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娟娟 譚順蘭 郭 玲
初心不忘踐承諾
—— 追憶原銀光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何先欽同志
■ 王娟娟 譚順蘭 郭 玲
從插隊知青到國企員工,從生產一線工人到公司領導, 30多年,何先欽履痕處處,腳印始終堅實有力、清晰如初。一路走來,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入黨時的誓言,彰顯著“把一切獻給黨”的人民兵工精神。

四月的甘肅白銀,正是春意盎然時,高質量運行的生產線,忙碌著的勞動者身影,讓銀光的大地上處處生機勃勃……但曾在這里嘔心瀝血的何先欽同志,卻再也看不到這些了。2017 年4月6日凌晨6時,因長期忘我工作,積勞成疾,原北化集團銀光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何先欽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他日夜牽掛的事業和員工,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8歲。
從插隊知青到國企員工,從生產一線工人到公司領導, 30多年,何先欽履痕處處,腳印始終堅實有力、清晰如初。一路走來,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入黨時的誓言,彰顯著“把一切獻給黨”的人民兵工精神。
何先欽主管企業人力資源、紀檢監察、后勤保障、班組建設、信訪維穩、離休干部、武裝保衛等工作,既復雜又繁重。
他重視人力資源工作對企業發展的基礎性和長遠性作用,指導相關業務部門推進落實“人才先行”戰略,加大對人才的引進、開發與培養力度,進一步規范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管理,深入推進“長師分設”,完善技能人才成長渠道,促進了企業人才隊伍素質的快速提升。
2008年,作為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化工總控工決賽承辦工作負責人,何先欽耐心指導,為大家“穿針引線”,組織制定工作計劃、實施方案及各項應急預案,并逐項督促落實。賽期日益臨近,大家工作到夜里幾點,他就陪到幾點,他讓大家輪換著休息,自己卻審閱材料,忙碌了一個通宵。他周密部署,在賽事組織籌備期間推行例會制度,緊盯賽事籌備的每一環節。在他的帶領下,企業出色地組織完成了大賽承辦任務,獲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優秀組織單位”殊榮,他本人榮獲“中央企業職工技能大賽優秀組織者”稱號。
“存大局而忘小我”是何先欽個人的真實寫照,在銀光集團三項制度改革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后,他堅持把“人”的工作做在前面,主動約談各分黨委負責人,要求各分黨委要關注三項制度改革推進過程中相關人員的思想動態,捋順相關人員情緒,減少改革震動。關心著被調整人員情緒的他卻獨獨忘了自己的病情。2016年,銀光集團實質性實施了三項制度改革,在動態調整中,2名分子公司領導班子成員經綜合研判調整退出領導班子,10名中層管理人員綜合考評排名末位退出中層管理崗位,解聘7名主任工程師、主任管理師,低聘、解聘專業技術人員94人,在這一過程中,無一人對調整提出異議。而這一年,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每天服用大量止痛藥物,以頑強的意志堅持帶病工作的他,兩次因病情惡化急救入院。
何先欽時刻以企業和員工利益為重,以責任與擔當守護著企業的每一寸土地。
2009年10月,銀光公司10萬噸TDI擴能改造項目“三同時”配套項目施工建設如火如荼,而附近的村民卻屢次沖入現場,阻撓項目建設。面對復雜的土地糾紛問題,何先欽積極組織人力物力,依法開展維權行動。他靠前指揮,組織人員深入走訪,開展政策宣傳,說服村民冷靜處理糾紛,并主動在維權一線與員工在TDI生產線防護區邊界上重新勘察界限,栽界樁,扎鐵網,設哨所。“70度的斜坡,大家累了就席地而坐休息一會,喝口水繼續干。何書記那些天就始終和我們在一起。”參與當時維權行動的一名員工回憶當時的情形說。夜以繼日地加班加點,沒有固定的休息和吃飯時間,高頻率的工作運轉,高強度的工作負荷,加上睡眠不足,吃藥不及時,給他的健康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身邊的工作人員要求他回家休息幾天,去醫院好好檢查檢查身體,可他都拒絕了。他說:“現在是企業維權的關鍵時期,還是讓我堅持到底吧。”在他的親自指揮下,大家不怕艱辛、不辭勞苦,在缺水、沒電的條件下,野外連續作業27天,筑起的4公里長的安全防線,將村民的侵權行為隔在了企業轄區之外,終于打贏了維護企業合法土地權益這場硬仗。

