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士宇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05.047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骨質疏松中醫證型,并研究其針對性治療方式。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62例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患者,按照患者的中醫證型分為甲組(脾胃虛弱型)與乙組(瘀血阻滯型),每組31例患者。基于患者的臨床癥狀分別用藥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后的疼痛情況。結果 甲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疼痛評分均值為(2.27±1.11)分,乙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55%,疼痛評分均值為(2.47±1.31)分,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均顯著改善。 結論 基于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中醫證型開展臨床治療活動,能夠快速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建議廣泛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中醫證型
[中圖分類號] R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3(a)-0047-02
近些年來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糖尿病逐漸成為了多發性疾病,而糖尿病骨質疏松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并發癥狀,患者發病初期癥狀并不夠顯著,多在患者疼痛難忍時就診。明確糖尿病性骨質疏松患者的中醫整形,有助于為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臨床治療,提升糖尿病性骨質疏松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文章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62例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患者,按照患者的中醫證型進行針對性的臨床治療,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62例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患者,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患者年齡在45~76歲之間,年齡均數為(54.65±0.65)歲。按照患者的中醫證型分為甲組(脾胃虛弱型)與乙組(瘀血阻滯型),每組31例患者。
1.2 方法
基于患者的臨床癥狀分別用藥治療,甲組采用芪歸地黃湯治療,組方為黃芪、當歸、熟地黃、茯神各15 g,白芍30 g,人參、白術、酸棗仁、制半夏、陳皮、北五味子、肉桂、烏藥、炙甘草、麥冬各3 g,木香、沉香各3 g[1]。
乙組采用益氣養陰活血方治療,藥物組成:黃芪30 g,淮山藥30 g,黨參15 g,炒白術15 g,茯苓15 g,山萸肉15 g,葛根10 g,木香10 g,丹參10 g,天冬10 g,麥冬10 g,紅 花10 g,甘草3 g[2]。水煎服,1劑/d,分2次服[3]。2周為1療程,共觀察2個療程。
1.3 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后的疼痛情況。顯效則為患者臨床癥狀消失;好轉則代表臨床癥狀改善,無效即為患者臨床癥狀無好轉。總有效率=(顯效患者數量+好轉患者數量)/總患者數量×100%。采用“VAS評分”系統對兩組患者的術后疼痛感進行評分,其中無痛為0分,輕度疼痛為1~3分,中度疼痛為4~6分,重度疼痛為7~10分[4]。
2 結果
2.1 甲組與乙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甲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乙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55%,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均顯著改善。詳見表1。
2.2 甲組與乙組患者的疼痛評分
甲組患者疼痛評分均值為(2.27±1.11)分,乙組患者疼痛評分均值為(2.47±1.31)分,兩組患者治療后疼痛感受均顯著降低。詳見表2。
3 討論
骨質疏松是由多種原因所引發的骨病,主要可以分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以及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和患者機體中的內分泌疾病密切相關。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 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屬于代謝性骨病之一,主要以骨量減少,骨組織結構破壞為特點[5]。當前臨床治療中,缺乏有效防治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有效藥物,多采用控制血糖、限制飲食、運動指導以及藥物綜合干預的方式治療。隨著近些年來糖尿病患者數量的不斷提升,加強對糖尿病骨質疏松癥患者臨床治療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
糖尿病在中醫學理論中屬于“消渴”的范疇,骨質疏松癥在中醫學理論中屬于“骨萎”“骨痹”以及“腰腿痛”等范疇。《素問·逆調論篇》中指出:“腎部生,則髓不能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與患者的機體素質、機體功能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患者生活節奏不佳,飲食不規律亦或者是情緒常處于低迷的狀態下,則易于造成脾失運化,胃不受納,體內生痰、成淤,傷津耗氣,長此以往會造成患者腎精匱乏,骨髓筋脈失養。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常見的中醫癥型,主要包含腎精虧虛型、脾胃虛弱型、陰陽兩虛型以及淤血阻滯型等。腎精虧虛是造成糖尿病骨質疏松癥的根本性原因,會造成患者腎臟的損傷。脾胃虛弱型糖尿病骨質疏松癥,影響患者的血液流通,患者痰濕內生,氣血流通受阻。陰陽兩虛型糖尿病骨質疏松是最常見的疾病類型,患者肝腎陰虛,病程時間相對較長。瘀血阻滯型疾病,血液粘稠度較高,氣機不暢,常具有眩暈、痛滿以及痰飲等臨床癥狀。
芪歸地黃湯以地黃湯為底方,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山萸肉、杜仲陰陽雙補,牡丹皮清熱活血,茯苓淡滲脾濕,輔助應用黃芪、當歸等中藥材有助于益氣活血,增強患者機體素質,改善患者的機體內環境。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黃芪具有降低血糖,糾正脂代謝紊亂以及保護患者腎臟功能的效果,能夠轉變患者的腎血流動力學不良問題,臨床應用價值比較提出。丹參、紅花等藥物活血化瘀效果顯著,能夠對患者的臨床癥狀的改善發揮積極影響,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
現代醫學對糖尿病骨質疏松的形成機制尚不夠明確,多認為和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有關,患者估計值合成減少。益氣養陰活血法具有降糖、降脂、增加骨量以及改善血液循環等功能。《本草從新》記載川芎“乃血中氣藥,升清陽而開諸郁。”益氣養陰活血方中,川穹能夠活血行氣、抗血小板聚集,擴張患者外周血管,改善患者的外周血液循環能力。
該次實驗研究中,甲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與乙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均比較理想,且兩組患者治療后疼痛評分顯著降低。實驗研究表明糖尿病骨質疏松治療,基于患者的中醫證型實施針對性治療,有助于提升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對糖尿病性骨質疏松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能夠產生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基于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中醫證型開展臨床治療活動,能夠快速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建議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金易睎,馮興中.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的中醫病機探討與治療現狀[J].中醫藥導報,2015,16(13):96-99.
[2] 武海濤.糖尿病性骨質疏松患者血清自由基代謝與糖骨康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6,14(18):25-26.
[3] 徐楨瑩,王麗娜,王琳,等.上海市延吉社區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人群中醫證候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 11(22):100-103.
[4] 周迪,胡春平,楊偉,等.滋膵健骨方治療陰陽兩虛型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S1(19):360-361.
[5] 張衛濤,黃煒,殷杰,等.補腎壯骨湯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6,12(18):1880-1884.
(收稿日期: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