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煌
摘要:企業是一個由人、財、物、技術、信息等組成的經濟社會復合系統。在企業管理活動中,應遵循市場中心、價值中心和人本中心三大原則。三大原則中,市場中心、價值中心是基礎,人本中心原則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最高原則。
關鍵詞:企業;企業管理;原則
一、企業管理原則的涵義與作用
(一)企業管理原則的涵義
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企業家和管理者必須遵循一些基本原則。企業管理原則是以豐富的管理實踐為基礎,以管理科學理論為指導,并為企業管理實踐所檢驗,是對企業管理活動的實質及其基本經營管理規律所作的高度概括和表述。法約爾認為:只要在管理實踐中經檢驗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規則或規律,都可稱得上是管理原則。由于企業管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因此在最初的管理學著作中就有“原理說”和“原則說”。企業管理到底是遵循原理還是原則呢?原理是指帶有普遍性、最基本的,可作為其他規律的基礎規律,一般用于自然科學。原則是指說話和行動所依據的法則或標準。因此,用管理原則更為妥當一些。
(二)企業管理原則的作用
企業管理原則是企業管理的基石,是企業經營行為評判的標準。企業的目標是多方面的。不同類型的企業在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都會有各種不同的具體目標。但企業最根本的目標只有兩個,一是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目標,二是社會效益目標。因此,企業管理原則的目的是保證企業根本目標的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目標與社會效益目標有時是互相矛盾的,協調這種矛盾,處理好企業與國家、社會和個人間的關系,也是企業管理的內容和目的之一。因此,企業管理原則有利于企業管理者正確處理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矛盾。為實現企業的目標,企業管理應完成合理組織生產、推進技術進步、有效利用人財物、開發人力資源、協調內外關系等工作任務。因此,企業管理原則是保證企業管理任務完成的基石。
二、企業管理原則的歷史演進
管理活動源遠流長,自從有了人類社會,出現了分工與合作,就有了管理。而管理科學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企業管理原則的探討也是逐步演進的。
(一)古代企業管理原則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以制針業為例說明了勞動分工理論,分析了勞動分工能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原因,間接提出企業經營管理應以勞動分工為原則。查爾斯·巴貝奇在亞當·斯密勞動分工理論的基礎上更深入、更細致地分析了勞動分工提高工作效率的問題。
(二)古典企業管理原則
古典企業管理原則形成于二十世紀初到該世紀中葉,它以泰羅和法約爾為代表。泰羅提出的科學管理理論,其基本觀點是企業管理應遵循科學原則。泰羅科學管理理論對企業管理貢獻很大,但其局限性也逐步顯現。泰羅科學管理原則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第一,認為人是純粹的“經濟人”,工人最關心的是自己的金錢收入;第二,偏重管理技術因素,忽視人的社會因素;第三,只注重工作現場作業效率的提高,未能從企業整體上考慮如何解決好經營管理問題。
三、企業管理應遵循三大基本原則
前述企業管理原則的歷史演進表明,企業管理是在一定原則的指導下進行的,每位學者提出的管理原則只是從某一角度進行的,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思維。根據歷史和現實總結,企業管理應遵循三大基本原則,即市場中心原則、價值中心原則和人本中心原則。
(一)市場中心原則
市場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企業一切管理活動的依據。管理學者德魯克(1954)認為:“企業的唯一目標就是創造顧客?!櫩蜎Q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因此企業有且只有兩個基本功能:營銷和創新。”以市場為中心就是要樹立市場導向的理念。市場中心原則要求我們重視兩個市場,即產業市場和消費者市場;管理兩類客戶,即經銷商和最終消費者。因此,市場中心原則的最低要求首先是適應市場,適應市場才能生存;其次,企業要面對產業市場的競爭,在企業發展中取得競爭優勢;最后,市場中心原則的最高要求是創造市場,引導市場消費趨勢是企業發展能力提高的表現。
(二)價值中心原則
企業是一個價值傳遞和創造網絡體系,企業的一切活動都要圍繞價值的增加來展開。因此企業要樹立價值中心原則。價值中心原則要求我們進行價值管理。要真正實行價值管理就要從三方面來進行:一是企業要能高效利用和轉化有限資源,充分發揮資源的作用;二是企業的一切生產與經營活動要服從創造利潤的基本目標,只有創造利潤才能實現其他價值;三是企業要能夠為利益相關者創造和增加價值,這種價值是一個綜合價值。
(三)人本中心原則
企業管理應以人為中心,這是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最高原則。為此,企業要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人本管理是一系列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活動的總稱,它是與“以物為中心”的管理思想相對應的概念。如何看待股東、員工、顧客、公眾的利益,如何處理利益關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人為本的企業價值觀。以人為本就是把人視為管理的主要對象,注重人的發展?,F代企業管理是一種人本化的管理模式。以人為本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革命性進步,其核心價值就在于承認人的主體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