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

2016年10月17日至21日,兩年一屆的歐洲海軍展在位于法國巴黎的布爾歇附近拉開帷幕。此次展會吸引了來自34個國家的391家公司參與,規模堪稱歐洲海軍展史上之最。在此次展會上,無論是東道主法國,還是參會的其他國家,都帶來了不少新型海軍裝備概念和模型,可謂新品多多。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2016年12月20日報道,法國國防部長伊夫·勒·德里安在本屆歐洲海軍展上首次向外界揭開了法國新型中型護衛艦(FTI)的神秘面紗。與此同時,該艦的模型與宣傳視頻也在展會上一并展出,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
“拉斐特”的繼承者
在本屆歐洲海軍展之前,外界只知曉法國在推進FTI護衛艦的計劃,但對于該級艦的具體設計性能和數據并不了解。因此,當FTI護衛艦的模型和展板出現在展會現場時,著實讓人眼前一亮。伊夫·勒·德里安表示,法國將投資38億歐元(42億美元)為法國海軍建造5艘新一代FTI護衛艦,并且該艦將在2023年開始逐步替換法國海軍現役的“拉斐特”級護衛艦。
事實上,法國海軍的護衛艦技術水平一直以來都堪稱世界前列。而“拉斐特”級護衛艦在建造過程中大量采用了隱身化設計,作為法國乃至世界上首款采用隱身理念和技術設計的中型護衛艦早已名聲在外,對上世紀90年代起各國軍艦的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拉斐特”級問世后,各國新設計的艦艇不約而同地引用隱身技術。而這些隱身技術無論是在抑制雷達、紅外線或聲噪訊號等方面,大多脫離不了“拉斐特”級所采用的技術范疇。
“拉斐特”級護衛艦最初是法國為了代替“李威利艦長”級遠洋巡邏艦而建,該級艦艦長125米,舷寬15.4米,標準排水量3230噸,滿載排水量3600噸,屬于中型護衛艦。由于整體性能較為優良,法國海軍先后裝備了5艘“拉斐特”級,其衍生型號也先后出口至新加坡、沙特阿拉伯、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不過,縱然“拉斐特”級的隱身能力同目前的新型護衛艦相比并不落后太多,甚至還有一定的優勢,但畢竟是上世紀90年代的產物,艦載設備已經開始落后。同時,由于該艦的排水量較小,而且法國海軍將其定位為巡邏艦,主要負責法國專屬經濟區(EEZ)和海外屬地的巡邏任務,因此該艦在武器配置方面較為保守——只裝備了1門100毫米單管艦炮,以及2組四聯裝MM-40“飛魚”反艦導彈;防空方面,前3艘“拉斐特”級僅在機庫上方安裝了1座八聯裝“海響尾蛇”CN 2近程防空導彈發射器,而并未裝備艦載垂直發射裝置和中程艦空導彈。在反艦導彈大量部署的今天,這3艘艦的防空火力已經不足以對抗日益先進的反艦導彈了。同時,該艦僅搭載1架反潛直升機,除此之外并無反潛導彈、魚雷等反潛武器,本身也未配備艦載聲吶等水下探測設備,反潛火力著實薄弱。
由此可見,“拉斐特”級的作戰能力已漸顯不足,對法國海軍的海上作戰產生了不利影響。為此,法國海軍決定建造新一代的中型護衛艦以彌補“拉斐特”級的性能不足,同時在未來填補后者逐漸退役帶來的中型護衛艦空白。

FTI將替換法國海軍目前裝備的“拉法耶特”級護衛艦。圖為“拉法耶特”級的三號艦“庫爾貝”號(Courbet),舷號F-712
