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成龍
您離胃癌有多遠
文/柳成龍

醫學指導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 鄭燕芳教授
年僅44歲的央視前主播方靜患胃癌去世。她的突然離世,引起了公眾對“胃癌”的再度關注。近年來,我國胃癌發病越來越年輕化,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腫瘤中心副主任鄭燕芳教授提醒廣大市民,工作壓力增大和不良的飲食習慣,容易使胃癌“盯上”年輕人。她建議大家對照促發胃癌的風險因素,并提醒高危人群每年應查一次胃鏡。
中國每10萬人中有26人死于胃癌
根據國際癌癥研究基金會的統計,胃癌是全球第五大癌癥,全球范圍內,每年新診斷的胃癌大約有95萬人。2013年,中國胃癌發病率位居全球第三位,每10萬人中約有29.9人。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2012年,中國每10萬人中有26人死于胃癌,這意味著,約每2-3分鐘就有1名中國人死于胃癌。
1問:促發胃癌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鄭燕芳:對于具體的胃癌是如何形成的,醫學界還沒有定論。目前所能知道的是促發胃癌的風險因素:
1.飲食不當、心理狀態不佳:
長期食用腌制、高鹽、熏烤食物,而且常處于過大壓力下;
2.幽門螺桿菌感染:
胃內幽門螺桿菌產生的一些酶和毒素具有致癌及促癌作用;
3.容易發生癌變的慢性疾病:
胃潰瘍、胃息肉、萎縮性胃炎、胃大部分切除術后的殘胃;
4.遺傳因素:
與胃癌病人有血緣關系的親屬,胃癌的發病率高于其他人4倍。
2問: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元兇嗎?
鄭燕芳:根據我國相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一般人群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可以達到50%-60%左右。研究發現,50%胃癌患者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胃病患者中,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罹患胃癌的可能性是未感染者的4.2倍。但感染上幽門螺桿菌不是人人都會出現疾病的,多達85%的人一生都不會出現任何癥狀。
3問:胃癌主要有哪些癥狀?
鄭燕芳:胃癌有一些早期的癥狀,比如食欲減退、消瘦、乏力、上腹飽脹不適應、惡心、嘔吐等。但其實,近半數早期胃癌患者沒有臨床癥狀,僅僅有類似消化不良的癥狀,如上腹隱痛、輕微飽脹、惡心、唆氣等。大多數的患者當發現自己有癥狀時,其實早已嚴重了。
4問:胃癌越來越瞄準年輕人?
鄭燕芳:過去,胃癌常被認為是“老人癌”,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胃癌發病越來越年輕化。一方面,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和生活節奏普遍加快,競爭激烈,心理壓力加重,容易精神緊張,心情不佳,再加上生活無規律,容易誘發胃病。另一方面,飲食不當,喜食腌制食品和熏烤食品,以及嗜煙、酗酒等,都是胃癌年輕化的主要危險因素。
5問:為何年輕人得胃癌反而更兇險?
鄭燕芳:因為青年人胃癌常以上腹痛和消化道出血為多,而且早期癥狀常常比較隱匿,缺乏特異性表現,易與一般消化道疾病相混淆,因此容易被誤診。其中,最為多見的是誤診為潰瘍病,其次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等到確診為胃癌時,多已屬于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時機。
6問:如何有效地盡早發現胃癌?
鄭燕芳:癌癥早期是完全可以通過體檢篩查出來的。不過,這類胃腸道的體檢常會被人忽視。胃癌高危人群以及40歲以上中年人,除了平時要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生活、飲食習慣以外,建議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胃鏡可以查出70%以上的早期胃癌。發現得早,治愈率也很高,90%的早期胃癌都可以治愈。
7問:預防胃癌需要注意什么?
鄭燕芳:
1.改變飲食結構
多吃天然新鮮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減少食鹽攝入量,少食或不食油炸熏制熏腌食品。
2.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注意進食定時定量
避免饑一頓飽一頓,三餐不定時;許多年輕人喜歡晚上吃夜宵,也會增加胃的負擔,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3.放松心情,減輕壓力
壓力過大會引起胃酸分泌過多,粘膜修復能力下降。長期的不良情緒也會破壞免疫系統,增加胃腸道疾病風險。平時要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