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林
2017年5月15日,哈薩克斯坦國家鐵路公司(簡稱哈國鐵)和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在北京正式簽署哈薩克斯坦“霍爾果斯—東門”經濟特區(qū)無水港項目的股權轉讓協議。根據協議,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和中遠海運集團將聯合收購由哈國鐵持有的“霍爾果斯—東門”經濟特區(qū)無水港49%的股權。收購完成后,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和中遠海運集團分別持有24.5%的股權。這也是繼連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后之后,第二個中哈兩國間的國際物流合作項目。
簽約之后,三方均表示將充分發(fā)揮無水港西部陸上通道門戶和連云港海上東部出海口的區(qū)位優(yōu)勢,通力合作,精心經營,將東門無水港打造成連接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貿易通道,成為中哈兩國“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典范項目。
“霍爾果斯—東門”經濟特區(qū)無水港項目是連云港推進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的又一項重要舉措,也是自連云港中哈物流場站之后中哈兩國在物流領域合作的第2個實體項目。2014年5月19日,連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曾在兩國元首的見證下正式啟用,三年來,合作狀況良好,已累計基礎貨物680萬噸,集裝箱46萬標箱。
三方協議簽署,依托各自優(yōu)勢共同打造中哈物流合作“升級版”,標志著中哈物流合作已由陸橋過境運輸向國際陸海聯運和全球物流鏈打造邁出了堅實步伐。對進一步推動深化中哈兩國雙邊經貿往來和促進中哈關系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將為哈薩克斯坦及中亞貨物打通中國東部出海口、與海上貿易航線聯通提供物流保障。
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丁銳表示,協議的簽訂,使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起點的連云港港,在通往中亞、歐洲的咽喉地段又增加了一個重要的戰(zhàn)略支點,連云港港將通過和哈國鐵、中遠海運三方的合作,促成港口、航運、鐵路等優(yōu)勢發(fā)揮,打造以連云港為中轉樞紐、以航線和班列為載體、以東西兩個場站為平臺的全程物流服務鏈,發(fā)揮連云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端起點的先導和支撐作用,推進中哈(連云港)物流中轉基地和上合組織出海基地建設,為包括上合組織成員國在內的陸橋沿線地區(qū)和國家提供便捷、高效的出海服務。
此次簽約的無水港項目位于哈薩克斯坦“霍爾果斯-東門”經濟特區(qū)內,地處哈國東大門,距中國霍爾果斯口岸僅15公里,距離連云港鐵路運輸只有5天車程,距歐洲鐵路運輸9-10天車程,主要經營集裝箱班列國際中轉業(yè)務、物流和多式聯運業(yè)務、倉儲服務、大件與散雜件貨物運輸以及海關查驗、拆裝箱等與貨物運輸、進出口相關的其他附加服務等,可聯通中歐和中亞國際班列,是我國對外貿易往來西部通道的重要門戶。
由哈國鐵主導開發(fā)建設經營的“霍爾果斯-東門”經濟特區(qū)是哈薩克斯坦重點打造的經濟特區(qū)之一,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經鐵路線和雙西公路連接中國和西歐,是“一帶一路”與哈國“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實現戰(zhàn)略對接的重要節(jié)點。特區(qū)總規(guī)劃占地面積45.92平方公里,近期確定開發(fā)規(guī)劃面積6.58平方公里,包括無水港、物流園、工業(yè)區(qū)和阿騰科里鐵路換裝站,占地2.94平方公里的無水港正是其中的重點示范項目之一。
哈薩克斯坦第一副總理馬明、哈薩克斯坦投資和發(fā)展部部長卡瑟姆別克、哈薩克斯坦外交部長阿布德拉赫曼諾夫、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許立榮、連云港市政府市長項雪龍出席了簽字儀式并見證協議的簽署。哈國鐵總裁阿爾皮斯巴耶夫、中遠海運集團副總經理黃小文,以及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董事長丁銳分別代表三方在協議上簽字。 早在2015年8月3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就與哈國鐵簽署協議,明確以連云港港口控股集團作為投資主體建設和發(fā)展哈國“霍爾果斯—東門”經濟特區(qū)物流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