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姍 郭丹彤
[摘要]國庫是貯藏國家財富的倉庫,本文以國庫官員的頭銜為主要依據,分析了埃及古王國時期國庫名稱的演變和人員的設置情況,并結合相關墳墓銘文和王室文獻,揭示出埃及古王國時期國庫的主要職能,即主管國家稅收、物品貯藏、產品加工和分配。國庫的職能范圍廣泛且重要,它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是埃及國家得以穩固繁榮的前提和保障。國庫是古埃及行政管理體系中最核心的部門,對其職能的考察是我們構建埃及古王國時期行政管理體系的重要一環。
[關鍵詞]古埃及,古王國時期,國庫職能,官銜
古代埃及文明持續3000年之久,主要得益于其設置完備、運轉良好的行政管理體系。相比較而言,由于新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550-前1069年)是埃及文明的巔峰階段,其流傳下來的文獻和考古資料較為豐富,學界對這一時期行政管理體系的研究比較深入,而對傳世文獻和考古資料較少的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686-前2181年)行政管理體系的研究則相對薄弱。然而,古王國是埃及文明的奠基期,古埃及的行政管理體系應該是在這一時期建立起來的,而其至今屹立不倒的金字塔昭示了這一時期必定有著設置齊備且運轉良好的行政管理體系。很顯然,無論是金字塔的建造,還是埃及政府的日常運轉,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行政部門——國庫。為此,對古王國時期的國庫進行深入的探析是我們構建這一時期行政管理體系的最佳切入點。
囿于文獻和考古資料的相對缺失,國內外學者對古王國時期國庫的研究并不充分。例如,在學者斯特拉德威特(Strudwiek)的著作中,他對古王國時期國庫的兩個高級官員“國庫監管者”(imy-rpr-ei)和“雙國庫監管者”(imy-r prwy-ei)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整理出在孟菲斯地區持有這兩個頭銜的官員數量分別為15和37位,而且對他們同時持有的其他頭銜也進行了研究,盡管其文獻翔實,但并未對國庫的主要職能進行梳理,亦未對國庫在整個古埃及行政管理體系中的作用進行闡述。在學者帕帕齊安(Papazian)的論文中,對國庫的探討主要集中在國庫的兩個物品管理部門,同樣沒有對國庫的職能進行系統的分析。
本文擬從分析古王國時期國庫管理人員的官銜人手,對其運行方式和職能,以及其內部人員構成等進行全面的解析,以期為我們構建古王國時期的行政管理體系提供一個基本的前提。
一、國庫的設立及其稱謂辨析
作為稅收的儲藏之所,國庫的設立與國家的稅收密切相連。前王朝晚期,埃及就開始了稅收活動,國王卡(Ka)墳墓中一個圓筒型容器上的文字提到過他曾對上下埃及進行收稅。③國王納爾邁(Narmer)和阿哈(Aha)統治時期,國家已經對稅收物品有了嚴格的規定。早王朝時期,古埃及設立的“白房子”(pr-ei)和“紅房子”(pr-dvr),從其職能和作用來看,它們便是古代埃及最早的國庫。故此這一時期的國庫名字有兩個,即“白房子”和“紅房子”,這兩個國庫的名字交替使用,但并未同時出現過。