需要注意的是,法國海軍目前也裝備了同意大利聯合研制的歐洲多任務護衛艦(FREMM),分為法國版和意大利版。其中,法國版因其首艦為“阿基坦”號,也稱之為“阿基坦”級。“阿基坦”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達5750噸,較大的排水量賦予其更加優異的續航能力,同時該艦的火力也得到了大大增強。不過,同“拉斐特”級相比,FREMM更加追求相對均衡的作戰能力,這從其武器配置就可看出。另外,該艦從體型來看已經接近一些驅逐艦,與“拉斐特”級中型護衛艦在定位和使用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因此,法國海軍提出了建造一型噸位適中的新型多用途護衛艦計劃,要求新型護衛艦同時具有防空、反潛、反艦以及一定的對陸攻擊能力,作戰能力相對均衡;能夠確保單艦或加入海上編隊執行遠洋任務,或在威脅程度較高的近海水域出動;價格適中,能夠滿足法國海軍日益多樣的任務需求;并且還可面向國際市場,同“拉斐特”級和FREMM級一樣實現對外出口。FTI護衛艦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立項研制的。
有關法國FTI新型護衛艦的建造計劃,最早出現在2013法國國防白皮書中。在這份國防白皮書中,法國軍方認為到2030年,海軍需要保有由5艘FTI護衛艦、8艘FREMM護衛艦(包括6艘反潛版和2艘防空版)、以及2艘“地平線”級防空驅逐艦構成的15艘驅護艦力量。
FTI護衛艦將由法國國有船舶制造企業(DCNS)建造,同時法國國防采購局(DGA)將主持完成這一項目。2014年,FTI計劃獲得了數億歐元的初期投資,用于完成FTI護衛艦的初期概念和技術設計。2015年,DCNS方面提交的FTI護衛艦設計方案獲得了法國軍方的認同。2016年10月5日,法國部長級投資委員會就FTI護衛艦建造商和主要系統(如雷達、導彈、火炮等)的選擇達成一致。預計將在2017年第一季度正式簽訂FTI護衛艦的建造協議,而分階段的訂單尚未決定。定于2017年5月份進行的法國總統選舉可能會進一步確定FTI護衛艦計劃。
總體設計布局
FTI護衛艦艦長122.25米,舷寬17.7米,滿載排水量為4250噸,略高于“拉斐特”級(滿載3600噸),低于FREMM級(滿載5750噸),與德國MEKO 200、俄羅斯海軍22350型以及中國054A型護衛艦大致相當。從基本數據看,FTI是一款典型的中型護衛艦。
一般情況下,FTI護衛艦配備126名艦員,包括15名航空人員,并可額外搭載50名其他人員。作為4000噸級的護衛艦,FTI的艦員數量相比同型艦來說明顯減少,這說明了該級艦的自動化程度較高。同時,艦員數量的減少也有助于改善艦上生活環境,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由于隨艦人員過多而帶來的補給與保障壓力。
FTI護衛艦的設計吸取了“拉斐特”級的經驗教訓,并大量利用了法國在FREMM和“地平線”兩型艦上的優秀設計成果,既縮短了研發周期,也降低了建造成本。而這些成熟的技術也并不落后,不會令FTI的性能打折扣。因此,FTI的很多設計元素看上去很“眼熟”。
