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滿豐
摘 要:伴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汽車維修專業逐漸成為技工學校教育中重要的專業,在技工學校,選擇這個專業的學生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然而,這門專業屬于一門自主操作性極強的技術性專業,實踐教學的好壞會對學生的職業素質造成直接的影響,因此更多的專業教師,將怎樣才能使汽修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高,作為各自主要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校企合作模式;技工學校汽修專業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9-0225-02
人社部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堅持校企合作基本辦學制度,建立政府部門、行業企業、技工院校合作機制,強化保障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校企利益共同體,實現校企共同招生招工、共商專業規劃、共議課程開發、共組師資隊伍、共創培養模式、共建實習基地、共搭管理平臺、共評培養質量的目標。積極培育校企合作典型。教育部在有關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意見中要求改革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建議學習與工作相結合、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和頂崗實習等。
1 背景調查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崛起,各種產業出現了較大的增長,由此造成對人才資源需求量的增大。其中發展最快的應該是汽車行業,由此使得汽修人才供求出現較大的缺口,特別是高質量的汽修人才呈現出更大的不足。
學校通過開展教學與生產相結合的教育培訓模式,屬于我國現階段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學校要想培養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就一定要采用生產與教學相結合的這種模式進行教育,而技工教育也一直堅持在該方面的嘗試。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模式不但極大的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率,而且還使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由此也反映出這種教學模式蘊含的巨大社會潛能。
面對當前技校生就業率高,反而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我國政府對此高度關注,同時按照人才市場的具體要求針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進行了積極引導。此不但為大學生就業找到了廣闊的就業領域,而且為地方經濟以及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以下是現階段我國汽修專業領域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1.1 以企業為主體的合作模式
汽修企業在該模式中占據主導地位,該模式在使用過程中較難使雙方的利益得到有效保證,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雙方合作的積極性。如在合作過程中,由于多數學生缺乏獨立操作的能力,因此只能采取跟崗學習的方式,此一方面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不能使企業工作效率出現顯著提升,而如果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由于自身操作水平的關系給企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那么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負擔。由此就決定了該模式難以發揮長效作用。
1.2 校企配合模式
該模式與第一種模式相比具有較大的改進,主要體現在增加了學校的利益訴求,有利于提高學校的積極性。然而客觀的講,汽車企業在這一模式中依然占據主導性地位,在某些問題上,其會更多的考慮本企業的利益。因此,這一模式的內動力呈現出明顯的不足,其中存在較多的改進空間,此也是以下二位一體模式形成的基礎。
1.3 兩位一體合作模式
學校在與汽修企業合作的過程中,通過加強合作,對以上兩種模式中存在的缺陷進行了改進,并提出了互惠雙贏的兩位一體合作模式。這種模式雖然成功的機率顯著增強,但是,其對校企雙方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求雙方在人力和財力方面進行較大的投資,而且還對合作雙方制定了非常嚴格的約束制度,如果雙方的投資力度稍有不足,就會給合作效果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1.4 多方合作模式
由學校、企業、政府和學生共同構建的合作模式,該模式的性質屬于一種多贏形式,從當前形式來看,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然而,由于這種模式出現的較晚,在合作過程中缺乏一定的經驗積累,加之對合作各方的要求更高,使得這種模式的操作具有更高的難度,由此決定了該模式的落實具有更大的困難。
2 校企合作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2.1 學校方面
在校企模式實施過程中,較多的學校形式上似乎接受了這種合作教學方式,然而在本質上卻與表象嚴重不一。雖然在形式上積極推進校企合作模式的開展,但卻未能對汽修企業進行深入的了解,對企業的實際情況知之甚少,在這種情況下盲目的將學生推進企業,致使學生在企業中不能實現真正的實習作用。
2.2 學生方面
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本應以一名正式企業員工的身份遵守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并以主人翁的姿態敬業愛崗。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多數學生未能做好充分的就業準備,從而難以進入工作狀態,同時因為學校課程設置的不科學,使得學生的精神投入不足,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只是來企業進行實習的學生,在崗位中不必太過認真,甚至出現部分學生不服從企業管理的事件,此在很大程度上會挫傷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的積極性。此外,部分學生因為缺乏應有的質量意識與效益觀念,未能形成積極穩定的職業追求和心態,這些對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2.3 企業方面
作為汽修企業,特別是高新汽修企業,由于對自身安全著想,對外來人員進入企業內部持警惕態度。從而造成汽修企業對校企合作模式的冷淡,而學生不成熟也是影響校企合作的障礙之一,對此,只有在保障雙方利益的前提下調動他們的合作積極性,才是校企合作的關鍵所在。
2.4 政府方面
現階段,雖然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積累了一些較為成熟的經驗與模式,人社部也頒發了相關的宏觀政策,然而由于這些政策中具有可行性的文件非常有限,加之有關鼓勵政策和激勵政策的待后,如為了使技工教育得到發展,企業接受校方的學生頂崗實習請求,但具體的操作方式以及汽修企業能夠獲得的政策優惠卻未能成文或可操作性難。因此要想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政府還應通過深入了解后,進行有關制度的完善。
3 對汽修專業校企合作模式進行完善
3.1 創新校企合作的教育機制
學校能否實現與汽修企業的長期合作,主要取決于對雙方利益平衡點與持續合作激勵點的把控,由于學校行為與汽修企業行為在動機和目標上有一定的差異,因此,要想在市場環境條件下構建能夠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關系,關鍵是要校企雙方均能夠獲得對方的有效資源,以此調動雙方的合作積極性,實現互利共贏的合作效果。
學生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實際扮演著雙層角色:即屬于企業員工,又屬于在校學生,只有讓他們在理論聯系實際思想的指導下,積極響應校企教學模式,才能使校企雙方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從而建立多方共贏的人才合作機制。在人才培育過程中,應主要借助政府的宏觀調控以及政策扶持,來促進三方合作動力機制和運行機制的形成,由此實現過程共管。為了使校企合作的社會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學校應在多方面為企業提供服務,并協助汽修企業攻克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與管理難題,使企業的市場竟增力得到提升,此外,應依托校企合作機制,使學校在人才培養、共享師資等方面獲得最大化的資源共享。
3.2 創新校企合作的組織機構
在實現校企合作模式的機制建設過程中,應對校企合作的領導環節進行創新,應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來保證校企合作的中心地位,將教學改革、教學質量和教學投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較為成熟的管理體制,嘗試性的組建以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由汽修行業協會和院校知名教職工代表等組成的董事會。也可由技工教育主管部門領導、校外職教專家和行業企業高管等組成專家指導委員會,為汽修專業建設提供獻言獻策。總之,無論采用何種方式,促進校企合作優勢的充分發揮,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贏是進行機構創新的目的。
4 結語
開展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具有非常積極的教學效果和社會效果。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雙方通過交叉兼職和師資互通等形式的合作,不但使人才培養模式得到有效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專業師資人才不足得到改善,而且使學生的就業質量出現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使企業步入良性的發展軌道,所以現階段,應大力推進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在更多的技工教學領域進行應用。
參考文獻
[1]趙敏.一體化教學模式在中職汽修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6.
[2]黃道德.校企合作:技工教育的必由之路.機構與行政,2012,(6):45-46.
[3]沈杰.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職汽車營銷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1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