相比較而言,“白房子”可能是更早的國庫名稱,它最先出現于第一王朝時期的國王梅瑞奈茨(Merneith)墳墓中出土的印章上。到第一王朝末期,國庫的名字從“白房子”變為了“紅房子”,國王阿涅德吉布(Anediib)、卡阿(Qaa)和尼涅特杰爾(Ninetier)統治時期,埃及國庫一直沿用“紅房子”這一稱謂。第二王朝國王塞克赫米布(Sekhemib)和伯里布森(Peribsen)統治時期,國庫的名字又改回“白房子”,而到了這一王朝的最后一位國王哈塞海姆威(Khasekhemwy)統治時期,國庫的名字再次改為“紅房子”。第三王朝國王佐塞(Dioser)統治時期,國庫的名字一直為“紅房子”,第三王朝的國王塞凱姆凱特(Sekhemkhet)統治時期,國庫的名字最終變更為“兩座白房子”(prwi-ei),由此說明了“白房子”和“紅房子”這兩個機構的合并。由于白色和紅色分別是上埃及和下埃及王冠的顏色,“白房子”代表著上埃及的國庫,而“紅房子”則代表著下埃及的國庫。
國庫具有兩個名字,表明在埃及的南部和北部曾分設過兩個國庫。然而,這兩個名字并不同時出現,而是交替使用,則反映了古代埃及國家行政管理中心的變化。第一王朝后半期,國庫的名字從最初的“白房子”變為“紅房子”,可能說明此時國家的經濟中心從南部的底比斯地區轉移到了北部的孟菲斯地區。第二王朝早期的國王繼續沿用“紅房子”,表明此時埃及國家的主要經濟任務是修建薩卡拉的墳墓和為居于下埃及的王室提供供給。而在國王塞克赫米布和伯里布森統治時期,國庫的名字又改回了“白房子”,這是因為伯里布森重新選用阿拜多斯為王室墳墓的建造地點,表明埃及國家的統治中心又一次南移。第三王朝時期的國王塞凱姆凱特統治時期,國庫名字變為“兩座白房子”,從而說明在這一國王統治之下,上埃及和下埃及重獲統一。
到第三王朝末期“紅房子”這一稱謂完全消失在文獻中,而“白房子”和“兩座白房子”則一直存在于古代埃及文獻中,表明這兩個稱謂最終成為代表國庫的專用術語。在古代埃及象形文字中,“白房子”的書寫形式在不同時期發生了一些變化,從而也為我們判斷其所屬的時期提供了直接證據。古王國時期國庫的象形文字形式只有一種,即只有表示房子和權杖的定符,但是其聲符卻沒有出現過。第五王朝中后期,前者比后者更普遍使用,而在第五王朝以后后者出現得比較普遍。使用這一象形文字符號的最晚一篇文獻是第六王朝初期的位于吉薩的大臣昂赫·哈夫(onu-eaf.qar)的墳墓銘文。
二、國庫的人員設置
古王國時期,“國庫監管者”和“雙國庫監管者”是國庫的最高管理官員。“國庫監管者”出現于第四王朝初期,直至第六王朝早期消失。而“雙國庫監管者”,首次出現于第四王朝中期,此后該官銜一直沒再出現,直到第五王朝中期,由維吉爾擔任后才再次出現。因此,第四和第五王朝時期,國庫由一位“國庫監管者”管理,第五王朝中期以后,他與維吉爾擔任的“雙國庫監管者”共同管理國庫。第六王朝時期,國庫僅由“雙國庫監管者”進行管理,因為第六王朝早期我們只發現了兩位“國庫監管者”的墳墓,而到了這一王朝的中后期,“國庫監管者”墳墓再未被發現,這表明,這一官職完全被“雙國庫監管者”所取代。
“雙國庫監管者”在第五王朝中期再次出現后,在孟菲斯地區共發現了37位“雙國庫監管者”,其中24位是維吉爾。而在發現的15位“國庫監管者”中,沒有維吉爾單獨擁有該官銜,卻有3位維吉爾同時擁有“國庫監管者”和“雙國庫監管者”的官銜。為此,海爾克(Helck)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可能說明“國庫監管者”是國庫的實際管理者,主要負責國庫日常工作,而“雙國庫監管者”是對國庫部門進行總體的監控和管理。根據前文所述,第六王朝以后“國庫監管者”消失,同時這一時期的“雙國庫監管者”中也有許多官員并不是維吉爾,那么這些由不是維吉爾擔任的“雙國庫監管者”可能取代了業已消失的“國庫監管者”的職責。