該級艦采用模塊化功能設計,艦體外形緊湊干凈,運用了大量的隱身技術。這一方面得益于法國此前在研發“拉斐特”級、FREMM護衛艦以及“地平線”級驅逐艦時積累的大量隱身理念和技術;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未來FTI艦的作戰環境而設定。目前,各國都在大量研制新型海上作戰平臺,而且隨著各種新式對海攻擊武器的出現,水面艦艇的生存環境大幅惡化。因此,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積(RCS)成為提高艦艇海上生命力的有效手段。FTI護衛艦按計劃將于本世紀20年代服役,如果不采用隱身技術,該艦將不可避免的面臨“研發即落后”的尷尬局面,而法國海軍對此也是深信不疑。因此,FTI護衛艦的設計體現了法國海軍對水面艦艇隱身的極致追求。

法國海軍裝備的FREMM級護衛艦首艦“阿基坦”號,舷號為D650

FTI采用獨特的穿浪型艦艏,有利于提高航速,并改善波浪等級高時的耐波性
盡管采用了隱身化設計,不過同大多現代驅護艦艇一樣,FTI護衛艦仍然采用的是長艏樓船型。這種船型的好處是空間充足、布置起來相對容易,對于噸位較小卻需要容納大量艦載設備和人員的水面艦艇來說是十分可貴的。
FTI護衛艦的艦艏設計頗為科幻,也是全艦最窄的部分。該艦的艦艏較為尖銳,艦艏后傾,水線至舷側中部的部分外傾,舷側中部以上又呈現內傾,形成貫穿艦體表面的折線。這種典型的“穿浪型”艦艏汲取了DCNS在2014年推出的XWIND 4000概念艦的設計經驗,與目前大部分驅護艦艇的“飛剪型”艦艏大相徑庭,有利于減小艦艇航行時產生的興波阻力、提高航速,并改善波浪等級高時的耐波性。FTI的艦艏設計與美軍最新服役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較為相似。不過,DDG1000的艦艏并沒有FTI那樣的折線設計,而是艦艏舷側完全內傾,看上去十分光滑,頗有法國前無畏時代主力艦的設計風格。FTI護衛艦采用封閉式前甲板,與傳統水面艦艇不同,該艦的前甲板表面特別簡潔,沒有了各種錨鏈開孔、錨機和系纜樁等帆纜設備,甚至連通風的鵝頸管都不見蹤影。FTI將艦艏甲板上的錨機、系纜樁等設備統統收入前甲板之下的艦體內,通過在艦艏側面設置的可開合艙門進行錨鏈收放、系纜等操作。此外,FTI只在前甲板中后部安裝了低高度的舷墻,前甲板前端并未安裝此類裝置,這與大部分驅護艦艦艏的完全式舷墻明顯不同。
封閉式前甲板設計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暴露在外的設備數量,減小雷達反射信號,增強艦艇的隱身性能。另一方面,對于遠洋航行的戰艦來說,在高海況下前甲板上浪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會采用外飄舷墻等設計減少前甲板上浪。而采用封閉設計后,由于錨機等設備都轉移到了艦體內部,艦艏基本無外露設備,甲板水密性將更好,甲板上浪后自行排除即可。這一設計在法國海軍中并非首開先河,其已裝備的FREMM護衛艦和“地平線”級驅逐艦同樣也采用了封閉式前甲板技術。

FTI護衛艦的上層建筑采用封閉式、內傾設計以減小雷達反射面積。除了少數雷達及武器系統外露之外,很少有其他突出物。艦橋設置在前甲板之后,較為低矮,總體形狀接近方形,這里是全艦的操控和指揮中心。在指揮室的前部和左右兩側都設置了較大的方形舷窗,有助于艦上指揮人員觀察艦艇航行及周圍情況,以便及時做出決策。FTI的艦橋下面設有一扇向外打開的艙門,艦員可通過艙門進入艦內或甲板。在艦橋的后部設置了一座一體化整合式隱身桅桿,呈下寬上窄的金字塔形,表面則為不規則的多面體狀,隱身桅桿上面安裝了多種雷達探測設備,堪稱FTI的“神經中樞”。
