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商貿業已由社會再生產的末端產業變成為先導產業,成為生產與消費的中介,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正因為此,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商貿集聚區都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連云港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是中亞國家最便捷、最經濟的出海通道,與之經貿合作前景廣闊。江蘇省出臺《關于支持上合組織(連云港)國家物流園和中哈物流基地建設的意見》,明確了上合組織(連云港)國家物流園為中亞——環太平洋的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在此背景下,連云港與中亞國家在徐圩新區共建商貿集聚區,是合作發力之點、持續發展之源。
一、建設中亞商貿集聚區的效應價值
徐圩新區位于連云港市城區東南部,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的先導區,為江蘇省委、省政府實施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的重要載體,南連長三角,北接渤海灣,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在徐圩新區建設中亞國家(涵蓋我國中西部地區)商貿集聚區,不僅有助于新區本身快速崛起,也能有利于連云港市港產城的良性發展,更能拓展跨國次區域經濟合作方式。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三點效應:
1.消費帶動效應
所謂商貿集聚區是指大量相互密切關聯的商貿企業在空間上的一種集聚,從而形成的一定區域范圍內商貿網點密度和相關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商貿經營場所。一個商貿集聚區,其中往往包含了大型商場、品牌專賣店、餐飲、休閑、娛樂、文化、旅游、運動體育等多種元素,在同一空間范圍內,各類商貿企業的這種聯合,將會產生1+1>2的綜合影響。首先是消費者的帶動。集聚區內各種資源和環境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好更全面的購物體驗,消費者也更愿意在這樣的集聚區消費,消費帶動效應逐步提升。其次是相關產業的發展。商貿集聚所在地區的房地產、建筑、裝修裝飾、金融、廣告及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也會因為集聚區內的頻繁和大規模的商業活動和服務的刺激而不斷發展,這種發展還會反作用于商貿集聚區本身,即推動該地區商貿業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最后是商貿環境的優化。隨著商業集聚區專業化程度和規模不斷提升,還會引起周圍人們的對現代商貿觀念和消費觀念的更新,甚至影響消費結構的調整,最終推動整體消費環境和商貿運作的進一步得到提升和完善。徐圩新區與連云港市區有一定的空間距離,又處于發展階段,亟需借力商貿區集聚“人氣”。
2.成本節約效應
一是縮短運輸成本。連云港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以大陸橋為基礎建設和完善鐵路和公路交通,將打通經濟帶沿線陸上運輸要道,最大程度縮短和降低中亞國家和我國東中西間的貿易運輸距離和貿易成本。二是減少搜尋成本。集聚區各類商貿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和互補性,滿足消費者對商品廣度和深度多層次多樣性的要求,促使其來購買商品及各種服務;同時由于商品和服務供給的集中,消費者大大節省了時間成本和搜尋成本。三是降低交易成本。商貿集聚區的形成可以使企業快速、準確地了解市場信息,降低盲目經營的可能。原本分散的企業因集聚區的存在而相對集中到某一特定空間,商品銷售的規模得以擴大,生產者可以實現批量銷售,這一過程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四是共享公共成本。政府提供的基礎設施或公共服務平臺可以為商貿集聚區內的企業所共享,為商家帶來便利和服務;政府提供相關的技術管理和政策引導,有助于商貿集聚區內的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傊?,建設中亞商貿集聚區,實現“產、商、住”一體化發展,將有力促使蘇北、淮海經濟區的潛在消費者、中亞國家的企業、商品以及連云港市經濟利益最大化。
3.區位品牌效應
商貿集聚區通常會形成一種區位品牌效應,這種效應是商貿集聚區內企業的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因為集聚,其內的企業投放廣告宣傳的范圍無形中被放大,力度也得到加強,這不僅降低了單個企業的廣告宣傳費用,又可以通過廣告的宣傳營造出整個商貿集聚區的良好口碑和品牌效應,使得商貿集聚區及其內的企業擁有穩定并持續增長的客源以及優良的商譽。優質的企業使得集聚區所在區域的經濟快速發展,這種效應從另一方面又會吸引原商貿企業長期合作和新企業的不斷進駐,區位品牌效應不斷放大。徐圩新區借助國家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的先導區建設,打造中亞商貿集聚區,打通大陸橋貿易通道,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的特色商品引入蘇北區域市場,終將培育出整個淮海經濟區的“進口商品集散中心”之品牌。