古王國時期,“國庫”(pr-ei)和“雙國庫”(prwy-ei)各自有一套管理機構。國庫的管理人員大多與記錄和計算的工作有關,他們在國庫管理人員中占較大比重。這些管理人員的官銜大多與書吏有關,即“國庫書吏監管者”[imy-r zv(w)pr-ej]、“雙國庫書吏監管者”[imy-r zv(w)prwy-ej]、“國庫書吏巡視員”(sei zv pr-ei)、“國庫書吏”(zvpr-ej)、“雙國庫書吏”[Zv prwy-ej(?)]和“國庫王室檔案書吏巡視員”[sei zv(w)0(w)(nw)nzwt pr-e]-]。而在整理官銜過程中,我們發現古埃及的國庫和糧倉(vnwt)往往共用一些官員,即這些工作人員可能同時在國庫和糧倉擔任相似的工作。例如,在第四王朝早期的官員派海爾奈菲爾的官銜中就同時出現了管理國庫和糧倉的官銜,即“國庫監管者”“國庫掌印者”(ery-siaw.t pr-e2i)和“王室糧倉監管”(imy-rvnw.t nb.t nt ny-sw.t)。此外,還有“國庫和糧倉的蓋印人”[utrn(w)vnwt-pr-ei]這樣的官銜。而在從事記錄的工作人員中也有這種情況,例如,“糧倉和國庫的書吏”(zv vnwt pr-e3i)和“王室國庫和糧倉書吏”(zv vnwt pr-e2i xnw)。
“國庫主管”(imy-ut pr-ei)和“國庫書吏巡視員”(sei zv pr-e2i)可能是“監管”(imy-r)等級之下最重要的官員。因為他們出現的頻率較高,到目前為止,共有6位官員擔任過“國庫主管”,7位官員曾擔任過“國庫書吏巡視員”,而擁有其他官銜的官員的人數一般不超過2位。這是因為等級較高的官員越有能力建造并裝飾墳墓,將他們的信息留存下來。擁有這兩個官銜的13位官員都屬于第六王朝時期,表明盡管第六王朝時期的“國庫監管者”已經消失,國庫由“雙國庫監管者”管理,但是單數形式的“國庫”(pr-ei)這一術語仍然用于較低等級的官銜中。“國庫巡視員”(sei pr-ei)在國庫中的等級低于“國庫主管”(imy-ut pr-ei),因為持有后一官銜的官員曾經同時持有“國庫監管者”這樣的高級官銜。目前我們只發現一位官員擁有“國庫主管”這一官銜,即卡伊·阿派爾(kai-opr)。這位官員生活在第五王朝時期,這一時期國庫管理官員官銜少有發現,它可能是“國庫監管者”和“雙國庫監管者”出現之前國庫管理體系中較重要的官職。
在國庫管理人員設置中也出現了“財產保管員”(iry ut)與“國庫”(pr-ej)聯系在一起的情況,即“國庫財產巡視員”[sei iry(w)ut pr-ej]和“國庫財產保管者”(iry pr-ei)。在阿布西爾紙草中,一位名叫尼瑪阿特印普(ny-maot-inpw)的“國庫財產巡視員”(ny-maot-inpw)與負責向神廟運輸泥磚的官員同時出現,但這位官員具體職司還未明晰。與nut (w)-urw相關的國庫官銜有“國庫計算巡視員”[sejnut(w)-urw n pr-ej]和“管理國庫的計算人員”[nut-(UrW)ir(yw)ut pr-ej],他們的職責可能是監管稅收的收入和花費。“糧倉助理”(xry-o pr-ei)可能是國庫管理體系中的低級官員,第一王朝.時期就已經出現。
王室與國庫的關系密切,在文獻中,pr-e3i(國庫)和XBW(王宮)經常同時出現。這一點可以從官員的官銜中得到印證:“王室國庫監管者”(imy-rpr-ej n XBW)、“王室雙國庫監管”(imy-r prwy-ej nxnw)和“王室國庫和糧倉書吏”(zv vnwt pr-eIixnw)。此外,還有pr-e3i(國庫)與國王名字一起出現的情況:imy-r pr-ei n Uwfw//Snfrw/Jd=f-Ro“胡夫/斯奈佛魯/杰德夫拉的國庫監管者”。關于王室國庫與國家國庫的關系,由于古埃及的財政制度并沒有明確區分出國家收支與王室收支的關系,所以王室的國庫似乎可以歸入國家的國庫之中。