該艦的一座大型方狀煙囪設在桅桿之后,在煙囪下方的艦體上設置了一個長方形的艙口,并安裝了卷簾門,用來收放RHIB型剛性硬式充氣艇。平時,卷簾門緊閉拉下,充氣艇放置于艦體內。當需要時,卷簾門拉起,通過起吊裝置將充氣艇放入水中。RHIB型充氣艇長11米,具有優秀的高速性能,可用于特種部隊的施放、登陸,以及海上臨檢拿捕等任務。在小艇艙門之后,還設計了較小的魚雷發射口,用于發射反潛魚雷。之所以將艦載小艇和魚雷內置,就是為了避免外露對軍艦整體隱身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煙囪之后,是FTI護衛艦的機庫和方形飛行甲板。由于該級艦自艦艏到艦艉寬度持續不斷地增加,呈現一個錐形面,使得機庫和艦艉飛行甲板的面積大大增加,對于艦載直升機的駐艦和艦上起降都大有好處。FTI艦除搭載必要的反潛直升機外,還可攜帶類似美國MQ-8“火力偵察兵”和歐洲空客集團的“塔南”偵察型無人直升機。
此外,FTI護衛艦在艦艏水下部分設計了小型球鼻艏,但并非用于安裝艦艏聲吶,而是來減小航行時產生的阻力。FTI還安裝了舭龍骨(在艦體中段外側沿縱向裝設的鰭狀板,可在艦艇零速度時發揮作用)和主動式減搖鰭,如此可有效減小艦艇的橫搖,進一步提高航行時的穩定性。
艦載武器系統
FTI搭載了多型艦載武器,擁有較為完備的作戰能力,可勝任防空、反艦、反潛等多種作戰任務。
火炮系統 FTI護衛艦在艦艏前甲板上布置了1座奧托·梅萊拉76毫米超速艦炮,炮塔外形采用多面隱身設計,也被用于FREMM護衛艦的主炮。該炮具有重量輕、射速高、散布小、多用性、轉換時間短、跟蹤能力強等多種優點,是目前世界上裝備數量最多的艦炮之一。FTI的76毫米艦炮炮口初速為925米/秒,最大射程達16300米,炮管長度4712毫米,為62倍口徑,全炮系統重量為7500千克,備用彈藥量80發。該艦炮系統由甲板上的炮塔和甲板下的供彈系統組成。炮身上裝有抽氣裝置。炮管由內管和外管組成。在炮管中部裝有排煙筒和身管溫度傳感器,保障炮膛內清潔。內外管通帶采用套管冷卻水,炮管易于更換。炮口部裝有用來減小發射時后坐力的多孔炮口制退器。該炮還裝有動力傾斜修正裝置,可以抵消艦艇產生的扭力。
該炮可以1~120發/分任意射速進行射擊,能同時對付多枚來襲的掠海飛行反艦導彈或飛機,并確保較高的殺傷概率。通常在中近程或近程交戰時,能在30°范圍內對付3個目標,而在對付岸上目標時,能在40秒內以較低的射速進行不定時的持續射擊。在對海射擊時,尤其是在對付海上小型快速目標時,該炮可憑借高射速和先進的彈藥發揮威力。
該炮采用自動供彈系統,供彈系統包括旋轉彈鼓、螺旋揚彈機、擺彈臂、裝彈裝置及液壓動力裝置。可選用不同彈種,包括榴彈、多用途彈、半穿甲彈和訓練彈。該炮特別裝備了配用近炸引信的特種預制破片彈以打擊空中目標。
除了76毫米主炮外,FTI也可換裝127毫米大口徑艦炮。相比之下,韓國海軍“仁川”級護衛艦排水量僅為3000噸左右,卻裝備了1門奧托·梅萊拉Mk45型127毫米艦炮。而FTI艦排水量明顯高于后者,因此換裝127毫米艦炮不存在技術障礙。FTI艦在艦橋左下方和機庫右上方各安裝了1門GIAT集團的Narwhal 20B遙控武器站。Narwhal 20B配備1門M693型20毫米機炮,射速為720發/分,射程10千米,并擁有一個光電搜索/追蹤儀。該炮摒棄了人工發射,艦上人員在戰情室的顯控臺就能操作機炮射擊。此外,艦上還配有12.7毫米機槍,可用于打擊海盜和小型水面目標。
