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刑事法中增加了行政機關收集證據在刑事訴訟中運用的條款,對于增強我國刑事訴訟判決的公正性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就了行政機關證據在刑事訴訟中作為證據應用的能力問題、證據使用兩個方面內容進行論述。
關鍵詞:行政機關;收集證據;刑事訴訟;應用問題;使用方式
引言:
在我國新刑事法52條第2款中規定,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辦案過程中收集的各種各樣資料、數據、信息等,比如:書證、物證、電子數據、視聽資料等可以在刑事訴訟審判中作為證據使用。此條條款的規定,使得我國的行政機關可以在證據的獲得、應用中進行身份的轉換,避免了一些違法證據進入到刑事訴訟的可能性,增強了我國的法制化建設質量和水平。但是,這一規定在帶來有益之處的同時也帶來一些風險。因此,我們針對行政機關證據在刑事訴訟中作為證據應用的能力問題、證據使用進行具體分析和研究工作。
一、行政機關證據在刑事訴訟中作為證據應用的能力問題
行政機關證據在刑事訴訟中作為證據應用需要進行嚴格的證據審查、判斷,將不具有合理化證據的因素排除在外,避免在訴訟中認定案件事實,對當事人進行錯誤的判決。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的方面開展。第一,在應用中對行政機關證據是否欠缺證據基本要素進行分析。行政機關所謂收集的證據需要滿足法律條款中對證據基本要素的構成條件。比如:在具體的筆錄中需要具有言詞提供者的簽名、具體的簽字日期、言詞提供者具有提供的資格(具有良好的健康精神狀態、可以完整的表達自身的語言、具有提供法律證詞的年齡和身份資質等等)。第二,取證的程序是否合法。行政機關證據在收集的過程中需要滿足符合法律有關規定的要求。但是,在一些學者和專家看來,以何種因素作為滿足符合法律條款的標準存在較大的爭議,需要我國法律在今后的應用中進行實踐化的探索,并且對有關標準條款不斷的完善。比如: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部門對這一立法進行了有效性的司法解釋,即 行政機關收集的證據能否在刑事訴訟中運用還需要依據刑事訴訟法的其它方面規定由檢查、偵查、審判機關進行審查判斷[1]。
二、行政機關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證據使用模式
(一)言詞證據使用
言詞的證據使用問題在新型刑事訴訟法中有新的判斷依據。比如:新刑事法52條第2款中規定,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辦案過程中收集的各種各樣資料、數據、信息等,比如:書證、物證、電子數據、視聽資料等可以在刑事訴訟審判中作為證據使用。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在《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中對這一條的使用有具體的解釋和說明。比如:各種類型書證、物證等實物證據作為訴訟中有關證據的使用不包括言詞證據。言詞證據需要由有關司法偵查機關進行重新的收集獲得。之所以有這樣的規定,原因在于,證據證實涉案的人員或者有關人員會因為死亡、失蹤或者是喪失作證能力等因素無法重新收集,無法保障其原有言詞的正確性、合法性。同時,一些專家和學者指出,有關言詞證據收集的主體和收集的程序與《刑事訴訟法》中有關的規定不符合,同時言詞證據主體受到主觀性因素影響,難以判斷其言詞的精準性。
從實際應用的效果來分析,新型的刑事訴訟法摒棄了原有以刑事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身份作為判斷證據合法性的標準,極大加強了有關證據獲得范圍、增強了有關證據應用的能力。在有關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對于眾多證據信息進行有效性核實后可以提高司法訴訟審判的質量和水平。同時,在實踐的應用中,證據證實涉案的人員或者有關人員會因為死亡、失蹤或者是喪失作證能力等因素無法重新收集。在此情況下,需要及時采用行政機關收集的證據,避免放縱犯罪行為的出現[2]。
(二)取樣證據使用
在取樣證據的應用中,我國司法機關工作人員需要對眾多刑事犯罪的涉案物品的數量、金額等等進行明確、有效的核實,并且進行一一的鑒定。但是,在實際的工作實踐中,控方做到對所有案件涉案金額、數量等完全核實、證明存在較大的難度。這時,行政機關收集的證據就可以作為有效性的補充,在進行核實后可以在司法訴訟中進行運用。同時,取樣證據在應用中還需要滿足以下的條件,物證數量較大、具有同質性。確實存在證明困難。樣本來源以及總體同質性獲得保證。取樣方法選取的科學[3]。
(三)推定事實使用
從法律的角度進行分析,行政機關推定的事實不具有客觀真實性。原因在于,推定的事實沒有任何的證據表明其是事實,無法在司法訴訟中作為證據運用。同時,第一,推定的事實建立在有關邏輯和經驗基礎上,同時充分考慮到有關政策、公平、便利等等因素,在證據的內容、數量標準中降低了其作為法律事實的可信性。比如:在一些重大的刑事案件中,往往涉及到公民的生命權利、財產權益等,不能應用受到眾多因素干擾形成的行政機關推定事實作為證據運用。第二,推定的事實是對于證明責任的轉移,如果其在訴訟中作為證據運用會造成司法不公正問題的發生,無法保證司法審判的正確性、公平性、有效性[4]。
結論:
對行政機關收集證據在刑事訴訟中運用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司法訴訟人員在訴訟審判中通過在一些特別情況下對行政機關收集證據進行有效運用,在核實其真實性的情況下提高刑事訴訟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保障刑事訴訟工作的公平與正義。
參考文獻:
[1]郝愛軍,殷憲龍.行政機關收集證據在刑事訴訟中運用的疑難問題解析[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09:71-80.
[2]潘麗.論行政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的運用[D].浙江工商大學,2013.
[3]李佳璞.行政執法證據在刑事司法中的運用問題研究[D].貴州民族大學,2013.
[4]應爭.行政執法證據與刑事證據銜接之程序性問題探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6.
作者簡介:徐永蓮(1989.11.29)女,漢族,青海省海東區互助土族自治縣人現就讀于武漢東湖學院,法學專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