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像攝影必須講究用光,光線處理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除去模特自身的形象特征以外,拍攝角度的選擇和光線處理,是涉及一幅人像攝影作品成敗的關鍵。一幅優秀的人像攝影作品應該做到形神兼備。而無論對模特神態的描繪及外形的塑造,都離不開用光,室內人像和室外人像都必須十分注意用光,只有把光線運用好了,才有可能拍到滿意的人像作品。
關鍵詞:人像攝影;用光技法;人物形象
1人像攝影的用光技巧
1.1光度
光度是光源發光強度和光線在物體表面的照度以及物體表面呈現的亮度的總稱(光源發光強度和照射距離影響照度;照度大小和物體表面色澤影響亮度)。在攝影中,光度與曝光直接相關。從構圖上來說,曝光與影調或色彩的再現效果密切相關。豐富的影調和準確的色彩再現是以準確曝光為前提的。有意識的曝光過度與不足也需以準確曝光為基礎。所以,掌握光度與準確曝光的基本功,才能主動地控制被攝體的影調、色彩以及反差效果。
1.2光位
(1)正面光
光線來自被攝體的正面,隨角度高低分別稱“為平射光、順光和高位順光。正面光照射的,利用正面光拍攝時的曝光寬容度較大。在燈光人像中,正面光常用作輔光。從照像機背后投向模特,與照像機鏡頭光軸形成大約0°–15°夾角的照明光線叫做順光。 順光照明的特點是模特臉部及身上的影調比較明朗。采用這種照明方法,模特面部及身體的立體感主要不是靠光線的明暗反差形成,而是靠模特自身的起伏表現出來。與其他照明光線相比較,采用順光照明時,由于模特的陰影面積比較小,令人感覺明亮,但立體感較差,缺乏明暗變化。
(2)前側光
從照像機后方一側(左側或右側)大約與鏡頭光軸構成30°–60°夾角的方向投向模特的照明光線叫做前側光。它的特點是模特的臉部和身上大部分受光,產生的亮面大,形成較明亮的影調;模特臉部和身上小部分不受光而產生陰影,從而表現出模特的明暗分布和立體形態。這種采光方法的特點是模特的光影形態表現得比順光照明更好,而且影調又比較明朗,是拍攝人像常用的一種光線。
(3)側光
來自照像機一側(左側或右側)與鏡頭光軸構成大約90°夾角的照明線叫做側光。側光的照明特點是模特的臉部和身體一半受光而另一半處在陰影中,臉部和身體部位的立體感最強,有利于表現模特臉部和身體的起伏狀態。由于側光照明使模特臉部和身上的陰影面積增大,整個畫面的影調不像順光和前側光那樣明快。拍攝側光照明光線的人像時,一定要注意控制陰影面調子的深淺,如果光線不太強烈,陰影的調子不太深,可以不必調整陰影的亮度直接拍攝。假如光線過強,陰影過重,就需要用反光板,閃光燈或其他反光手段將陰影的亮度略加提高,使暗部的層次也表現出來。
(4)側逆光
來自照像機的斜前光(左前方或右前方)與鏡頭光軸構成大約120°–150°夾角的照明光線叫做側逆光。采用側逆光照明,模特臉部和身體的受光面只占小部分,陰影占大部分。采用這種照明方法,模特的立體感比順光照明好一些,但影像中陰影覆蓋的部分立體感仍然較弱。一般來說陰影面曝光不宜過小,以免影調太深太重而影響暗部的層次。所以常常需要使用反光板、閃光燈等輔助照明工具適當提高陰影面的亮度,修飾陰影面的立體層次。
(5)逆光
逆光是來自照像機迎面與鏡頭光軸構成大約170°–18°夾角的光線。逆光的照明特點是模特的面部及身體的部處在陰影中,陰影面的立體感也較弱,影調顯得比較沉重。在大部情況下,用逆光拍攝的人像通透,視覺沖擊力強,但一定注意要用輔助照明手段或增加曝光量的方式對模特的陰影部分進行修飾。采用逆光照明的人像作品有時可得到線條分明的輪廊光,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現力。采用這種光線拍攝,一般選用暗調子的環境作人物的背景,以便襯托出模特明亮的輪廊,把人物從環境中烘托出來。對于光線投射方向的選擇,室內人像與室外人像各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室內人像是通過變換照明燈光的位置達到照明方向的變化。室外人像一般是通過選擇陽光投射的方向調整。
2人像攝影用光的注意事項
2.1室外拍攝的最佳時間
