文化危機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網絡道德建設問題等時代性較強的文化類問題也應當引起考生關注和思考。
其次,選材要用新熱點。陳舊的素材只能引發老套的議論,使整篇作文讀起來毫無新意。其實很多時候,只要選材的有思路,就能讓一篇作文煥發新意。當然,考生要先明白選材的意義。對記敘文來說,選材幾乎決定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對議論文來說,選材就是論據。因此,考生在選材的時候,應當呼應考題,同時結合時代熱點,這樣才能為作文帶來新視角和新感受 。
2016年高考上海卷材料提到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容易進入大眾視野,讓考生談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的看法。細心的考生不難發現,“人們的生活”就是與材料最相符的選材。考場佳作《評價與被評價》開頭幾段,考生落筆人們的生活如何被公開、被關注、被評價,很好呼應了作文材料。除了選材扣住了熱點,考生議論的角度也不同一般:從人們窺探隱私的欲望到評價的心理過程,都有較為深刻的思考。還結合漢娜·阿倫特筆下的“平庸之惡”,比勒龐所稱的“烏合之眾”等文化理論,讓自己的作文散發出濃濃的文化氣息。除了評價人們的生活,2017年普利策“特寫攝影獎”對生活在暴力陰云中人物的關注、旨在“以昆曲為媒介,讓大學生重新發覺傳統文化的美”的新版昆曲《白羅衫》涉及的戲曲傳承與研究等文化類選材,也值得大家留意。
再次,語言要有新風格。語言風格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因此這也成為拉開作文分數的重要因素。作文的語言風格雖然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提升,但考生至少要做到不走彎路,明白有風格的語言并不是優美華麗詞藻的堆砌,更不等同于生僻字詞的濫用??忌熘牟簧俑叻治幕魑?,并沒有特別運用古文、詩詞或者文化素材,很多甚至語言質樸。正如老舍和汪曾祺那樣的大家,行文樸素平淡卻韻味無窮,字里行間有書香味,能打動人,讓讀者感到文章有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什么是有風格的語言呢?應該是流暢自然、成熟大氣。當然,這離不開文章的內容,內容有格調是語言有風格的基礎。學會將故事娓娓道來,將道理講得深入淺出,將情感抒發得含蓄自然,就能逐漸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
2016年高考北京卷材料中的“老腔”,象征的正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忌源藢懸黄h論文,自然會談到文化的源遠流長、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紙黾炎鳌丁袄锨弧焙我粤钊苏鸷场烽_頭兩段的語言讀來就很有自己的風格。具體好在哪里呢?文字清晰流暢,沒有多余的修辭,也沒有故意使用生僻的詞語,文字呈現出一種成熟大氣的風格。那么,受閱卷教師青睞的文化作文的語言風格還有哪些呢?考驗考生古文功底的古風作文、以史鑒今的歷史作文、富含閱讀感悟的文學評論等都包括在內,考生可以勇敢嘗試。
最后,整體要有新氣韻。好的考場作文從整體來看,有一種特別貫通的氣韻,這與立意、選材、語言都分不開。具體來說,普通的作文,除了陳述故事,在結構上要么并列要么遞進,結構內部一般有較為明顯的分割,每部分的感覺可能都不同,整篇文章讀起來氣韻不通;而優秀的作文卻有一種貫通的氣韻,立意、選材與語言風格高度融合,營造出整體的、和諧的文化氣息。怎樣才能寫出氣韻貫通的文章呢?可以緊扣立意,整篇文章貫穿一個文化人物,將一個人物寫深、寫透,通過引用這個人物的作品素材、文言素材等,營造出與這個人物風格相符的作文風格。
2016年高考江蘇卷,要求就“個性的彰顯”“創新意識的閃現”構思作文。考場佳作《無人處,賞西湖》在氣韻貫通方面堪稱典范。整篇文章只寫了張岱一人,所寫人物的作品素材貫穿文中,引用與化用結合巧妙。張岱本身就有極高的審美情趣,擅長寫景,而且語言清新。這篇佳作的語言風格有意向張岱靠近,讓人感覺人與語言自然融合,氣韻悠遠。
除了以上所述四點,考生還需謹記:緊扣題目文化要點,反映新時代風貌,在模仿中創新,寫出自己的個性與風格。這樣,不管哪一類型文化作文,只要梳理好新文化要點的主要思考方向及思路,就能明晰命題者的意圖,實現考場作文的提分。
(作者單位:山西省晉中祁縣二中 03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