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俐
摘要:在小學課程中,音樂屬于比較輕松容易的科目,不需要學生花費過多的心思和精力,但是音樂課程又是一門不可缺少的課程,它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愉悅身心,還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可以放松心情,回到最初的純真與快樂。今天,我們以《淺談小學音樂教學》為題,重點講述我國小學音樂教學,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研究,總結出了一些高效的教學方法,與大家共勉。
關鍵詞:音樂教學;小學課程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有效實行,我國小學音樂教學情況得到了空前的好轉,由以前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生搬硬講、學生被逼聽講的狀態變成了教師學生整體互動、課堂氛圍活躍一片;由以前的家庭、學校、社會忽略音樂課程變成了家庭、學校、社會高度重視;由以前的教師為了尋一口“鐵飯碗”變成了教師兢兢業業、盡心盡力進行教學……就是這些原因使得我們的音樂教學效率越來越高,但是其中還是有一些問題存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些教學方法,希望查缺補漏,爭取做的更好。
一、角色體驗
所謂的角色體驗就是根據課程內容創設相應的場景,讓孩子們進行角色體驗,充當不同的角色進行表演,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快樂,在快樂中不斷的學習。
1、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吸引他們進入個性化體驗。教師可以利用講故事、拼圖形、猜謎語、游戲等小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邊玩邊學,比如再學習《歡樂頌》一課的時候,將全班學生分為6個組,一部分同學使用樂器,另一部分同學用嘴巴或者拍手的方式發出聲音,根據老師指點的順序完成音響的游戲。這種游戲很有意思,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聽從指揮、團結協作的好習慣,在游戲進行時要時刻提醒學生文明游戲,努力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在教師所創設的情景中,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運用不同的語言和動作進行表演,并配備簡單的道具,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盡可能的滿足他們的表演欲望。
2、激發學生思維,鼓勵他們人人參與。只有做到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才能算得上是一節成功的課堂。尤其是吸引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讓他們盡可能的表現自己,來增加自己的信心,并有效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時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一些有難度的問題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回答,難度小的問題讓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回答,對于每個回答正確的學生都要進行表揚,讓他們有機會成為音樂課代表,盡可能對每個同學都要公平、公正。
二、巧妙提問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教師要注重提出問題的過程,而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比如再學習《鐵匠波爾卡》的時候,我做了這樣的嘗試:1、學生們聽完全曲之后,問他們:“你們聽到了什么啊?可不可以用動作表現出來呢?”這時學生們模仿鐵匠拎起鐵錘打鐵的樣子,還要自己模仿發出叮叮當當的鐵錘敲打的聲音。“音樂里想要表現一個什么形象的小鐵匠呢?”學生回答:“勤勞的小鐵匠,活潑的小鐵匠,快樂的小鐵匠……”2、 學生們第一次聽到歌曲,學習旋律時,我問:“大錘是什么聲音呢?小錘是什么聲音呢?”這時學生迫不及待的表演大錘小錘的動作和叮叮當當的聲音。又問:“大家都聽懂了小鐵匠這首歌了嗎?現在我們用小手當做錘子,小錘子出現的時候你們就“叮叮當”,旋律線條出現的時候就由老師來完成演奏。”3、聆聽主旋律出現的次數,老師:“現在考考同學們的耳朵,在小鐵匠這首歌的第一部分里一共出現了幾次主題旋律?他們之間有什么變化嗎?同學們在聽的時候一定要豎起你們的小耳朵。”4、聆聽主題片段。老師:“在這段小鐵匠用力打鐵的歌曲中,鐵錘發出的聲音有沒有規律呢?樂曲的音量有什么變化嗎?”學生:“打鐵的聲音越來越多了,并且越來越快了。”老師:“那敲擊的速度有變化嗎?為什么會有變化呢?”學生:“越來越快,因為小鐵匠干的越來越起勁。”老師:“為什么小鐵匠在第一拍的時候沒有很快的開始敲起來?”學生:“因為他在準備,要先對準在敲。”這樣的一系列提問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對音樂內容進行研究思考,讓他們置身情景之中,感受主人公的心情,更加激起了他們探索的欲望,讓教學效率更好。
三、挖掘潛能,寓教于玩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玩”,充分體驗到音樂作品的美,不管是旋律美、力度美、節奏美還是歌詞美,都能夠成為學生進行深入學習的有效動力。所以,作為音樂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發現、欣賞美得能力,讓他們充分感受到音樂的美妙之處,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1、自由創作。音樂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理念就是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音樂創作,這樣的目的就是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挖掘他們的創造潛能,鼓勵他們進行自編歌詞、口頭創作,通過這種新鮮感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們對音樂課有更多的渴望與期待。
2、運用圖畫、舞蹈的形式表現音樂。學習《金孔雀輕輕跳》一曲時,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場景,讓學生扮演金孔雀,學習他們輕輕跳的過程,中間可以即興發揮,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表演。同學們會積極的討論,也都會熱情的參與,相當于為歌曲添加了舞蹈,讓音樂更加有趣,學生們學習起來也更加快了,同時也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
3、應用打擊樂。樂器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快、更好的了解音樂,是通往音樂的橋梁。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導學生學習簡單的樂器。比如學習《我是草原小牧民》時,我會引導學生運用木魚和響板來模仿駿馬奔馳時的聲音。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更加有參與感,也更能掌握好樂曲的節奏,使教學效率更好。
在以上方法之外,尚有很多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促進小學音樂教學目標實現的方法,只是鑒于篇幅的原因,這里不再細論。而且,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會不斷地探索到有效的教學方法。雖然教學方法眾多且在持續更新中,但需要切記的是,教師需要基于學生認知特點和教學內容的認知,實施恰當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袁芳.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渤海大學,2016.
[2]佟賀.小學音樂創造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3]明月輝.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學周刊,2014,(05):221.
[4]黃娜.論小學音樂教學“雙課堂”中的興趣培養[D].山東師范大學,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