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軍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05.06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處理措施,以提高手術的治療效果,加快患者健康恢復。方法 該研究隨機的選取了2014年8月—2017年1月期間于該院實施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手術的80例患者的就診和手術資料進行分析,該80例患者均實施了圍手術期護理措施,在術前。術中、術后均實施了對應的護理措施,觀察患者的手術傷口恢復情況、并發癥情況與陰道殘留恢復情況,評價圍手術期護理方式的效果。結果 切口恢復達到Ⅰ期患者共有64例,達到了80%,達到Ⅱ期恢復效果的患者共有16例,占比20%,手術前后和術中未見1例并發癥。 結論 子宮肌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生活質量是很不穩定的,容易在手術和術后并發其它疾病,傷口的恢復也有一定的難度,頻繁的發生其它炎癥,該文討論的圍手術期管理是一種圍期護理,可以實現對患者的整體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加快手術傷口的恢復,可應用于臨床護理。
[關鍵詞] 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護理;并發癥處理
[中圖分類號] R7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3(a)-0060-02
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疾病,該疾病的治療方式有很多,其中手術切除方法在臨床治療上比較常見,由于糖尿病機體的免疫因素,患者在手術后,創面愈合速度會大大的降低,與單純的子宮肌瘤手術治療相比,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后并發癥的風險會更高[1]。該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決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的并發癥問題,分析圍手術期的處理方式和處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隨機的選取了2014年8月—2017年1月期間于該院實施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手術的80例患者的就診和手術資料進行分析,該80例患者均實施了圍手術期護理措施。該80例患者均為年齡在36~55歲之間的女性,平均年齡(46.8±2.2)歲。該80例患者經儀器檢查可確診為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患病時間在1.5~8年之間,平均病程為(3.8±2.5)年。臨床癥狀表現為:飲水多、進食多,小便頻繁,身體消瘦,有32例患者通過長期使用降糖類藥物來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另有6例患者糖尿病病情較為嚴重,需要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其余患者糖尿病病情較輕,未采取降糖措施。
1.2 診斷標準
1.2.1 子宮肌瘤診斷標準 臨床確診子宮肌瘤的標準有[2]:①經期流量大,經期時間長,且沒有規律,遲來或早來。②通過觸摸或按壓患者腹部可以清晰的感覺到患者腹部有硬塊,按壓同時患者會出現疼痛感、貧血以及壓迫等癥狀。③患者伴有子宮增大、質硬;宮腔增長、變形等。④經儀器檢查,患者宮腔內存在不明凸起面。
1.2.2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有[3]:①患者血糖濃度檢測不低于11.1 mmol/L,并有糖尿病的典型臨床表現。②患者空腹血漿葡萄糖濃度檢測不低于7.0 mmol/L。③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中每2 h血漿葡萄糖濃度不低于11.1 mmol/L。只要患者滿足上述3項的其中1項或多項,其中任何1個標準檢查結果顯示陽性,便可以選擇其中1個項目進行復查,確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1.3 圍手術期治療方法
1.3.1 術前治療 對所有患者進行定期血糖檢查,根據胰島素水平給予適量胰島素治療,并控制患者飲食、加強運動等,輔助降糖活動。對于胰島素的用量標準:早餐之前12 U,午餐吃12 U,晚餐吃飯前10 U,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應考慮調整注射量;每餐飲食120 min后也應檢查血糖并對血糖升高者進行控制[4]。
1.3.2 術中治療 手術當天早晨,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空腹血糖測試,在安全的范圍內控制血糖,保證子宮肌瘤切除手術順利進行。在手術時,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對患者進行適量的醫用胰島素注射。如果患者手術時間長,術中2 h內不能使用胰島素注射,但應監測血糖水平等生命體征。如果操作是非常困難的,在2 h后,需利用生理鹽水靜脈輸液來解決缺水問題、加入適量的胰島素,利用葡萄糖補液保持血糖濃度正常,應結合患者的身體情況,根據醫學標準,密切觀察患者的各種生命體征和血糖值的變化[5]。
1.3.3 術后處理 手術患者,每2~4小時對患者的血糖進行測試,并給予適量的胰島素,患者正常進食前,給患者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用量在100~150 g之間,對患者血糖變化進行細致觀察。患者在吃定時餐前對患者進行血糖檢測后,血糖控制傾向于8.0 mmol/L最好,隨著患者身體不斷恢復正常,胰島素用量應合理調整。
1.4 子宮肌瘤的手術指征
子宮肌瘤要采取手術治療方式需要滿足一定的手術指征,并不是所有的子宮肌瘤患者都需要采取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子宮肌瘤患者采取手術進行治療需滿足以下指征:①患者子宮肌瘤的體積非常大,單個肌瘤的直徑超過6 cm或子宮直徑超過孕10周子宮帶下。②子宮肌瘤直徑較小的,但患者月經量異常多,并伴隨中重度貧血,以及尿頻和便秘癥狀。③子宮肌瘤生長速度快,具有轉化為惡性腫瘤的風險。④子宮肌瘤嚴重影響患者生育。⑤無法區分是子宮肌瘤還是卵巢囊腫。⑥絕經后新出現子宮肌瘤。⑦絕經后子宮肌瘤沒有縮小,并有增大表現。