防空導彈 FTI護衛艦在艦艏主炮后部的甲板上安裝了2組八聯裝“席爾瓦”A-50艦載垂直熱發射系統,可裝填全系列“紫菀”艦載防空導彈,甚至還可填裝MDCN對地攻擊巡航導彈。
“紫菀”防空導彈由歐洲導彈集團研制,是法國和意大利雙方合作開發的面向未來的面空導彈族系使用的導彈。目前,“紫菀”系列共發展出兩種不同任務的衍生型號:“紫菀”-15短程防空導彈和“紫菀”-30區域防空導彈,兩者均采用主動雷達制導模式。
“紫菀”-15/30防空導彈的基本構造由彈體以及附帶穩定面的尾部助推器構成,兩型導彈的導彈本體完全相同。彈體長度為2.6米,直徑0.18米,重100千克,配備1枚重10~15千克的高爆戰斗部,氣動構型包括彈體周邊的四片長條狀穩定翼以及位于彈尾的十字形控制舵。兩者唯一的差別在于“紫菀”-30的火箭助推器較大,推力脈沖時間較長,擁有更遠的射程。“紫菀”導彈的主彈體本身裝有尋標器、導引段、戰斗部、數據鏈、控制面、小型續航發動機以及側向噴射發動機。
“紫菀”-15的彈尾助推器長1.6米,直徑360毫米,重310千克;而“紫菀”-30的助推器長度為2.6米,直徑540毫米,重450千克。“紫菀”-15最大飛行速度3.5馬赫,最小射程約1700米,對飛機的最大射程約30千米,對掠海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射程約15千米,最大射高10000米。“紫菀”-30最大飛行速度為4.5馬赫,最小射程約3000米,面對高度3000米以上的飛機時最大射程可達100千米(70~80千米為實用攔截射程),對低于3000米以下的飛機最大射程約50千米,對高速突穿的戰機有效射程35~45米,對掠海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有效射程約15~30千米。
FTI護衛艦可同時裝備“紫菀”-15/30兩種防空導彈,盡管垂發系統的數量有限,并不具備抗飽和打擊能力,但憑借導彈的優異性能,使得該艦具備了一定的區域防空能力。另外,該艦還裝備了2座反艦導彈誘餌發射系統,作為反制來襲導彈的對抗措施之一。FTI護衛艦的防空水平遠遠高于僅裝備近程防空導彈發射器的“拉斐特”級前3艘艦,海上生存性大大提高。
反艦導彈 在FTI護衛艦的桅桿后部和煙囪之間的狹小空間內,安裝了2組四聯裝的圓筒式導彈發射器。發射器分別布置在左側和右側,向上傾斜的角度較大。值得注意的是,該導彈發射器可同時兼容“飛魚”MM40 Block 3反艦導彈和“米拉斯”反潛導彈(也稱反潛火箭助飛魚雷)。當發射器全部裝填反艦導彈時,可容納8枚“飛魚”MM40 Block 3反艦導彈,這也是目前大部分4000噸級護衛艦的反艦導彈搭載數量。
“飛魚”反艦導彈自上世紀70年代服役以來,其艦載型已從最初的MM38發展到目前的MM40 Block 3型。FTI裝備的MM40 Block 3是在Block 2型基礎上全新推出的增程型號。Block 3型反艦導彈于2002年10月投入工程研制,2004年2月進行首次全彈發射,2006年投入小批量試生產,2007年5月成功結束發射鑒定實驗,是法國海軍水面艦艇大量裝備的一款反艦導彈。該導彈彈長5.78米,翼展1.135米,彈徑350毫米,尾翼展760毫米,最大射程為180千米。導彈巡航高度為15米,采用觸發延時引信,命中概率達到95%,可實現全天候作戰。該導彈發射重量為780千克,動力裝置采用固體火箭助推器+固體火箭發動機模式,為高亞音速反艦導彈。戰斗部為半穿甲延時爆破型,重量為165千克(高爆炸藥裝量為42千克)。
