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梅++林淑玲++蘇冬泉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05.119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人護理中的作用。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6年1月前未參與糖尿病護理小組的50例患者為對照組,其余50例患者為實驗組,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依從性以及護理滿意度等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在服藥依從性、血糖控制情況以及日常活動能力等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90.0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糖尿病患者,在其治療期間參與糖尿病護理小組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糖尿病護理小組;護理;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3(a)-0119-02
當前在臨床中針對糖尿病患者除給予必要的治療外,更多的是關注對患者的護理工作,而大量臨床研究也證實,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提升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1]。為此,該院特建立了糖尿病護理小組,為對其應用效果進行評價,特選取實施護理小組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展開分組調查,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6年1月前未參與糖尿病護理小組的50例患者為對照組,其余50例患者為實驗組。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30~58歲,平均年齡(41.23±10.25)歲;病程周期1~10年,平均病程(5±3.26)年。實驗組50例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31~57歲,平均年齡(40.25±10.51)歲;病程周期1~10年,平均病程(5±3.51)年。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知情該研究。排除標準:存在其他重癥疾病者;不能夠配合該次調查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指導用藥、常規健康指導、衛生護理等基礎護理干預措施[2]。實驗組參與糖尿病護理小組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1.2.2 糖尿病護理小組構建方法 根據糖尿病的特點構建護理小組,小組成員由各個科室的護理人員構成,包括1名護理組長,以及各個科室的護士長。其他參與護理人員為自愿報名,在報名人員中擇優進行選取。結合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任務對小組人員進行培訓,并定期對護理小組成員進行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核,不斷優化小組人員的綜合素質[3]。護理內容包括對患者或家屬方法調查問卷,根據不同患者的調查結果為其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其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涉及到知識講座、疾病治療程序、建立良好的日常習慣等,同時需要做好用藥指導、運動指導、飲食指導等基礎護理工作。
①健康知識教育護理。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及家屬講述糖尿病相關內容,包括糖尿病的病發機制、影響因素等,使患者和家屬從根本上認識糖尿病,明確糖尿病的相關發病機制;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對疾病的掌握情況,向其發放宣傳手冊,使其能夠獨立實現對糖尿病的學習,提升其對糖尿病疾病的認知能力,最終提高對抗疾病的信心。
②疾病治療程序與日常習慣護理。護理人員要根據糖尿病基本的治療流程,對患者展開有秩序的護理,并重點對患者實施日常習慣護理,使患者能夠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飲食時間和作息時間等。在良好習慣的支持下,為患者糖尿病疾病的治療效果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③健康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提升與患者的交往能力,通過有針對性的對話明確患者的心理健康情況,并針對情緒不一的患者實施具體的心理護理。對于焦慮情緒較為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在掌握患者喜好的基礎上,為其播放柔和優美的音樂,放松患者的心情。對于抑郁情緒較為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參與其喜愛的活動,通過與病友之間的交流,逐漸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緒。
④用藥指導護理。根據患者血糖的高低情況,向患者闡述與糖尿病治療藥物相關的知識和內容,對患者展開藥物指導,使患者明確具體的用藥時間、次數和不良反應等,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此外,護理人員也要指導患者在飯前注射胰島素,使患者能夠掌握具體注射的位置,保證患者能夠獨立的實現對胰島素的注射,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和生活質量。
⑤對患者實施健康飲食和運動護理。在健康飲食指導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盡量少服用含鹽量高的食物,并嚴格控制飲食,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并多食用蔬菜和豆制品等食物,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表。在運動指導護理中,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講述定期運動的好處,并叮囑患者在運動前要服用食物,以散步和慢走為主要的運動方式,若出現低血糖而頭暈的現象,應及時停止運動。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意識習慣、血糖控制情況以及護理滿意度等進行觀察。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對比
經統計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在服藥依從性、血糖控制情況以及日常活動能力等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經統計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90.0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當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患者數量較高的疾病類型之一。糖尿病本身雖然不會對患者造成生命威脅,但是隨著疾病的長期發展,極易引發其他并發癥,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糖尿病一個最大的特征便是久治不愈,反復性較強,患者需要長期控制飲食或定期服用藥物控制血糖。為提升患者的依從性,提升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該院組建了糖尿病護理小組,將其參與到糖尿病患者的護理干預中,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對護理小組的應用效果進行評價,特選取兩個階段的患者進行了對比調查。
該次調查中選擇了參與護理小組前50例患者與參與后50例患者進行對比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在服藥依從性、血糖控制情況以及日常活動能力等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90.0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充分顯示出,參與糖尿病專業小組給予護理干預期間的患者在服藥依從性以及血糖控制情況比照常規護理干預的患者均有顯著提升。根據對上述兩組間數據結果的對比分析,能夠發現兩種護理方式存在顯著的差別,是影響護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對照組在實施護理時,采用的是醫院普遍常規護理,缺乏一定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干預組在實施護理時,則是護理人員充分發揮其自身主觀能動性,根據患者糖尿病的輕重情況,向患者講述與疾病的相關的知識,針對患者的心理情況對患者實施心理指導,根據患者的血糖情況對患者實施飲食指導等,能夠使患者在接受護理過程中,了解更多關于糖尿病及并發癥相關內容知識,在護理中逐漸放松自身的心情,消除不良心理情緒。患者在經過綜合性護理干預后,能夠在健康知識和心理護理的基礎上,對糖尿病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提升其對抗疾病的信心,在明確糖尿病并發癥類型和危害的前提下,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從而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通過上述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夠為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奠定堅實的基礎。與對照組的常規護理方法相比,干預組的綜合護理干預的護理范圍更廣泛、護理內容更全面,能夠使患者取得一定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糖尿病患者,在其治療期間參與糖尿病護理小組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且有助于提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常利俠.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探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74-175.
[2] 鄭媛媛,馬秋芳,任艷芳.探討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人護理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3(11):282.
[3] 朱麗.探討糖尿病護理小組在糖尿病人臨床護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8(15):48.
(收稿日期:2017-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