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云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廣東 東莞 523960)
[教育教學研究]
學分制模式下大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實踐與探索
——以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為例
蔣麗云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廣東 東莞 523960)
大學生課外閱讀活動是實施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文章以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為例,從“閱讀學分制”概念的提出與實踐、學分制模式下課外閱讀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課外閱讀活動效果的評價與分析、網絡環境下課外閱讀活動的思考與探索等方面探討了大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
閱讀學分制;課外閱讀;素質教育;大學生
20世紀90年代,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文化素質教育在我國普通高校逐漸得到重視。1995年9月,國家教育委員會在全國范圍內實行高校文化素質教育試點工作,這使我國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1998年4月,教育部頒布《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教高司〔1998〕2號),隨后有32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在全國建立起來,至此,文化素質教育工作在高等教育中全面展開,久盛不衰。
閱讀作為提升文化素質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近年來備受矚目。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歷史性地寫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014-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提出 “倡導全民閱讀”;2015年1月,我國首部地方全民閱讀法規《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全民閱讀的決定》開始在江蘇省正式實施;2016年2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征求意見稿)》。在國家和社會的有力推動下,各高校也在大力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閱讀學分制”的實施為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
“閱讀學分制”的設計靈感最初源于韓國江原大學的讀書認證制度。2001年,韓國江原大學開始對新入校的本科生實行畢業資格認證之讀書認證制度,將畢業資格認證從外語認證、計算機認證兩個領域擴展為外語認證、計算機認證、讀書認證三個領域[1]。受其啟發,國內學者提出了“閱讀學分制”的概念,并進行了相應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2]。目前,國內多所大學開啟了學分制模式下的閱讀推廣活動,并制訂了閱讀學分的實施辦法,如浙江財經學院率先推行的“讀百本書”活動,武昌理工學院實施的“博學學分制”活動,西南大學實行的“名著閱讀”選課計劃,山東理工大學發起的“教授薦書”活動等,這種彈性的、開放的閱讀模式也受到了當今大學生的認可和歡迎。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是2011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一所全日制民辦普通高等職業院校。2015年,學院制訂了《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大學生“素質拓展培養”模塊學分計量標準》,課外閱讀作為“素質拓展培養”模塊的其中一項被正式納入學院人才培養方案,于2015年10月在全院各專業的大一新生中實行。
(一)設計理念
閱讀學分制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種創新,也是文化素質教育的有益嘗試,學分制模式下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旨在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營造校園書香氛圍,引導學生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活動內容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大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主題為“我在創新,書香為伴”,共設10個項目(詳見表1),其中包括1個必選項目和9個自選項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必選項目要求每位同學都參加,自選項目由教務處在活動開展前統一安排選課,每位同學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時間安排自主選擇其中的2個項目或2個場次參加。
(三)學分認證
大學生課外閱讀活動共計16學時,學分設置為1學分,閱讀學分納入大學生“素質拓展培養”模塊,學生必須獲此學分方可畢業。活動開展前,由各院系給每位同學發放一張 “課外閱讀活動記分卡”,學生參加活動并經考核合格后,由項目指導老師負責在記分卡上簽章,活動全部結束后,每位同學將完成簽章的記分卡拍照并上傳至學院 “素質拓展培養”網站,審核通過后可獲得相應學分。
(四)組織機構
大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由學院統籌規劃,各職能部門和各院系協助,公共課教學部承擔具體組織和實施工作,包括活動方案的制訂、閱讀書目的推薦、讀書筆記的審核、各項活動的組織、宣傳、成績評定、表彰優秀以及相關答疑解惑,活動指導老師由公共課教學部專任教師擔任,圖書借閱認證由圖書館工作人員負責。
(五)配套宣傳
1.網站建設
在學院網站增加了“課外閱讀”版塊,設置“通知公告”“新聞速遞”“國學經典”“名家談閱讀”“好書推薦”“讀書偶得”“影視推薦”“寫作方法與技巧”“優秀作品展”等專欄,適時更新,旨在宣傳讀書系列活動,營造讀書氛圍,傳播人文知識,展現活動成果。
2.宣傳欄建設
在學院宣傳欄開辟了“讀書活動”專欄展出課外閱讀活動優秀作品,主要包括優秀讀書筆記、獲獎logo設計、獲獎書法作品、獲獎攝影作品、獲獎書簽作品、獲獎征文作品等。