2015年12月,何先欽擔任銀光公司紀委書記。“紀委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紀檢監察工作一定要做精、做真、做實、做徹底。”這是何先欽在2016年1月銀光公司分子公司紀委書記述職會上的講話。熟悉何先欽的人都知道,這既是他對紀檢監察工作的要求,也是他個人的工作標準。在他任紀委副書記、監察處處長期間,銀光公司紀委先后立案查處違規違紀問題12件,挽回經濟損失590萬余元。
他提出強化檢查考評,閉環管理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在他的安排指導下,銀光公司通過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年度任務分工落實情況的自查、抽查、考核、評價,確保了任務分工落實到位,實現了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有計劃、有部署、有檢查、有考評的閉環管理。
何先欽把每一次的廉政談話都當作強化對領導干部學習勉勵和警示教育的重要契機。他病重的2016年,對31名領導干部開展廉政提醒教育談話。8月份銀光公司總部機構調整后,尚在醫院接受治療的何先欽,放不下未盡的事業,督促紀檢監察部門對調整后的總部各部室組織業務的重新梳理及相應的風險防控排查工作,使總部各項工作的開展得到快速銜接和有效接續。
“因個人身體原因,我懷著對黨的兵器事業之不舍,懷著銀光對我養育之情的眷戀,向組織提出辭去銀光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的職務……”在病床上的何先欽主動向銀光公司黨委提出了辭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職務的申請,未對組織提任何要求。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個“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即使是纏綿病榻,也不容許自己享受組織的照顧,正如他在辭職信里所言:“我將堅持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決不做有損兵器和銀光利益的事情。”
何先欽懷著一顆不懈追求事業的心和心系員工冷暖的真摯情感,真心實意為員工辦實事、辦好事,讓員工分享企業發展成果。
結合在調研中有員工提到的休閑場所少、業余文化生活匱乏的問題,他提出修建銀光員工健身廣場,改造足球場、俱樂部。他力排眾議,積極推動項目建設。2010年9月,低投入高質量建成的銀光健身廣場投入運行,成為了員工運動健身的主要場所,還多次承辦了省市各類賽事,成為企業的又一名片。
銀光公司于2011年啟動棚戶區拆遷改造項目,作為棚改項目管委會辦公室主任,他深入實地了解員工家屬心聲,指導工作人員堅持以換位思考開展工作。在兩期拆遷中,對待個別住戶的不合理訴求,他親自上門宣傳解釋,并走訪該區域的特困戶,關心他們的過渡期安置,利用支部書記例會和公司領導接待日等多種渠道,解決拆遷工作難題。兩期棚戶區改造,共搬遷1029戶住戶,建成樓房32棟,建筑面積17.14萬平方米,沒有發生一起因拆遷工作引起的集體上訪事件和不穩定事件。2012年,銀光公司被白銀市授予“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長期的高負荷工作使何先欽過早地透支了身體。自2011年起,他先后患上了多種疾病。醫院多次要求他住院治療,他的態度十分堅決:“我自己的身體我清楚,開些緩解疼痛的藥就可以了,醫院我是肯定不會住的!” 他的倔強源于撇不開自己的工作,放不下廠里的員工群眾。
何先欽的心中始終堅守著兵器夢,他的心里只有摯愛的事業。即使在呼吸越來越困難、上樓越來越吃力的時候,他依然拖著病體,堅持工作。
2016年8月1日上午7點20分,何先欽與往常一樣提前1小時來上班。站在樓梯拐角處,在困難面前從不畏懼的他,卻在眼前40級樓梯面前感到無力。即便是這樣,他也沒有接受別人的幫助,而是自己努力攀爬上去。那天,何先欽堅持開完了長達4個小時的會。當天下午,他因肺部間質纖維化,肺功能下降住進了甘肅省人民醫院。
他病逝的兩個月前,拒絕了秘書提出的代為撰寫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檢查材料的要求,深夜里拖著病軀、戴著老花鏡,在吸氧機的幫助下伏案撰寫材料。這份沉甸甸的材料,是一名共產黨員在自己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在頑強精神意志的支撐下對組織的最后一份承諾,而這也成為他這一生唯一一份沒有兌現的承諾!
今年3月初,何先欽因感冒發燒引起肺部感染。雖經專家的會診救治,但終因病情惡化,于4月6日因病醫治無效逝世。遵其本人囑托,家中未設靈棚,喪葬一切從簡。
4月7日,大地含悲,北風呼嘯,如泣如訴。白銀紫靈山下,銀光人自發送別企業的好干部——何先欽最后一程。當哀樂響起,遺體告別時,在場之人無一不淚眼婆娑,幾度哽咽。
“何書記”永遠地離開了他守護的銀光,而在愛他的人們心中,多希望他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燈看劍,夢一回再吹角連營……
(作者單位:銀光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