三、國庫的職能
國庫是稅收的主要收集和管理部門,古王國時期描述國庫官員征集稅收的相關文獻缺失,但在第六王朝的維吉爾兼“雙國庫監管者”赫恩提卡(Khentika)在薩卡拉的墳墓壁畫上描繪了五個地區的管理者被赫恩提卡審問,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把全部的稅收都上交國庫,對于侵吞稅款的懲罰是既嚴苛又及時的。并且該壁畫還揭示出在國庫最高管理者“雙國庫監管者”以下,各地區還設有多名具體管理收稅的官員,并且最終收取的稅物都要一并繳入國庫,國庫是國家稅收的唯一合法管理部門。
在古代埃及,國王是全國土地的所有者,他有權賜予任何個人和機構以土地和財產,同時,國王有權要求受益人向國家支付各種各樣的稅收,包括一定額度的收成、牲畜以及為國家工程建筑提供勞役。古王國時期國家實行稅收的相關文獻并不多見,主要是帕勒莫石碑和一系列的免稅敕令。第五王朝時期的帕勒莫石碑不僅是已知古代埃及最早的王室年鑒,它也是最早的有關稅收的歷史記錄。帕勒莫石碑記錄了第一王朝時期兩年一次的為稅收而做的財產普查,而第二王朝國王哈塞海姆威統治晚期,進行兩年一次的普查被清楚的表述為“清點黃金并丈量土地”。第四王朝國王斯奈弗如(Sneferu)統治時期,牲畜開始成為普查的對象,到了第五王朝國王奈菲爾瑞卡拉(Neferirkare)統治時期牛和小型家禽也被列入其中。
此外,古王國時期一些免稅敕令,也充分說明了這一時期稅收制度的運行狀況。第五王朝國王奈菲爾瑞卡拉(Neferirkare)的免稅敕令就曾免除了寺廟人員的徭役,禁止任何人干涉祭司的活動,違者將處以極其嚴厲的懲罰,表現了國家對神職人員的保護。然而,古王國時期越來越多的免稅敕令加速了古王國的衰亡,這些敕令不僅使國家稅收銳減,而且還造成了國家工程勞動力的缺乏。第五王朝末期,中央政府開始進行經濟改革,以此增加國家收入,直至第六王朝時期,這樣的經濟改革都沒有停止過。
國庫是儲藏國家財富的倉庫。從字面意思上講,國庫(pr-ei)是“銀之屋”,即為儲藏財富的倉庫。國庫的收入主要有三種形式,即稅收、國家地產和手工作坊的產品以及遠征隊帶回的物品。由于國庫收入的多樣性,所以其貯藏物品的種類也很豐富,包括貯藏原材料和經過加工的產品,根據文獻記載,在國庫中登記并貯藏的物品主要有,食物、木材、石料、亞麻、家具和工具。關于國庫的主要職能部門倉庫的描述,從官銜“雙國庫倉庫保管人”(iry wja n prwy-ei)以及“雙國庫倉庫的保管人和書吏的巡視員”(sei zv(w)(i)r(y)wia n prwy-ei)中可以看出,經常與國庫聯系在一起的用于表示“倉庫”的術語通常是wia,但國庫中的倉庫具體貯藏何種物品,由于文獻的缺失,我們只能推測它很可能是儲藏非食品類的物品。此外,“供應品之地”(iz-ifa)也是國庫中的一個物品管理部門,第二王朝時期的印章上曾出現過短語“國庫的供應品之地”(iz-ifa pr-eli),而在第二王朝的最后一位國王哈塞海姆威統治時期的印章上也曾出現過短語“紅房子的供應品之地”(iz-ifa pr-jivr),從而揭示出“供應品之地”(iz-ifa)與國庫的關系密切。“供應品之地”(iz-ifa)并不是國庫中的普通倉庫,它是貯藏經過加工或為特殊需要而準備的食物。
國庫與糧倉(vnwt)儲藏的重點不同,國庫可能不貯藏谷物或數量很少,但需要說明的是,糧倉最早出現于第四王朝,因此,早王朝時期和古王國前期糧倉可能是國庫中的一個部門。第五王朝時期,當糧倉成為國家的一個獨立部門之后,貯藏谷物的職能才由糧倉獨立管理。
