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帝內經》作為中醫經典巨著,其中的整體性思維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對藝術創作起著重要的啟迪作用,本文從中醫思維的獨特角度去看藝術,來指導藝術創作。俗話說;“美好的東西總有相似之處”同樣,經典都是共通的。能從儒、釋、道、醫各家經典里看到藝術思維,培養審美,用來指導藝術創作。
關鍵詞:美學;整體思維;藝術創作;天人合一
一、追溯經典
任何人說出一句話,在經歷多人傳話之后,就會扭曲原始的意思,任何一個傳承,在流傳了上千年之后,難免會有基本概念的混亂,失去原有的意味,從后世書很難入得經典的門,每一個學中醫的床頭必備幾本經典《黃帝內經》等,同樣對于藝術來說亦是如此,我們有很多藝術書籍,紛亂叢雜,單看一家之言,經典智慧就不會彰顯。我們放下自己思維中固化的知識,不停的用經典來沖刷自己的思維,在儒道釋醫各家經典中汲取安身立命的哲學,骨血融入并影響和培養出的美學觀念去指導我們的藝術創作。
二、 黃帝內經中的整體思維
“天人合一”是整體思維的根本特點。所謂整體思維,就是以普遍聯系、相互制約的觀點看待世界及一切事物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不僅把整個世界視為一個大的有機整體,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連續的、不可割裂的,事物和事物之間具有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關系,認為天與人之間、事物與事物之間同源、同構、同序、同律。中國傳統哲學,不論儒家還是道家,都強調整體思維。我們做藝術創作也是如此,如在平面設計中,元素的和諧能夠營造出彩的效果,建筑設計中,要注重內外環境相協調 。同理, 古人講“上醫治人,下醫治病”,就是高明的醫生不關心你得什么病,而是注重你體內的陰陽五行是否和諧,糾正人體的不和諧病便自然會好。
1.形神一體指導藝術創作
《內經》將人體本身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人體內部部分與部分之間既是連續的、不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約、互為作用的。《內經》將人體生命活動整體系統各部分、各要素(子系統)的有機聯系歸結為陰陽對立統一、五行生克制等模式。《內經》認為在人生命活動中,人的生理、心理、軀體三者是有機聯系的,即生命能力與軀體形骸之間、精神心理與軀體生理之間有著密切關系,提出了“形神一體”的觀念。體現在在藝術創作中,“正負形對立統一”“五感傳達”“節奏韻律”正負形對立統一:設計是對設計語言進行創造,正負形是一種圖形圖案,是視覺傳達設計的符號。符號作為一種語言,自然能夠被產品設計進行創造。由于正負形對立統一擁有特殊的魅力和視覺上的快感和滿足性,正在被設計師們游刃有余地掌握和運用,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五感傳達:隨著信息化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設計師對設計的理解和傳達方式也正在發生變化。"五感"設計也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讓人們耳熟能詳的許多優秀設計作品之中。所謂"五感"設計,即應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這五種基本感覺來更深層次地傳達設計思想和活化的設計理念。這種設計方法被廣泛地效仿與應用,給信息接受者耳目一新、身臨其境的感受,好的作品是要調動五官共同完成的。
2.從“整體性”到“天人合一”
跨越了幾千年我國至今為傲,世界驚嘆而最具中國人所以叫中國人優秀的東西。在建筑、衣食、戲曲、藝術、環境科學等許多領域。《內經》不僅認為人體本身是一個整體,而且認為人與天也是一個有機整體,認為“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靈樞·歲露》),強調人與外界環境的密切聯系。 藝術創作中,同樣受天時地氣的影響,《考工記》中: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這四項基本原則完美體現了天人合一,今天看起來依然是如此的有效,偉大的思想永遠散發智慧的光芒,提出了我們看問題的一個全面性的觀點:時間、空間、材料、構思。天有時:就是時間性,看一個作品要放置在具體的語境下來看待。拿我們經常在設計中用的所謂“傳統花紋”來看,何謂傳統?呂敬人上次的講座中一語道破:今天就是明天的傳統。所謂經典也是具有時間性的,只是這個時間線的長與段的問題,比如有些促銷廣告設計,我們需要的就是某一時期的時效。地有氣:就是空間性,在具體語境下看問題。材有美:材料制作的選擇。工有巧:設計構思的巧妙。在確定好特定的時間,空間和材料后,我們材考慮設計的重要性天時,地氣,材美,工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
三、結論
《黃帝內經》對藝術創作的影響有了以下幾點總結:1、要智慧要讀經典,通讀儒釋道醫各家經典,形成正確的哲學與美學觀念。2、在藝術創作中形成整體觀念和思維,掌握平衡與規律。3、在藝術作品中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順應天時地氣,發現獨特的美材,用合適的表現方式。
參考文獻:
[1] 吳湘.試論《黃帝內經》的整體思維特征[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1993
[2]王忠鋒.試論辯證思維的整體性特征[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8
[3] 朱光潛.談美[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張法.美學導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8.2
[5] 百度百科.黃帝內經.考工記
作者簡介:何彥瑩(1989.11)女,籍貫:山西運城,單位:運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教師,助講,研究方向:藝術設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