太陽從日出到日落,不僅光線的位置時時刻刻在改變,光線的強度同樣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自然光線照射在人物主體身上的光線效果,也會隨著太陽位置的推移和強度的變化而不斷改變。針對自然光線的多變,攝影者在進行室外人像攝影時,就需要選擇最佳的室外拍攝時間,來得到最滿意的人像效果。一般來說,一天當中的最佳拍攝時間段為上午10點之前和下午3點以后(前提是日出之后和日落之前)。此時,太陽光線柔和,高度適中,能夠使人物呈現一種自然的狀態。當然,這個時間段被定為最佳拍攝時間,還涉及到色溫情況。談到攝影用光,光和色溫的關系也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在彩色攝影中,光源色溫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被攝體色彩的真實還原。通俗地說,在色溫高的光源中,其所含的藍色光成分多于紅色光;在色溫低的光源中,其所含的紅色光成分多于藍色光。同樣是白天,不同時間段太陽光的色溫也有變化。如日出或日落時的太陽光色溫就比較低,大約為2000~3000K,早晨或下午的陽光色溫大約為4000~5000K,而接近中午前后的陽光色溫為5500K左右。所以,選擇室外攝影的最 佳時間,拍攝出的人像照片的整體感覺很容易產生偏橙紅色的暖色調(拍攝日出或日落時效果更明顯),從而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2.2如何在強烈的太陽光下拍攝
當然,除了拍攝的最佳時間外,在外出旅游或者其他情況下,由于時間限制,攝影者不可避免地需要在太陽光強烈的中午進行拍攝。此時的光線直射性比較強,光線的感覺比較硬(也就是攝影者經常提到的硬光),往往容易在人物臉部形成很重的陰影。此時,攝影者可以避開陽光強烈的位置,選擇太陽傘、樹蔭下、高墻、高石處等,能夠遮擋一定光線的位置來進行拍攝。這樣,不僅可以避免人物臉部產生陰影,而且人物主體也不會因為太陽光線的強烈照射而表情不自然。endprint
2.3陰天拍攝注意事項
陰天時,室外的光線是非常柔和的散射光,用這種光線拍攝人像,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當然,還可以利用反光板來進一步改善光線效果,同時增加眼睛部位的光線,減輕下巴下面的陰影,從而拍出更漂亮的人像。但是,攝影者要注意,在使用這種光線進行拍攝時,要把人物主體的姿勢和位置安排得當,讓散射光和反射光盡量照亮人物臉部。比如,選擇一個比較開闊的場地,不要讓建筑物、樹木等擋住自然的散射光。然后讓被攝體轉動,從而選擇一個最佳的光線位置。
2.4選擇靠近窗戶的位置
在室內,攝影者可以首先考慮在靠近窗戶的位置進行拍攝。因為在窗戶邊上,尤其是朝 北的窗戶,會有非常柔和的散射光。若窗戶灰塵較多,光線會更加柔和。當投射進窗戶的是直射光線時,攝影者還可以拉上一層很薄的窗簾來緩解一下光線的強度。在靠近窗戶的位置,人物主體可以坐著,也可以站著,但要避免光線看起來沒有立體感,同時確保被攝體可以從窗戶那里能獲取側光(非直射光)。此時,臉部另一側的柔和陰影會加強人物照片的效果,讓人物主體更加具有深度和趣味。
2.5充分利用室內的燈光
除了在窗戶邊上,攝影者還可以利用室內的燈光進行拍攝。相對來說,室內的光線比較容易控制。當在西餐廳或者其他氣氛比較好的地方就餐時,攝影者可以選擇一處燈光效果非常明顯的位置。在這種場所,其燈光的光線都是偏橙紅色調,能給人一種很溫暖的感覺。這時,給身邊的朋友或者親人拍攝一張照片,感覺會很不錯的。但要注意的是,如果燈光在頂部,很容易產生頂光的效果,人物的臉部會出現很多小陰影。這時人物主體可以選擇把頭部稍微向上仰,盡量讓臉部受光均勻一些。除了餐廳,攝影者還可以選擇在自己或者朋友家中進行拍攝。打開家中的燈(夜晚的效果會更好),同樣選擇光線比較柔和、溫暖的位置,以家中的沙發或者其他有氛圍的地方作為背景,人物主體在如此舒適、熟悉的環境下,更能隨意的表現了。
3小結
人像攝影的用光或者說如何照明,既是一種基本功,又是體現攝影師水平高低的重要內容。與調度任務的姿勢、安排道具和選擇背景相比,用光在人像攝影最終完成的影像上,所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因此,人像攝影的用光技法關乎到整個攝影作品的高低。
參考文獻:
[1]程曉雯.探討室內和室外拍攝人像的用光技巧要點[J].中國西部,2016,(12):64-65.
[2]楊葉.室外拍攝人像的用光技巧[J].現代交際,2013,(9):66-66.
作者簡介:羅昱(1984.04)男,山西祁縣,2006年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助教,現主要從事攝影、攝像及非線性編輯相關課程的教學與實踐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