反潛武器 隨著先進常規/核動力潛艇的快速發展,水面艦艇面對的水下威脅大大增加。因此,裝備先進的對潛作戰武器成為反制水下潛艇的有效手段。在反潛戰武器配置上,FTI護衛艦裝備先進的反潛魚雷、反潛導彈。另外,該艦還可搭載反潛直升機,從空中打擊水下的潛艇。
FTI護衛艦標配的反潛武器包括艦體舯部兩側各配置的1座內置雙聯裝MU-90“沖擊”反潛魚雷發射裝置,以及NH-90艦載反潛直升機。MU-90是法國與意大利聯合研制的一款輕型魚雷。該魚雷采用常規外形布局和模塊化艙段結構,是北約標準口徑多任務智能魚雷。全雷重304千克,長度為2.85米,直徑323.7毫米,最大速度50節,最遠射程為25千米,工作深度為2.5~1000米。該雷配有新式主/被動聲吶,鈍感定向聚能裝填戰斗部重32.7千克,可填裝V350型炸藥,足以擊穿大型雙殼體潛艇。MU-90魚雷具有電子和機械兩套各自獨立的保險裝置,包括先進的緊湊引信控制處理器和預設定傳感器觸發爆炸系列裝置 ,在魚雷可能受到沖擊、危及魚雷機能時,能有效阻止因外部機械壓力導致雷體變形而引發的危險。MU-90魚雷戰斗部符合北約標準安全協定 (STANAG)的要求。
FTI護衛艦寬大的甲板可以搭載1架NH-90反潛直升機,由于該艦在艦艉設有機庫,可以允許直升機長期駐艦,這大大提高了艦載直升機的工作能力,尤其對執行反潛任務大有裨益。航空反潛有著反應快、效率高和可靠性強等優勢,反潛直升機的加入可大大增強FTI護衛艦的反潛力量。NH-90反潛直升機由NH-90通用直升機發展而來,可用于自主的反潛戰。在執行反潛任務時,NH-90能夠實施探測、篩分、識別跟蹤和攻擊潛艇。該直升機采用四葉主旋翼,機身長15.88米,機身寬度2.6米,旋翼直徑19.56米,最大起飛重量為10噸,升限為6000米,最大巡航速度接近300千米/時,最大航程超過880千米,起落架為前三點式。該機在機首裝備了1個戰術前視紅外儀系統、1個磁性反常控測器和1個聲吶套件。法國海軍為NH-90反潛直升機配備了泰利斯公司研發的Flash 音響聲吶系統,包括Flash 主動吊放式聲吶和TMS 2000聲吶浮標處理系統。當需要攻擊潛艇時,該機可直接發射其掛載的MU-90魚雷。NH-90直升機也可掛載反艦導彈執行對海打擊任務,平時可擔任艦載運輸直升機的角色。
雖然FTI護衛艦舯部的傾斜式反射器主要用來發射反艦導彈,但保留了發射“米拉斯”反潛導彈的能力。該導彈以MU-90反潛魚雷作為戰斗部,最大射程為55千米,重達800千克,可在20秒內完成發射準備工作。該彈由魚雷(或深彈)、降落傘、點火分離組件、彈體、固體發動機等組成,其射程是由定時器控制,定時器在發射前進行設定,發射后按照定時器上所設定的時間,火箭助推器與魚雷(或深彈)分離,魚雷進入空中慣性飛行階段。在到達預定點之前,魚雷上的降落傘自動展開,減緩魚雷的入水速度。降落傘在魚雷入水沖擊的作用下解脫,與魚雷分離,魚雷入水后,自控系統操縱魚雷進入預定深度,開始以各種軌跡對潛艇進行搜索。當自導系統發現目標后,魚雷就進行跟蹤、追擊,直至命中目標潛艇。
雷達與電子設備
FTI護衛艦裝備了完備的對空、對海和對潛探測系統,并擁有法國最新研制的多種艦載指揮和電子系統。由于泰利斯公司在該方面的領先實力,因而毫無懸念的成為了FTI艦載電子設備的獨家提供商。
