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唯霞
[摘要]小學美術手工課是一門集思想情感教育、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為一體的綜合課程,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好手工課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至關重要。而目前小學美術手工課的實施現狀卻存在著許多問題,所以我們必須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證其正常實施,并對素質教育的成功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 多管齊下 手工課 教學 效率 素養
小學美術手工課是一門集思想情感教育、知識傳授、技能訓練為一體的綜合課程,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必須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證其正常實施,并對素質教育的成功起到積極作用。
一、培養學生興趣,引導主動學習
如果是孩子本身不愿意參與手工課,隨意讓自己忘記帶材料,那教師就要考慮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了。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則中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趣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看來,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才是上好手工課的有力保障。在手工課中,我采用了很多方法來調動孩子的主動性。我會把自己的范作送給材料準備得最充分的孩子,把“☆”獎給材料準備得最積極的孩子。我還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手工袋,把每節課能利用的邊角料收集起來,既環保又減少了材料的購買量。每節課,我都會表揚那些帶來手工袋的學生,夸他們是“環保小衛士”、“手工小專家”,這樣一來,孩子們的主動性增強了,手工材料準備得更積極了。他們會在課前主動問我:“老師,明天的美術課帶手工袋嗎?”“老師你看我帶了很多種材料!還有一些新材料,你可以幫我一起做嗎?”孩子不但能積極準備手工課要用的材料,有的還會主動尋找不同的材料來創作。
二、激發創作靈感,避免依樣畫瓢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泵佬g手工課中如何有效的開發學生想象力,是我們專職教師一直研究的課題。而質量高、數量多的范作欣賞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當孩子們看到精美的完成品,才會興趣大增、躍躍欲試。范作的樣式創新越多,越能夠啟發學生的想象。我曾經聽過一位美術教師上的手工課《設計購物袋》,教師準備的范作非常豐富。在講解完基本做法后,用課件展示了一系列風格各異的購物袋,分析欣賞后,師問:“你還能設計出怎樣有意思的購物袋造型?”學生紛紛拿出卡紙設計、試做,設計五花八門,靈活多樣,共想出了十幾種有趣的購物袋。此時老師進行二次引導,問孩子:“有的購物袋上有環保宣傳畫和宣傳語,警醒我們要時刻保護環境;有的設計成一個可愛的機器人或可愛的小動物,讓小朋友一看見它就愛上他,你想設計一個什么樣的有個性的包裝袋?”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創新思維完全被打開。這節課孩子創作的包裝袋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鼓舞孩子們:“他能完成這樣的作品,我為什么不能?我肯定能做得比他好!”這樣孩子的創作欲望被激發,就更有信心完成有自己個性的作品,就不會再“依樣畫葫蘆”了。
三、加強合作探究,提升手工課堂
在新課程的改革下,美術教師的職責已經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教師將成為一位引導者,一位組織者,一位參與者,要越來越多的激勵孩子們去思考,啟迪孩子們去創新。 “合作探究”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每個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差異,比如有的想象力豐富一些,有的設計能力強一些,有的繪畫水平好一些,有的制作技能巧一些等等。根據我對孩子們各自能力的了解,我把不同特長的孩子安排在一個組,組成“合作探究”小組,讓小組同學對手工材料如何搜集,手工作品如何創新進行探究。
在教學三年級美術《變垃圾為寶》時,我把全班同學分成了十組,運用探究學習的方法完成以下要求:1、從自己的身邊找一些可以再利用的廢棄物,越多越好。2、觀察廢棄物的形狀、顏色、紋理和材質,巧妙的合作設計一件有個性的手工藝術品。全班同學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結果有的小組利用各種廢棄紙箱、易拉罐創作了一艘立體的大輪船;有的小組利用各種碎布和毛線創作了一件平面的時髦女郎;還有的小組利用廢舊電池創作了一串串立體的鞭炮……
再如《演電視》一課的創作環節是:找素材——構思——創作——表演,一環緊扣一環,要是有一環沒有落實好,后面的幾個環節就難以完成了。課上,合作的同學討論:如何制作電視機?找什么題材的故事表演?怎么畫故事?怎么表演故事?孩子們圍繞幾個中心問題討論得非常激烈,課堂氣氛很不錯。合作的同學一人制作電視機,另外幾人畫有趣的故事,分工合理又和諧,創作效果甚佳。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手工創作中遇到的問題、困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我們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不能輕言放棄,要在平時一點一滴的教學中努力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為素質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