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剛+田洪云
【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杜仲低產的成因,并針對低產原因從深翻土壤、增施肥水、合理密植、平茬更新、整形修剪、林下套種魔芋、藥材、林下養殖及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進行了總結,以期為安康市乃至整個秦巴山區杜仲低產林的改造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杜仲;低產林;改造技術
[引言]:杜仲又名絲棉樹,屬落葉喬木。是我國特有稀少藥用經濟樹種,經濟價值很高,為國家二級珍貴保護樹種。近年來,隨著國家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我市漢濱、嵐皋、紫陽等縣相繼營造了大面積杜仲林,但由于生產上重栽輕管,忽視質量,形成了一些低產低效林,嚴重地影響了杜仲的產業的發展。為提高杜仲產業經濟效益和產品的經濟價值,根據杜仲低產低效的成因,杜仲低產低效林改造技術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杜仲低產低效林形成的原因。
1.1立地條件不適。杜仲屬深根性樹種,其生長發育要求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安康在杜仲林產業建設中為講求規模、集中成片,沒有嚴格按照適地適樹的要求,致使多數杜仲林建在立地條件較差的山坡薄地,難以達到優質高產。
1.2種苗質量差。安康現有杜仲林生產上長期采用種子育苗栽植,苗木品種、質量良莠不齊,株間差異明顯,栽后生長勢失衡,林相不整齊,影響單位面積的產量和產品的質量。
1.3經營管理粗放。安康市杜仲產業多為退耕還林栽植,定植前土壤未能按要求深翻,定植后又沒有適時進行擴盤,多數杜仲林很少施肥或根本不施肥,致使杜仲林生長不良,甚至不少地方栽后不進行除草松土,林內雜草叢生,光照惡化,造成杜仲幼林生長發育不良。加之多數地方杜仲栽植后,未能進行必要的整形修剪,任其自然生長,造成植株主干低矮、彎曲,葉片小而色淡,新梢生長量小,生長勢衰弱。
1.4栽植密度不當。安康杜仲林多采用2×2或2×1.5米株行距栽植,每畝栽植密度多達160-220株以上,部分地方造林時不顧客觀實際,盲目提倡密植,而當樹冠郁閉時又不及時進行疏株、間伐,造成林內通風透光不良,病蟲為害嚴重。
2、杜仲低產林改造技術
造成杜仲低產的因素雖然較多,但在杜仲低產林改造過程中必須因地制宜,采取綜合配套技術,從加強土肥水管理、復壯樹勢入手,為杜仲生長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促使其高差優質。
2.1深翻土壤,增施肥水。對于土層較薄,土質貧瘠或粘質的低效林地,采取每2年深翻一次土壤,深度以25-30厘米為宜,深翻可以結合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幼齡樹采用全園深翻或擴穴深翻,成年樹為避免過多的傷及根系,采用隔行或隔株深翻,對深翻時傷及的少量根系,應將斷根剪平,以利愈合,促發新根。深翻時間以秋、冬季進行為好,這時地上部分生長緩慢,養分開始積累,地下部分正值根系生長高峰,傷根易愈合。對不進行深翻的林地要注意除草砍灌,每年2~3次,為林木生長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在深翻改土的同時,結合增施有機肥效果更明顯,既提高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狀,又滿足了杜仲生長發育對肥水的需要。幼齡樹根系少,宜采用環狀溝施或條溝施肥;密植園或壯齡樹,采用全園撒施和放射溝施肥,以提高施肥效果。
2.2合理密植。合理的密度,應根據立地條件、經營目的、經營方式和經營水平而定。一般認為,土壤肥沃、地勢平坦的山地、丘陵、栽植密度宜稀,反之可適當密些。如培育高大粗壯的樹干,收獲質量好的藥用樹皮、膠用種子和木材,密度宜稀,株行距為3米×4米,4米×4米;培育小徑材,短期內間伐或皆伐的,株行距為1.5米×2米,2米×2米,2米×3米;如獲取大量樹葉和樹皮,實行矮林作業,培育成叢狀灌木,株行距為1.5米×1.5米,1.5米×2米。對初植密度過大的林分,達到第一個經營周期時,要進行間伐或疏株移栽,以調節林分的整體結構。間伐時間在當年秋季或次年4~5月份,疏株移栽時間在林木休眠期進行。
2.3平茬更新,去彎接干換冠。對樹干低矮、彎曲,嚴重損傷或長勢衰的植株,在每年5月上、中旬,從幼樹根基距地面5厘米處,用鋸或利剪截去植株,待根基長出萌條長15~20厘米時,選留一根生長健壯的萌條培育成新的植株,其余全部除掉,這種復壯改造的方法叫“平茬更新”或“平茬換干”。如幼樹下部樹干粗壯而端直,上部彎曲或樹冠偏斜,可林截口處選留一根通直與主風方向一致、生長健壯的萌條,以延伸樹干和培育新樹冠,這種改造的方法叫“去彎接干換冠”。
2.4整形修剪。對密度過大,嚴重郁閉的低產林,在移栽或間伐后保留下來的植株樹冠發育不良時,可將側枝全部剪除,頂梢截去,截留高度一般為4~5米,讓其萌發新的枝條,選留一根健壯枝條培育成新的植株。對放任生長、枝葉過于密集、通風透光不良的,應適當疏去競爭枝、徒長枝、輪生枝、重疊枝、病蟲枝和過密大枝等,以改善樹體的通風透光條件。但每次疏剪量不宜過大,不宜超過總體生長量的20%,否則會削弱樹勢。對生長狀況不良的實生樹,可在加強土肥水管理的基礎上,改換良種,以提高杜仲的經濟效益。
2.5合理間作。杜仲落葉量大,經修剪后可在林下套種魔芋、藥材等經濟作物,利用魔芋、藥材喜蔭的特性,可以起到以短養長,持續發展的作用,種植魔芋、藥材等作物也為杜仲生長提供了必要的養分來源。也可進行林下養雞、養豬等林下養殖,達到立體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綜合效益。
2.6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防止病蟲害大發展。主要是苗期的立枯病、成年植株的葉枯病和蛀食樹干木質部的豹紋木蠹蛾、食葉害蟲刺蛾等。同時要做好樹體保護,防治剝面爛皮病,注意避免受機械損傷,預防剝面受人為和雨水污染;當爛皮病發生后,用500倍退菌特或多菌靈噴灑病斑;在撤除包裹紙后,及時向剝面噴灑貴州林科所生產的P751菌液,不僅能有效地預防爛皮病,還可促進新皮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