國庫不僅對物品進行貯藏,同時還對原材料進行加工生產,比如,油、面包、啤酒、亞麻布、肉、椰棗蛋糕等,這些產品一般都是供王室成員和官員所需。亞麻和油的生產和儲藏是國庫的一個重要職能,我們在相關文獻中發現了很多國庫對其進行管理的內容。根據古王國時期墳墓壁畫的描繪,我們知道,亞麻是古埃及重要的農作物,因此對亞麻的儲藏和加工就顯得尤為重要。第五王朝早期的維吉爾兼“雙糧倉監管者”“阿赫特一赫特普”(aut-etp)的墳墓銘文在描述織工工作時曾這樣寫道:“把(一些亞麻布)拿到國庫中去”;位于戴爾-埃爾-格博拉威(Deir el Gebrawi)的大臣扎烏(iow)自傳體銘文也曾記錄了來自“雙國庫”的不同種類的扎好的亞麻。而一些獻祭文獻中也經常出現ebs m prwy-ei“來自‘雙國庫的衣服”這樣的句子。油也是國庫管理的一項重要產品。根據阿布西爾紙草記載,mert油來自“國庫的行政管理”(prpr-eji)。國庫對肉類也進行加工和生產,第四王朝初期的一位“國庫監管者”派海爾奈菲爾(Pehemefer)的墳墓銘文提到了“牛脂之屋”(pr-oj)是國庫的一個附屬機構,它應該是生產牛脂的一個作坊。肉類產品可能在古埃及是較貴重的食品,超出普通埃及人的購買力,因此肉類產品鮮有由個人經營并在市面上銷售,而是由政府直接屠宰和加工。
根據派海爾奈菲爾的墳墓銘文記載,國庫還有生產面包和啤酒的作坊。面包的生產作坊包括磨面和烘烤兩個部門,磨面部門又被分為兩個分支機構,它們生產不同等級的面粉:一種是制作hda面包的面粉,另一種是制造bi面包的面粉。面包師也有兩種,分別是nh面包師和fsw面包師,至于二者之間的區別,我們不得而知。古王國時期,位于吉薩的坎尼尼蘇特(Kaninisut)墳墓壁畫對這兩種面包師有所描繪,在這幅壁畫中,他們正在向墳墓主人敬獻作為祭品的面包。而在派海爾奈菲爾的墳墓壁畫中,則對這兩種面包所加工的面包的功用有所描繪,即一種作為宗教祭品,另一種則是真正的食品,是埃及人的主要日常食物。啤酒的生產儲藏按地域劃分,下埃及的啤酒儲藏機構被稱為pr-vno Mhw,上埃及的啤酒儲藏機構被稱為是pr-vno xnwt。
國庫不僅征集稅收而且還對稅收進行分配。稅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稅為國家征集財富,強調的是“收”;而稅收分配則強調的是對征集來的財富進行“分”。在古埃及,國家財政的主要支出之一是政府工作人員的工資支付。“再分配之屋”(pr-ery-wib)與國庫的關系非常密切,第二王朝國王哈塞海姆威統治時期,這一機構就已經出現,但是它主要負責為王室服務的人員分配和工資發放。隨著王室土地增多,這一機構逐漸完善并成為國家的主要分配機構。在這個詞組中,單詞wib是其核心,意思是“轉移”,通常與產品分配管理有關。這一機構中的許多工作人員,同時也有“田地書吏”的官銜,據此推測,這一機構也有評估田地產量職責,并據此確定工資水平。
為國家工程和開采礦石提供所需也是國庫的一項重要職能,這項職能在大規模石質建筑工程不斷的古王國時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中王國時期的一篇文獻對國庫的這一職能進行了描述,這篇文獻是位于瓦迪一哈麥麥特(Wadi Hammamat)的國王森烏塞特一世(Senwosret I)統治時期的一段銘文。該文獻描述了國家各部門對礦石開采的供給情況,其中糧倉供應面包和啤酒,王室倉庫提供肉和家禽,國庫則主要提供一些工具和技術設備。新王國時期,監管國家的工程建設仍然是國庫一項重要職能,尤其對底比斯大墓地戴爾一埃爾一麥地那(Deir el-Medina)工匠村是其主要監管對象,國庫需要向工人支付口糧和工資。