該艦最引人注目的探測設備莫過于安裝在一體化隱身桅桿之上的“海火”500主動有源相控陣雷達。這也是該艦最具創新的系統之一,使得FTI成為法國海軍有史以來首次裝備四面固定式相控陣雷達的艦艇。該雷達為完全數字式,通過軟件控制,工作波段為S波段。每個固態有源電子掃描板都可同時跟蹤最多100個目標,從而保證該雷達較快的數據更新速率和良好的對目標持續跟蹤的能力。據悉,該雷達對空最遠探測距離達500千米(包括彈道導彈),最大平面偵測距離為80千米。該雷達能夠進行持久高速的低空監視,可發現來襲的掠海導彈,為艦載“紫菀”系列防空導彈提供目標方位并引導攻擊。同時,該雷達也兼具氣象雷達的功能。
“海火”500雷達的日常維護異常簡單,維護人員的工作量大大減少。每個雷達面板由12個模塊集成,而每個模塊本身由8個子集構成,因而其規模化的生產和后續更換十分方便。該雷達系列的規模可大可小,通過改變發射和接收的數量就可增加或減小其功率和重量。泰利斯公司表示,雷達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數據處理軟件的性能,而在這一方面法國是世界上做的最好的。逐步優化的軟件將使“海火”雷達的性能在服役周期內得到不斷升級。
FTI護衛艦的封閉式隱身桅桿還整合了泰利斯公司生產的Aquilon海軍綜合通訊系統、對海搜索雷達、導航雷達、敵我識別系統、數據鏈系統、環境監視態勢感知系統和電子戰系統,是全艦的信息中樞。艦橋頂部還有一部火控雷達。該艦裝備了DCNS研發的作戰管理系統,為指揮人員提供決策建議和作戰管理能力。SETIS具有人機界面,集成了機載作戰系統、指揮支持模塊和規劃工具。

FTI將在艦艉配備1部泰利斯公司CAPTAS-4小型主被動拖曳線列陣聲吶。圖為該型號聲納的較大版本
FTI護衛艦的反潛探測設備包括艦載固定式聲吶和艦艉主/被動拖曳線列陣聲吶系統。該艦在艦艏水下部分(而非球鼻艏)安裝了1部泰利斯公司制造的Kingklip Mark11型聲吶。這是一款中程主/被動聲吶,具有連續波和調頻波兩種發射方式,能對魚雷、潛艇和遠距離目標跟蹤顯示,自動檢測寬帶噪聲,自動魚雷報警及水下避障。該聲吶探測距離可達25千米,探測精度在30米以內,方位差小于等于1.5°,工作時允許載艦的航速為30節,主動工作頻率為5.25~8kHz,被動工作頻率為1~8kHz。
該艦在艦艉配備了1部泰利斯CAPTAS-4小型主/被動拖曳線列陣聲吶,主要負責大范圍、遠距離初始探測,并引導艦載反潛直升機工作,以便使用機載探潛設備對潛艇實施精確定位,用機載反潛武器對潛攻擊,或經數據鏈給母艦傳輸目標數據,然后由艦載反潛武器對潛攻擊。該聲吶重量比同樣師出同門的大型拖曳式聲吶小大約20%,物理軌跡更只有后者的50%,而性能卻據稱與后者幾乎一樣。
小型CAPTAS-4拖曳式陣列聲吶與較大型的主要差別是拖曳繩纜比較短,導致拖曳深度較淺。而現有的CAPTAS拖曳式陣列聲吶的使用經驗則表明,較大的深度甚少使用。目前,較大型的CAPTAS拖曳式陣列聲吶已在法國FREMM級護衛艦和包括英國23型護衛艦在內的外國艦只上使用。泰利斯公司還稱,任何裝備小型CAPTAS-4拖曳式陣列聲吶的護衛艦都會具有與驅逐艦相同的協同反潛戰能力。美國海軍已經對CAPTAS-4進行了多年測試,評估是否可能將其運用在瀕海戰斗艦的反潛戰任務模塊中。同時,泰利斯公司的聲吶系統也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高級聲學概念分部牽頭提出的一個任務包的一部分。并且,小型陣列聲吶是LCS計劃中減小重量和足跡工作的一種派生產品。泰利斯公司希望小型CAPTAS-4拖曳式陣列聲吶除了裝備FTI護衛艦之外,還可用于裝備英國未來的31型通用護衛艦。
