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軍
【摘要】:全面推進綠色智能礦山建設,是當今信息化時代實現礦山與社會經濟和諧、健康、科學發展的唯一途徑,也是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將從節能減排和信息化建設兩個角度,首先概述當前采礦行業發展的現狀,然后探討現代化礦山發展的必然方向和應該采取的積極措施,為提升礦山建設的整體水平和礦業的科學發展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綠色礦山;智能礦山;建設
根據統計數據分析和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采礦行業發展的狀況總體令人堪憂,主要是采礦行業沒有實現對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高效利用,具體表現在大部分礦山企業仍然存在著礦產資源開采不充分,開采過程中大量可采資源被遺失浪費,開采能耗水平遠高于發達國家。同時,由于對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還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當前的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需求。我國的礦山企業正迫切需要改變現有落后的資源開采利用模式,尋求一種高效、節能、綠色、安全、智能的發展模式。
1、 綠色智能礦山建設現狀
礦山行業的發展,以煤礦為代表,經歷了人工開采、傳統機械化開采、自動化采礦等幾個時代。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礦山行業也開始逐步進入信息化發展模式,現代化礦山建設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已逐步延伸擴展到安全環保、生產運行、行政決策等管理系統的方方面面。在一些大型礦山業企業率先建立了ERP系統、安全監測監控綜合信息管理系統、部分崗位無人值守的智能操作系統,已達到國內外同行業先進水平。在看到這些信息化礦山建設為我國礦山行業發展做出引領示范的同時,必需注意到,由于我國信息化礦山建設的起步較晚,經驗尚不足,并且大部分企業缺乏對智能礦山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另外,還存在行業發展缺乏資金支持以及高素質人才的技術支撐等系列問題,造成了國內采礦業兩化融合水平整體偏低的局面,我國目前礦山業智能化的總體發展水平還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及國內其他行業。
在綠色建設方面,我國綠色礦山建設目前主要集中在采礦生產、區域環境保護等環節,并沒有形成完全意義的綠色礦山。截至當前,我國采礦企業數量已突破12萬家,采礦城鎮數量超過300個,采礦人員總數約2100萬,礦業體系非常之龐大。但上述礦山中的綠色礦山數量極少,綠色示范礦山僅在500家以下,遠遠低于我國五年綠色礦山試點目標。同時,上述礦山的管理缺乏科學有效機制,其整體格局混亂,特別是針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我國的采礦行業還缺乏高效的開發和保護技術手段,導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另外,我國缺乏準確的綠色礦山建設的定位,對綠色礦山管理內容、經營內容等設置不明確,導致施工過程中只能實現綠色礦山“形”的構建,并沒有把握其根本。整體而言,我國的綠色礦山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綠色礦山數量少,規模小,技術和管理仍有很大缺陷,礦山建設的生態保護效果和經濟效益并不明顯。
2、綠色智能礦山建設措施
綠色智能礦山建設是一項充滿美好前景的科學發展戰略,實現綠色智能建設不僅需要礦山企業自身的優化升級,同時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需要積極動員各方面力量,多角度多層面的去探索和推動。建立綠色智能礦山,促進采礦業的可持續發展,須創建“開發布局合理、資源集約利用、科學創新發展、節能減排、信息一體化、智能決策”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新模式。具體措施應包括:
2.1 保證礦山的開發布局科學合理
礦山的開發布局合理,是綠色智能礦山建設的基礎條件。保證礦山的開發布局合理,首先是礦業權的設置方案要科學,其次是礦山企業在調研編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階段,要樹立大局觀念、要根據礦產資源的賦存及分布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發展定位,選擇先進適用的生產工藝,要以提高采礦效率、實現規模經濟、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資源為基本原則。已有礦山企業加速基礎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建立高效平衡的礦山生產環境,是實施綠色發展的基本條件。行業監管部門,要引導礦山行業以總體設計——分步實施為指導的策略方針,做好綠色智能礦山建設的發展規劃,督導礦山積極探索適合自身企業特點的發展模式。
2.2 促進資源的集約開發利用
搞好礦產資源的集約開發利用,一可減少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有利于集中建設環保設施提升綠色開發水平;二是便于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提升礦山智能化水平;同時,資源集約開采還有利于延伸產業鏈,促進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礦山企業要避免采富棄貧,應通過提升智能化技術水平,提高采礦回采率,加大殘存礦產資源的回收力度,對具有利用價值的伴生礦產資源進行綜合開采,擴大對礦山廢棄物的二次資源回收力度,是實現綠色智能礦山建設的基本途徑,也是資源集約開發利用的基本要求。
2.3 加強節能減排工作
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加強節能減排工作,是時代賦予企業的歷史責任,同時,礦山企業通過加強節能減排,還能有效推動綠色智能礦山建設。礦山企業要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就要及時改善能源消耗管理,通過淘汰高耗能的、落后的生產設備,更新改造生產工藝,提高現代化的管理水平,以此來提高單位能耗產值以及廢棄資源的重復利用率,減少能源浪費以及廢棄污染物排放,這正是綠色智能礦山建設的要求。
2.4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現代企業的發展更要突出強調科技創新的引導作用。在綠色智能礦山建設中,科技創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綠色發展也要講成本和效益,那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強科技創新管理,智能礦山的建設也是如此。鑒于我國采礦行業技術水平總體落后的現狀,各礦山企業應積極引進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管理,汲取同行業的成功發展經驗,打破自身發展的常規約束,從而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還要創新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綠色發展方式,以適應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而需要。
2.5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企業標準。
我國正處在法制化建設的進程中,依法、守法、合法生產經營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健全完善法制保障,也是綠色智能礦山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首先,各礦山企業要意識到制定完善內部規章制度以及企業標準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其次,政府部門要適時出臺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得行業發展有法可依,有規可循,還要積極鼓勵礦山企業高效節能信息化發展,對高能耗不環保、現代技術裝備水平低、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企業責令升級改造。第三,礦山行業管理部門要積極組織引導企業建立信息化標準體系,促其樹立綠色智能發展的先進理念。
2.6 加快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目前,世界將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這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向更高境界發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既是信息控制技術。礦山行業要想與時俱進,不落后于潮流,就必須加快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礦山企業的兩化融合既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建設綠色智能礦山的最有效手段。
結語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國家和社會對礦山行業實施高效、安全、綠色、智能生產的要求不斷提高。未來的礦山行業,必將逐步從傳統礦山模式朝著綠色環保、安全高效、現代化、智能化的新模式轉變,實施綠色智能礦山建設是適應時代發展的明智之舉。
【參考文獻】
[1]推進數字化智能礦山建設 提升礦山管理水平[J]. 水泥工程,2016,(05):4.
[2]林強. 凝聚綠色發展共識 推進綠色礦山建設[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5,(07).[4]王帥華. 信息化智能礦山建設[J]. 科技視界,2015,(04).
[3]靳利飛,安翠娟. 關于綠色礦山建設的優惠政策探討[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S2):349-351.
[4]劉京青. 智能礦山建設將加快推進[N]. 中國有色金屬報,2013.
[5]郭暉. 山西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24(1):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