古埃及人相信來世永恒,因此,他們的墳墓中存有各種祭品以備來世之用。王室成員和官員的隨葬品大多來自國庫,如上等的亞麻(idmy)、衣服(ebs)、熏香(sncr)、sfc油(一種專門用于祭祀的油)和軟膏(mret)。在吉薩胡夫金字塔西側的大臣墳墓中發現了一段對死去的王室獵犬提供祭品的記述,這段文獻簡短的描述了國庫為喪葬提供的物品:wi em=f qrs(w)=f rdy n=f qrs(w)=t m prwy ei id-my o wrt sncr rdy em=f"陛下下令為它安葬,并賜予它來自國庫的棺材以及上好的亞麻和熏香”。第六王朝官員卡伊姆森烏(kai-m-snw)墓銘文則記述了國王賜予他來自國庫的衣服(ebs)和軟膏(mret)。事實上,ebs mprwy-ej.“來自‘雙國庫的衣服”這樣的句式在官員墳墓銘文中經常出現。
國庫創建于早王朝時期,在古王國五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國庫的機構建制日趨完善,其職能主要有四個,即收取賦稅、貯藏實物賦稅、原材料加工和物資分配。國庫的上述職能揭示出它是古埃及最重要的資源管理和儲藏部門。而在國家行政部門中,資源管理和儲藏部門往往出現較早。因此,國庫作為最早出現的儲藏部門,始終是古埃及的基本行政機構。并且在整個古代埃及文明的發展進程中,國庫官員的頭銜變化很小,表明其機構建制相對穩定。
與此同時,國庫與其他行政部門的運行有著密切的聯系。古王國時期,埃及主要行政部門有國庫部門、糧倉部門、勞工部門、王室檔案部門和司法部門等。這些行政機構中,糧倉與國庫職能相似,都是物資儲藏部分。糧倉是第五王朝時期由于行政管理的精細化而從國庫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部門。除此之外,其他行政部門都是物資消耗部門,其中最直接的消耗就是工作人員工資的支付。并且,勞工部門的工作大都與建筑相關,它還需要國庫為其提供大量的建筑物資。據此,各行政管理部門的運行都需要國庫的配合,國庫為它們的有效運行提供了物資上的支持。
此外,國庫在古王國時期埃及國家行政管理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這主要基于國庫收取和分配稅收的職能。稅收是古埃及國家政權得以正常運轉的前提和保障,沒有稅收的支撐,政府的各個部門將無法正常有效的運轉。并且由于國庫具有對稅收進行分配的權利,因此說國庫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埃及的國家政策似乎并不為過。古王國時期,埃及國家的大量稅收被用于金字塔等王陵和拉神神廟的建造,這就揭示出當時埃及王權神圣化是其基本國策,拉神崇拜和來世觀念是其主流意識形態。
綜上,古王國時期,國庫是國家行政管理體系中最核心的部門,它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是埃及國家得以穩固繁榮的前提和保障。伴隨著埃及文明的演進,埃及國家行政管理體系日趨復雜,國庫的職能也因此愈加擴展,成為整個國家經濟體系的中樞。
[作者簡介]梁姍,東北師范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世界史。
郭丹彤,東北師范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世界史。
[責任編輯:杜敬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