二、中亞商貿集聚區建設過程中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徐圩新區開發建設快速推進,重大基礎設施框架全面拉開,臨港主導產業布局基本形成,國家戰略實施集聚效應逐步顯現。伴隨新區的不斷發展,中亞商貿集聚區建設也有條不紊地推進。
(一)與中亞五國合作交流的進展情況
理論上講,商貿集聚區只是產業集聚現象的一個特例,其發展需要產業支撐。自然,中亞商貿集聚區的建設,離不開與中亞五國的產業合作?;诖?,徐圩新區主動與哈國、土國和吉國等中亞國家進行項目對接、商討合作事宜,力求打造利益共同體的新的經貿承載區。
1.與土庫曼斯坦方面,主要合作建設“中土商品展銷基地”、“鋼管防腐處理項目”以及商品展示館。其中,“中土商品展銷基地”項目選址位于徐圩新區綜合保稅區內,占地面積約7公頃,主要為土庫曼斯坦特色和優勢產品面向中國、東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出口貿易提供展覽展示、保稅倉儲、加工配送和中轉服務。同時,徐圩新區計劃在已建成的“絲路國家展貿中心”內劃出500平方米區域,作為“土庫曼斯坦商品展示館”,主要為土庫曼斯坦產品走向世界市場提供展貿平臺及服務,徐圩新區負責免費提供展館設計裝修和商品展示服務,并將委托專業公司進行產品推廣和渠道開拓,同時提供便利化貿易政策。
2.與吉爾吉斯斯坦方面,目前已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合作備忘錄主要涉及的“中吉產業合作園”項目已經完成預可研編制。該項目規劃“一園兩區”,其中中轉加工區位于徐圩新區綜合保稅區,規劃面積15公頃,主要服務于吉國的進出口貿易中轉及加工企業,出口加工區位于比什凱克自由經濟區,規劃面積100公頃,主要招引面向東北亞市場的出口加工企業,以及面向中亞及俄羅斯等國市場的中國加工企業。
3.與哈薩克斯坦方面。徐圩新區提出共建“中哈銅制品生產加工基地”等項目,得到了哈國有關方面的積極響應。
4.與塔吉克斯坦方面,擬合作共建“中塔鋁制品產業基地”項目。該項目選址位于連云港市徐圩新區綜合保稅區內,占地面積約15公頃,計劃投資0.8億美元,主要為塔吉克斯坦進出口貿易提供展覽展示、保稅倉儲、加工配送和中轉服務。
5.與烏茲別克斯坦方面,計劃合作共建“中烏商品展貿基地”項目。該項目選址位于連云港市徐圩新區綜合保稅區內,占地面積約20公頃,計劃投資1.1億美元,主要為烏茲別克斯坦進出口貿易提供展覽展示、保稅倉儲、加工配送和中轉服務。
(二)與中亞五國共建商貿集聚區的優、劣勢分析
1.劣勢
第一,相對于我市東面鄰國日本、韓國,中亞國家經濟結構單一。哈薩克斯坦以采油、有色金屬采煉、采煤、糧食種植為主的經濟結構,吉爾吉斯斯坦成為畜產品供應地,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則以果菜園和棉花為主。而且,各國都面臨資金短缺、技術落后和人才缺乏等問題,生產出來的產品普遍缺乏競爭力,在國內難與進口商品匹敵,在國際市場更缺乏競爭力。同時,隨著中亞國家經濟發展差距越拉越大,各國間缺乏信任,對區域一體化倡議存在疑慮。俄羅斯對中亞一體化進程反應消極,中亞國家一體化沒有進展,甚至漸行漸遠。更為關鍵的是,受歷史文化影響,中亞五國的民眾創業熱情不足,政府對外經濟合作主動性不強。這都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商貿區建設的發展。
第二,相對于成熟的商貿中心,徐圩新區仍處于開發建設的上升時期。一是人氣寡淡。經濟的發展、地區的建設離不開人的參與。徐圩新區規劃面積約467平方公里,但現有戶籍人口4.5萬人(東辛農場3.8萬人),產業工人約5000人。人口相對稀少,缺乏人氣。吸引周邊地區人群入住新城或來新城工作,聚集人氣,是新區發展的至關重要的一步。二是基礎設施還不完善。目前徐圩新區正處于攻堅克難,全速提升的轉折點,中亞商貿集聚區也還處于規劃建設的起步階段,除缺乏娛樂購物場所外,其他的配套設施特別是公共交通建設相對滯后。三是管理運作體制有待健全。高效的管理與運作體制是市場軟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促進集聚區建設的有效手段。集聚區尚未建立集信息、技術、商務、交通等為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以提高運作效率與服務水平。四是缺乏高層次人才隊伍?,F代商貿業的發展更需要知法律、懂信息、曉外語、通金融、會管理的復合性人才。因此,專業人才的引進、培養與留住成為徐圩新區今后發展要重點突破的難題之一。
2.優勢
第一,戰略優勢。中亞五國是以新亞歐大陸橋為依托的絲綢之路沿線區域經濟開發所涉及的主要國家,也是多數學者認同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核心區、關鍵區。連云港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是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江蘇沿海大開發、國家東中西示范區、全國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等國家戰略政策聚焦處。理論層面,連云港與中亞五國,具備了合作的基礎、訴求和愿景。實踐層面,由連云港港口集團與哈薩克斯坦國有鐵路股份公司聯合成立公司合作運營的項目——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項目,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載體,在國家元首的兩度見證下順利運行,對推動連云港東西雙向開放,促進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區域經濟合作具有重要意義,亦成為連云港貫徹“一帶一路”戰略“早期收獲計劃”的典范,為連云港與中亞國家聯合建設經貿合作區樹立了典范。
