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
序言
A model organism is a non-human species that is extensively studied to understand particular biological phenomena,with the expectation that discoveries made in the organism model will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workings of other organisms.模式生物是一類為了揭示特殊生物學現象而廣泛采用的非人類種屬,通過對模式生物物種進行的科學研究可以類推到同類或其他類別生物的某種具有普遍規律的生命現象。如今,模式生物的研究與應用早已超出生命科學的范疇,在環境安全性檢驗、環境標準的制定、化學品危害評估等諸多領域均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模式生物作為實驗材料。研究化學品的生態毒性測試是一項標準化程度很高的基礎性工作,發達國家早在化學品安全管理體系建立之初,就通過大量標準化研究推出符合管理要求、具有科學基礎的代表性模式生物,并廣泛應用于生態毒理學研究中,小到單細胞生物,大到脊椎動物。這些模式生物的開發和應用為化學品安全管理的全球化奠定了基礎。
模式生物的選擇需要考慮區域生態相關性。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生態系統類型完整的國家,其中生態特殊性和脆弱性在物種標準化過程中具有特殊意義。在中國的化學品環境管理中,通過標準化研究,推出中國特有的模式生物對精確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安全、形成獨立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測試體系有特殊意義和針對性。
自2004 年中國實行全球化學品安全管理共同原則下的新化學物質管理以來,一直在推進本土物種的標準化進程。中國科學工作者在此領域進行了大量的前期基礎性科學研究,為后續的標準化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期刊出的專題就是我國模式生物研究的滄海一粟。它匯集了國內化學品環境管理部門、科研院所、生態毒理實驗室、化學品制造商等各方,采用中國本土模式生物———稀有鮈鯽,在化學品生態毒性測試領域的標準化實踐的階段總結。
模式生物從選種、培育、生物學性狀研究到測試方法標準化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一般需要經歷10年以上的時間。稀有鮈鯽之所以能夠被選擇為中國水生生物的測試物種,得益于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生物學家長期的基礎性工作。積沙成塔,集腋成裘,期待我國的模式生物的標準化研究在未來有更大進展,為全球的化學品環境管理相關的模式生物標準化工作,作出一個化學品大國應有的貢獻。
上海市檢測中心生物與安全檢測實驗室
化學品生態毒理測試的模式生物稀有鮈鯽的研究與實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