動力系統
FTI護衛艦并未采用FREMM級使用的柴-電-燃聯合動力裝置(CODLOG),而是類似“拉斐特”級使用的柴-柴聯合動力(CODAD),最大輸出功率達到32兆瓦(MW),采用雙軸雙槳推進方式,推進器為五葉螺旋槳,最高航速為27節,以15節的經濟航速巡航時最大航程為5000海里。采用柴油機動力的優點是經濟性較高、重量輕、啟動速度較之蒸汽輪機快。不過柴油動力也有相當的劣勢,主要表現在單機功率低、振動噪音較大,尤其不利于艦艇進行反潛作戰、大修期限較短、低速區工作穩定性差、滑油消耗率高等。盡管FTI的最高航速并不算太快,但是該艦的續航力較長,除了能完成法國近海及專屬經濟區的日常巡邏任務外,也可單艦或加入艦艇編隊執行公海、遠洋任務。
自用加外銷
據悉,如果一切計劃順利,首艘FTI護衛艦將在2018年開始建造,并于2023年加入法國海軍艦隊。法國海軍希望在5艘FTI護衛艦完成后,能夠逐步替換“拉斐特”級護衛艦,成為法國海軍中型護衛艦的中流砥柱。
在本屆歐洲海軍展上,除了透露FTI護衛艦的具體情況以外,法國方面還表示政府計劃將向國際用戶推銷該型艦。在展會上也單獨公布了FTI的出口型,并在該公司的展臺處展示了一個與自用版有些許差別的模型。出口型的FTI取名為“Belh@rra”,源自法國西南部地區的一種名為“Belharra”的海岸巨浪,名字中不同尋常的“@”表明出口型FTI設計中采用的數字技術。對此,一位法國智庫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也稱,“與先前項目相比,該中型護衛艦不僅考慮到法國國內需求,還將目光投到海外出口市場的規格需求。”
DCNS公司認為,從長期看,國際市場對中型護衛艦的需求至少有40艘,而該公司在此領域優勢明顯。由于FTI設計高度模塊化,它允許購買國選擇裝備,此數字化護衛艦可進一步加強艦載武器,用于反艦作戰、反潛作戰和防空行動,兼具網絡防御功能。模塊化設計和增量的方法使客戶自由選擇作戰系統和配套設備,是該艦體現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一般來說,國外客戶的需求和技術轉讓是海外交易的基石。FTI計劃就是在財政、能力和企業多方面因素的艱難折中,這與法國以前的一流戰艦計劃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鑒于法國海軍對FTI的數量需求有限(目前僅決定建造5艘),FTI項目會以贏得出口合同為導向并不奇怪。同時,法國制造的艦艇在國際市場上確實有著一貫不俗的表現。從之前的“拉斐特”級和FREMM的先后出口,以及最近憑借“短鰭梭魚”級潛艇一舉奪得澳大利亞潛艇軍購大單來看,DCNS雄心勃勃的FTI出口計劃不無可能。除了非洲、新加坡、中東等一些傳統用戶外,該艦優異的性能外加適當的銷售手段也將為其拓展新的海外用戶。
(編輯/筆嘯)

FTI護衛艦的高仿真模型和介紹其性能的展板,未來的FTI會是這個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