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木在中國古代人們的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農之本,為棲息之所。而木的文化也隨著人們的生活不斷慢慢豐富升華。而木雕,又是木制品中最具有形之美,器之味的工藝品。中國木雕藝術歷史悠久,它起源于民間,和人們的生活起居息息相關。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木雕從自然中取材,彰顯的是指尖上的工藝,它讓一塊普普通通的木頭實現(xiàn)了實用價值、觀賞價值、收藏價值的完美結合。
關鍵詞:舟山木雕;刻刀藝術
舟山
不像北上廣那樣每天有那么多奇跡發(fā)生
她比較低調
不像西藏新疆那樣神秘遙遠
她比較接地氣
舟山在中國就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關于她的傳說
太多太多……
舟山海洋文化源遠流長,早在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在舟山本島西北部的馬岙原始村落的土墩中,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海島河姆渡文化”,被譽為“東海第一村”,成為大陸史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舟山與海洋結下了不解之緣,經歷了從“以海為田”到“以海為途”的轉變。雖經明清兩度海禁廢治達600余年,舟山的文明歷史卻一直頑強地延續(xù)下來。定海古城作為海洋歷史文化遺產,古跡眾多,1991年被浙江省政府批準為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國唯一的海島歷史文化名城。然而在這個無人問津的小城市里卻存在著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雕刻藝人,他在木頭上演繹出了不一樣的精彩,從構圖到雕琢,每一個細節(jié)的刻畫,都顯得嫻熟而精湛;從線條到裝飾,每一件作品的制作,都包含細致與耐心;從木材選擇到雕刻完成,每一個步驟,都彰顯精益求精。經過精心雕琢,隨處可見的木頭成為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
到底是誰擁有化平凡為神奇的手藝?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 ——舟山古街木雕藝人蔡洪慶。
辛辛苦苦找到她
日思夜想琢磨她
精雕細琢裝扮她。
他鐘情十年的,竟然是山上海邊,無人問津的枯木。
讀懂一段枯木,不僅需要耐心,更需要一顆匠心。在他眼里,木頭是不會開口的美人,卻用自己獨特的紋路和形體表達著千言萬語。
18歲就開始跟著民間藝人學習雕刻,從此就欲罷不能。他跟木頭的“戀愛”,一談談了半輩子。
木雕一般分浮雕和圓雕,這兩者的區(qū)別在于,圓雕不受底板的限制,正反面穿透,它相比浮雕更加立體。不過,蔡洪慶的木雕技藝有點不同,是浮圓結合。
木雕作品上的人物、動物等是否有靈氣,不僅與想象力有關,還跟雕刻藝人的畫功有關。為此,蔡洪慶每次在木板上繪圖前,都會事先構思好,制作過程中更是一絲不茍。
繪圖、雕刻、打磨、修補、上色,每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蔡洪慶的工作室里,放滿了雕刻時要用的工具:大小不一的鑿子、電鋸、鋼絲鋸、木斗、染料等。而這些工具,是蔡洪慶最得力的助手。
制作一個木雕作品,少則幾天,多則半年。但不管工期長短,只要是自己精心創(chuàng)作的作品,蔡洪慶都會為它們拍照留念。
定海古街有家“古街佛藝”,里面擺放著許多佛學主題的木雕工藝品。這些唯妙唯俏、渾然天成的作品,都出自出于店主蔡洪慶夫婦之手。他喜歡去海邊山上溜達,海邊能找到不錯的舊水木,舟山山上有許多死掉的楊梅樹根和杜鵑樹根,他把這些別人眼里一文不值的“朽木”搬回來,洗干凈,打磨打磨,有空就對著它發(fā)呆。
“情人眼里出西施”,慢慢的,它該有的形狀從混沌狀態(tài)中掙脫出來,變得立體、清晰。有些是一尊觀音,有些是幾個羅漢,有些是達摩,有些是聞道的小孩。到這樣的時候,就可以動手了。處理下來的大塊邊角料,他也舍不得浪費,順著它的形狀,隨手雕成各種精致的小擺件。一旦開始雕刻,蔡洪慶往往廢寢忘食,直到完成基本形狀為止。妻子給他打下手,做修光。夫唱婦隨。
經常會有定海本地的客戶找上門來,提供材料要求定制。只要能做的,他就接。從一段懵懵懂懂的木頭,到一件成品,既有精湛的技藝,更有匠人的巧思。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巨大的。
木雕發(fā)展的每一步都浸潤著木雕藝人的心血和智慧,沉醉在木雕的世界里,追隨者前輩們的技藝,在年復一年的藝術探求中練就了自己木雕藝術扎實的基本功,通過多年的鉆研,不斷地妙悟生活和心靈帶來的雙重啟迪,使自己的木雕藝術漸入佳境。在發(fā)展木雕的藝術道路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失敗、低調而又靈敏的周旋在技藝的操練中,建立了與木雕的血脈關系,也練就了自己渾厚沉靜的藝術品格。
作為一個普通的木雕藝人,對藝術追求的心是沒有止境的,只有對木雕藝術熱愛才能創(chuàng)作出有藝術境界的作品,才能通過作品坦然的表達著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態(tài)度。
蔡洪慶自己也說“這個行業(yè)很賺錢也沒有”,更大的收獲,應該是完成一件心儀作品的滿足和喜悅吧。
我定居舟山,自對舟山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每一件木雕作品都注入了我全部的情感。從事木雕雕刻幾十多年來,力求木雕造型形神兼?zhèn)洌挥袃?yōu)美的造型才能打動使用者和收藏者的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加上過硬的繪畫功底,扎實的木雕技藝,還有對事業(yè)、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都是創(chuàng)作的基礎。學無止境,能者為師,用心體驗最高的藝術境界。
作者簡介:蔡洪慶,男,浙江嵊州人,定居舟山定海。現(xiàn)為工藝美術師,古街佛藝店店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