2 結果
該80例患者均采取了圍手術期護理,切口恢復達到Ⅰ期患者共有64例,達到了80%,達到Ⅱ期恢復效果的患者共有16例,占比20%,手術前后和術中未見一例并發癥。同時,所有患者陰道殘端恢復情況良好,在治療的整個過程中并未出現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低血糖癥以及非酮癥高滲性昏迷等并發癥。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婦科病區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在30~50歲的女性中最常發現,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子宮肌瘤患者棗患病早期被發現。有研究表明[6],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瘤,因此也被稱為子宮平滑肌腫瘤;根據腫瘤的部位不同,分為肌壁間子宮肌瘤和漿膜下、粘膜下腫瘤,大部分的子宮肌瘤患者平時無明顯癥狀,有些患者是愛盆腔或子宮檢查時發現的。子宮肌瘤可隨著激素水平的改變而逐漸萎縮甚至消失,但如患者出血、疼痛,子宮肌瘤生長過快,影響生育或出現惡變,就必須進行手術切除,以保障患者生命。糖尿病是一中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島素作用較低而導致的代謝性疾病,會給身體造成各種損傷,糖尿病的發生率逐漸增加,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其他疾病患者在檢查時發現糖尿病,從而引起人們的關注。子宮肌瘤患者合并糖尿病,選擇采取藥物治療或手術,應考慮血糖升高可能導致對疾病治療的不良反應。在這個過程中,腫瘤因為手術的刺激作用,患者會出現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以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且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存在胰島素分泌不足的情況,在手術切除的過程中或手術后,患者可能出現病情惡化,導致糖尿病嚴重或并發其它疾病。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很長一段時間后,體內代謝紊亂,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因為高血糖會出現相應減少,降低人體的免疫能力,術后感染風險會提高,延遲切口愈合[7]。還有,糖尿病患者血管風險越高,手術風險就越高。因此,對于患有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術前一定要進行降糖治療[8]。該組患者術前均進行了降血糖治療,并根據患者術前血糖的變化,將其控制在較為安全的范圍內;術中根據子宮肌瘤切除的大小和病人的監測情況判斷血糖調節難度,以采取不同的調節血糖的方式,有效避免手術刺激導致血糖水平提高,降低手術風險;術后逐步調整糖尿病治療計劃;因此,該80例患者切口恢復達到Ⅰ期患者共有64例,達到了80%,達到Ⅱ期恢復效果的患者共有16例,占比20%,手術前后和術中未見1例并發癥。同時,所有患者陰道殘端恢復情況良好,在治療的整個過程中并未出現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低血糖癥以及非酮癥高滲性昏迷等并發癥。值得提出的是,其中1例患者術后恢復過程中發生了輕微的低血糖,經照料和治療后,血糖水平恢復正常,該名患者出現低血糖的原因是情緒不佳導致食欲降低,沒有及時的補充營養,所以臨床醫護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精神幫助。
子宮肌瘤患者合并糖尿病生活質量是很不穩定的,容易在手術和術后并發其他疾病,傷口的恢復也有一定的難度,頻繁的發生其它炎癥,該文討論的圍手術期管理是一種圍期護理,可以實現對患者的整體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加快手術傷口的恢復,可應用于臨床護理。
[參考文獻]
[1] 劉永華,周家容,唐紅梅.子宮肌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措施探討[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2(5):248-249.
[2] 何詠梅.43例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的圍手術期處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16):236-238.
[3] 俞水娣.子宮肌瘤合并高血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1):152-153.
[4] 溫麗萍.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的圍手術期處理研究[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6):164-165.
[5] 史素梅.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中西醫治療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6(28):622-623.
[6] 李向榮.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8):133-134.
[7] 布合力其·衣明尼亞孜,吾日古麗·艾合買提.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3):185-186.
[8] 李莉.32例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的圍手術期處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3):143-145.
(收稿日期:2017-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