當前,大學生閱讀危機凸顯。首先,突出表現在大學圖書館資料室查閱率、期刊室日均接待人次、人均圖書借閱次數、人均圖書借閱本數等顯性數據逐年下降等方面。[3]這一現象在高職院校更為嚴重,大部分學生對于課外閱讀興趣索然,零閱讀的學生比比皆是。其次,表現在大學生閱讀動機和閱讀能力也在逐年減弱,閱讀向功利化、娛樂化、碎片化、淺顯化發展,很多學生課外閱讀的目的在于考證考級、娛樂休閑。因此,需要各高校加強引導,喚起學生閱讀興趣,抵制不良閱讀傾向,大力倡導廣泛閱讀、經典閱讀和深度閱讀。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開展學分制模式下大學生課外閱讀活動后,學院圖書館到館人次、學生在館學習時間、紙質圖書外借人次有了大幅攀升。同時,通過推薦課外閱讀必讀書目、指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和撰寫讀書筆記、講授閱讀方法和技巧等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欣賞能力,使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和方式更趨科學化和系統化。而其他閱讀活動(高端講壇、讀書沙龍、影視盛宴、創意logo、妙筆丹青、文筆精華、光影書香、文海拾貝、國學爭霸)的開展,從多角度、多途徑展示了閱讀的魅力,營造了覆蓋全校的書香氛圍,創造了學生展示自我風采的平臺,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熱情。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高速發展和日益普及,網絡閱讀已成為新的流行趨勢,也被越來越多大學生所接受和應用。誠如德國作家尼古拉斯·鮑恩所言,“直到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政府或別的什么人能夠拒絕或想拒絕這個電子文明世界里的怪物”[4]。因此,大學生課外閱讀活動可結合網絡閱讀,開拓閱讀新形式。例如,開創網絡互動交流平
臺,完全突破時空限制,讓同學們足不出戶就能分享精彩讀物、暢談閱讀感受,交流寫作心得;成立網絡圈子閱讀,自發組建小型書迷會、影迷會,以書會友,在自由暢談中吸取智慧、共享樂趣;搭建網絡視頻教學平臺,收錄名家講座、百家講壇、經典影視等優秀視頻資源,讓學生可以自由支配時間觀看學習,實現教學的最優化等。將網絡閱讀納入學分制管理,充分利用網絡閱讀具備的豐富性、快捷性、自由性、互動性和高參與性,有利于突破傳統的教育模式,開創課外閱讀活動的新天地,然而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這就需要高校建立閱讀引導機制,力排網絡的消極因素,讓網絡成為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工具。

表1 大學生課外閱讀活動安排表
巴丹在《閱讀改變人生》一書中說得好,“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盵5]培養閱讀習慣,增強文化底蘊,營造書香氛圍,推進大學生課外閱讀活動是實施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閱讀學分制”的實施,大大提高了高校圖書館文獻的利用率,對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干預作用,同時 “閱讀學分制”作為課外閱讀活動的一種新舉措,仍需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1]王慧秋.大學生畢業資格讀書認證制度及其運營——一種頗有創意的大學生閱讀教育促進機制[J].圖書館雜志,2008(11):43-45.
[2]王立新.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新舉措: 閱讀學分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3):89-91.
[3]張紅生.大學生閱讀危機中的協同應對機制研究——基于合作與激勵的視角[J].圖書館,2014(6):113-114.
[4]龍志鶴.微時代引導大學生閱讀傳統經典的方法探究[J].大連大學學報,2014(4):136-138.
[5]巴丹.閱讀可以改變人生[J].中學時代,2015(2):1-5.
Practiceand Explo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ctivitiesunder the Credit System---by Taking Guangdong Innovative TechnicalCollegeasan Exam ple
JIANG Li-yun
(Guangdong Innovative TechnicalCollege,Dongguan Guangdong 523960,China)
College students'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ctivitiesare an importantway to implement culturalquality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cultivation ofhighereducation talents.Thispaperexploresaspectsofcarrying out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ctivitiesby taking Guangdong Innovative TechnicalCollege asan example,from the conceptand practice of"reading credit system",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ctivitiesunder the creditsystem,theevaluation and analysisof the effectof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ctivities,the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ctivitiesin thenetwork environment.
reading creditsystem;extracurricular reading;quality education;collegestudents
G712
A
1671-1084(2017)02-0065-04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2.015
2016-11-07
蔣麗云,碩士,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高等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