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禹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提問是一種教學藝術,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注意提問的多向性、藝術性,把握問題的時機和火候,給學生留有積極的思維空間和時間,這樣形成師生互問,生生互問的多面提問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不懂提問藝術,沒有設置好提問技巧,出現了許多教學的誤區,我根據教學實踐的體會,就語文課堂提問淺談幾點:
一、創設提問的內容
1、提問的問題學生必須感興趣。語文教學中潛藏著大量學生感興趣的“觸點”,如很多篇章是關于地方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生活習性等方面的內容,教者若抓住這些“觸點”進行提問,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積極思維和回答問題的興趣,往往能加深學生對整個篇章的理解。如《死海不死》一課,開篇就可提問學生:題目中的兩個"死",是什么意思?"死"與"不死"矛盾嗎?文末又說"死海真的要'死'了",這個"死"又是指什么?這一番提問,勢必能激發學生對本文的興趣,并急切地研讀課文找答案.最后,當學生理解了"死"的三個不同含義時,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過程.本來一篇看似枯燥無味的說明文卻能使學生學得饒有趣味,關鍵在于教者如何結合教材實際,抓住突破口,把它轉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當學生急于解開這些"沖突"(問題)時,也就意味著進行了思維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2、提問的問題要有難度。課堂提問的問題如果過于簡單,提問就會流于形式,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達不到刺激學生思維的效果。如果問題太難,又會使課堂陷入停頓狀態,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因此,教者在設計問題是必須難易適中,不能超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范圍,要符合學生的知識發展水平,并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如《尋找時傳祥》一文,一開篇可讓學生思考:時傳祥是什么樣的人?為什么要尋找?最后找到了嗎?本來一篇看似枯燥無味的寫人的章文卻因為幾個簡單的問題就能使學生學得饒有趣味,提學生有難度的問題能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問提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在課堂上設計一些具有發散性思維的問題,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特點去分析問題,常能得到一些創造性的見解,從而達到激活課堂擴張思維的效果。如教學《孔乙己》一文時,特別注意發問的技巧.開篇就提問:“孔乙己姓甚名誰?”,“他真的姓孔嗎?”。這樣兩個看似簡單卻又難以一下子回答的問題,很自然誘導學生認真地研讀課文.在此基礎上,順勢利導學生認識孔乙己沒有名字的深刻性,解決本文的教學難點.可見,抓住契機,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創造性的提問會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
二、抓住提問的對象
課堂提問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內容要有梯度和層次,提問的對象要有所選擇,避免讓少數優秀學生或愿意表現的學生獨占課堂回答問題的時間。教師提問的方式可以是個別回答或小組代表回答,或學生搶答;教師也可以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如對“尖子生”可以合理提高問題的難度深度和廣度,對于“中等生”的提問可以逐步升級,層層推進,對于學困生則要適當降低問題的難度。引路性問題要多問學優生,鍛煉性問題要照顧中等生,鼓勵性問題要選擇學困生來回答。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機會,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是課堂變成學生主動進取,施展才華,相互促進的舞臺。
三、把握提問的時機
由于初中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缺乏持久性,課堂上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現象,所以,教師一方面要適時地提問,把問題設計到學習內容關鍵處,或學生學習的疑難處。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 導入新課時提問。一堂課,如果頭開的好,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帶著問題,通過自身的主動探索去洞悉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導入新課時候的提問,能一石激起千層浪,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加入到探知過程中來。
2、在學生疑問處提問。設疑,釋疑是人生追求真理,獲取知識,增長才干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在學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時及時提問,然后再與學生共同解決問題,勢必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創新思維處提問。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若能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創新。這是教師應善于設計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如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完成任務,還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思維正處于十分活躍狀態時,教師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組織討論,并與學生共同歸納結論,這樣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大幫助。
四、確立提問的方式
提問要講究策略,注意對學生啟發誘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運用自己的大腦進行思維。教師要切忌總是單刀直入,或是自問自答,可以采用啟發性提問,這樣能點撥正確的思維方法和方向,使學生找到問題的本質,或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系,從而理解、解決問題。例如,在講授古文時,我利用古漢語中的同意詞啟發學生總結古文中的實詞和虛詞用法,結果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它們的規律被學生總結出來。同時可采用先提問后叫人的方式,留一些時間給學生思考,有時叫舉手的學生,有時叫未舉手的學生,鼓勵與督促相結合。
五、注意提問的態度
幾乎每一位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授課氛圍。提問時,教師的表情應當親切、和藹,讓學生感到平易近人,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授課時,注意運用身體語言,用眼神、手勢、微笑,親切自然地鼓勵學生進行嘗試。對待回答問題的學生,不論他(她)回答正確與否,都不予懲罰。如果學生答對了,我便用“好,非常好”等進行表揚。如果答錯了,我便提示再仔細想想,或者讓他們坐下在思考一下。盡力改變學生回答問題時的拘謹態度,排除其畏懼心理,讓學生認識到積極舉手是鍛煉自己的大好機會,使他們在課堂上發言時自在踴躍,形成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新課改的要求下,提問藝術在老師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否做到在教學實踐中“藝術的提問”將關系到,能否加快把知識轉化為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也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最有效的途徑.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這個角色應該好好的去踐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