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大連特派記者 趙覺珵 本報特約記者 任重
已經走過10年的“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今年再次回到了它的誕生地。27日至29日,主題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的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大連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7日上午在論壇發表特別致辭。在致辭中,李克強闡述了中國對包容性增長的理解和貢獻,并對經濟全球化表示出堅定的支持。
李克強指出,新一輪的工業革命為各國經濟增長帶來了無限的機遇,但如果舉措不當,也會在增長當中帶來包容性不足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公平性的問題。”李克強認為,以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為代表的新一輪工業革命,不僅創造了新的供給和需求,大大拓展了發展空間,也給各方帶來更多平等參與的機會。“與以往的工業革命相比,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李克強表示,中國是包容性增長的積極實踐者。近年來,在世界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中,中國經濟之所以能保持平穩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包容性不斷增強。在闡述中國在包容性增長的實踐經驗時,李克強提到了保證充分就業、“雙創”、提升基本民生保障等中國政府做出的多方面努力。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在開幕式演講中,用了一個有趣的比喻來形容未來的競爭關系:不再是大魚吃小魚的世界,而是快魚吃慢魚的世界。而在與施瓦布的對談中,李克強對于這一形容作了補充:“快魚一定會優于慢魚,但我希望慢魚能夠加快速度追上快魚,快魚能夠回過頭來幫助慢魚。”
李克強總理在致辭中說,推動包容性增長,必須堅定維護經濟全球化。世界各國都從全球化中受益,當然也會遇到不適應問題。這些問題根源不在于全球化本身,而是應對問題。我們不能因為走路崴了腳,就怪地不平,不再往前走了。
這一表態讓多家外媒聯想到美國政府的政策。美國《紐約時報》援引參加會議的布魯金斯學會貿易與貨幣政策專家埃斯瓦爾·普拉薩德的話稱,李總理的立場與美國政府的表態形成鮮明對比,“華盛頓與這里似乎形成了一種認知失調”。彭博社的評論則更加直接,“李克強的講話是對全球化的有力捍衛”。來自國際民航組織的官員史蒂芬·克里邁爾則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保護主義逐漸抬頭對全球化造成威脅時,中國為其他經濟體提供了關于全球化的深刻見解。
李克強在致辭中還表示,應該更好適應和引導經濟全球化,維護多邊體制權威性和有效性,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同時改革和完善國際經貿規則,以保障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后,不時會出現對于中國經濟的質疑聲音。李克強在致辭中表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6.9%,延續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李克強認為,中國經濟指標運行中有令人欣慰的方面,內在結構的變化更為可貴。
在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國外經濟形勢復雜的情況下,中國總理李克強強調,中國經濟的指標有短期小幅波動是難免的,但穩中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有人認為中國可能還有一些風險,我們不否認”,李克強表示:“中國不發展是最大的風險。”
多位參會的外方代表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們認為中國經濟正在進行的轉型升級有目共睹。克里邁爾稱,中國經濟正在轉向靠內部消費和技術創新驅動,而不是靠制造和出口。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丁遠2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總理關于今年中國經濟形勢的致辭,是對世界經濟界對中國一些疑慮的回應,給予了世界經濟信心。而李克強總理對中國經濟發展作出的承諾,表明中國未來在改革開放上的大方向是不會改變的。新加坡《商業時報》27日稱,此次夏季達沃斯論壇召開,正值中國的全球領導力形象日益高大之際,包括在氣候變化和貿易方面。《紐約時報》27日報道稱,中國總理李克強在達沃斯論壇上重申,他們希望被視為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領軍者。▲
環球時報2017-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