第二,區域經濟發展優勢
隨著區域經貿合作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與中亞進一步提高區域合作水平、擴大合作領域、深入務實合作的訴求將不斷提升。與此同時,中亞國家與太平洋西海岸的國家和地區之間經貿規模也不斷擴大,新亞歐大陸橋將會成為關鍵承載通道,連云港面臨的潛在轉口貿易市場十分廣闊。2013年11月29日,李克強總理在上合組織成員國總理第十二次會議上明確提出在連云港為上合組織各國提供物流、倉儲服務,并得到與會國家一致認可。在此一系列背景之下,連云港與中亞國家共建經貿合作區并向自由貿易區過渡發展已成為當前的重大課題。
第三、高鐵時代來臨,區位優勢
根據國家鐵總和江蘇省鐵路建設的總體規劃,包括連鹽、連淮揚鎮等在內,連云港共有4條設計時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高速鐵路推進建設,并將在2020年前投入使用。其中,徐連高鐵將在年內開工,連鹽鐵路明年底前通車。可以預見,到“十三五”末,徐連高鐵對接徐蘭高鐵,建成連霍高鐵,成為與隴海鐵路并行的高鐵大通道;青連、連鹽、鹽通、滬通無縫對接,成為東部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縱橫兩條高鐵通道在連云港交叉,連云港將真正邁入“高鐵時代”,成了名副其實的國家級綜合樞紐城市。
三、加快推進中亞商貿集聚區建設的幾點建議
1.夯實基礎,推進“三區”建設
一是商務辦公集聚區。辦公活動的集聚是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集聚效應能夠帶來經濟效益和快速的經濟發展,并且會影響到城市的產業規模、就業人口等許多方面,甚至影響到整個城市的發展。在徐圩新區的云湖核心區布局中亞和中西部地區的商務辦公集聚區,主要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地區開展政務、經濟和技術交流提供便捷的商務辦公環境。鑒于商務辦公集聚區能推動建筑業和第三產業尤其是以信息產業為核心的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同時還能為城市樓宇經濟提供發展的土壤,筆者認為適時推動商務辦公樓在云湖核心區的開發建設非常必要。另外,建設商務辦公集聚區,應關注“信息技術、企業組織、關聯效應、勞動力指向、商務服務指向、消費服務指向、企業聲譽、空間形象因素、城市文化環境以及市場環境等相關要素聚合?!?/p>
二是總部經濟集聚區??偛拷洕侵竿ㄟ^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吸引跨國公司和外埠大型企業總部入駐,企業總部在中心城市集群布局,生產加工基地則安排在營運成本較低的周邊地區或外地,從而形成合理的價值鏈分工。在徐圩新區布局建設用地面積約798畝,建筑面積約59萬平方米的總部經濟集聚區,提供創業交流、投融資、科技研發、商務信息和交易等綜合服務功能,并爭取到一定的時間節點,在集聚區需要建設和引進投資、研發、物流和金融等企業總部不少于15家。從政府、企業、中介協作發展角度,盡早制定相應的總部經濟集聚區協同發展對策,打造和諧共生的營商、居住和人文環境;在強化企業總部間協同創新和協作體系建設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的基礎上,加強政府政策引導和保障體制建設,營造良好宏觀環境;建立和健全社會中介服務支持體系,走具有我市特色的總部經濟發展道路,提升我市綜合競爭力。
三是建設文化交流集聚區。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交流能力是促進商貿集聚區建設的重要力量。堅持連云港文化和絲路文化相結合。中亞是古代著名絲綢之路的中心,連云港有獨特的西游文化和深厚的大陸橋經濟研究基礎,圍繞文化特色建設大陸橋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論壇國際會議中心,打造集國際論壇會議、五星級酒店、大陸橋產品展覽展示、文化學術交流和人力資源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堅持文化交流與促進旅游業發展相結合。借助連云港市被評為“一帶一路”旅游重要支點城市之契機,深入研究“一帶一路”框架下沿線國家地區跨境旅游資源的開發合作、產業創新與區域發展,逐步建設成為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一體多元的多民族文化旅游城”、“中亞體驗之城”;堅持文化交流事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相結合。布局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的陸橋合作廣場,規劃迎賓大道、絲綢文化廣場和城市競技館等主題功能區,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開展歷史、文化、體育和民俗等交流活動提供服務平臺,著力培育“東西合作、通達天下”的陸橋文化,共同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的繁榮。
2.匯聚要素,完善四個關聯點
一是構建商貿服務產業鏈。首先在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先導區)、連云港國際商務區等外圍經貿服務功能基礎之上,培育和集聚各類貿易服務型企業;其次針對與中亞國家商貿合作的情況,打造中亞國家政府服務中心、企業總部服務中心、中亞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和中亞國家宗教服務中心;完善以國際物流服務、產業加工服務、商貿促進服務為核心的國際貿易產業鏈,探索貿易通關、外匯結算、簽證管理、企業登記備案、貨物備案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創新與突破,確??鐕涃Q“無障礙”進行。
二是推動商貿+物流組合發展。商貿業和物流業融合發展是城市或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商貿+物流”聚集區是商貿和物流業融合發展的一種業態創新。目前,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合作基地一期項目已經投入運營,二期項目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建設正全面推進。今后繼續有機整合和融合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群流,促進商貿業與物流業的相互滲透與產業融合。建設專用物流場站形成海鐵聯運無縫對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中轉效率。
三是產業促進政策。按照徐圩新區“一區六園”的規劃布局,即集商務休閑、生活居住、科技研發、旅游文化為一體的城市配套功能區和石化產業園、精品鋼產業園、節能環保產業園、現代港口物流園、中西部地區出口產品生產加工園、現代農業示范園,出臺相應的產業政策扶持文件,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向重點支柱產業集聚,加大對進口資源加工、出口產品生產加工、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等方面的扶持;根據國務院批復的《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借鑒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省市政府出臺對的稅收、資金補貼等優惠政策,研究連云港土地政策、財稅支持、資金引導等各類政策,爭取各類進出口貿易鼓勵政策、離岸金融政策、企業經營及發展優惠扶持等,為入駐企業提供切實的政策扶持。
四是培養跨國次區域經濟合作品牌。目前,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已經形成了以烏魯木齊的亞歐博覽會、西安西洽會、連云港連博會三會互動的國際展會品牌。中亞商貿集聚區可以通過借助以上國際性展會和借力徐圩拳擊賽事或連云港物流博覽會等,對徐圩新區的區位、政策、環境和服務優勢進行宣傳和推廣,打造軟硬配套環境俱佳、文化質感強、地區特色明顯、宜商宜居的跨洲際經貿合作區品牌。
3.搭建平臺,發揮絲路國家展貿中心的五大功能
建設面向絲路沿線地區和國家的進出口商品展貿平臺“絲路國家展貿中心”,依托此平臺發揮其五大功能,在徐圩新區打造出以“特色展貿+貿易服務+跨境電商”為主體的新型商貿業態、一大批國外優質商品和品牌區域集聚、東西海陸間的商品展示交易和相應商貿交流需求的“夢想驛站”。
一是展示貿易功能。充分發揮連云港位于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作用,加強與絲路沿線地區與國家的合作,借此引入各國和地區的特色產品,匯聚工程機械、綠色建材等大宗商品,開展展示、貿易活動,滿足本地及腹地市場的消費需求,迅速積累人氣、聚集財氣。
二是貿易服務功能。借助徐圩港口,依托從絲路國家或地區進口的大量特色產品,積極開展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雙邊貿易,打造集貨物倉儲、中轉、展貿、融資租賃等金融及一體化通關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區域性國際貿易中心。
三是供應鏈物流功能。依托徐圩新區入駐企業供應鏈需求、沿陸橋中西部區域產業鏈服務需求,以及未來絲路經濟帶沿線區域商貿服務需求,推進示范區產業供應鏈服務功能區規劃建設,解決企業供應鏈難題,擴展絲路沿線經貿往來,打造創新供應鏈經濟發展示范。
四是跨境電商平臺功能。利用區位及貨物優勢,運用“互聯網+外貿”模式,拓展海外營銷渠道,打造對外平臺支撐、功能復合的跨境電商生態圈,搭建蘇北地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
五是新區產業服務功能。本著服務新區企業的原則,為新區內石化、鋼鐵裝備制造等企業搭建產品展貿平臺,便于開展展示、貿易活動,拓寬新區企業銷售渠道,打造區域性的石化、鋼鐵等產業的展貿中心。
(注:本文是連云港市第五期“521”資助項目“連云港聯手中亞國家共建商貿物流基地研究”階段性成果。負責人:張淑萍,連云港市委黨校副校長,副教授;執行人:王洋,連云港市委黨??蒲刑幪庨L,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