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月娟
(江蘇省常熟市辛莊幼兒園)
摘 要:幼兒園的學習化區域活動是幼兒的一種有效學習方式,區域活動的設置使幼兒在學習中,主動性得到了發揮,個人的經驗、特點得以體現,嘗試用自主學習的教育理論來探索幼兒園學習化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構建主動、快樂的區域活動,讓幼兒從中學習、探究、積累經驗,讓幼兒在自主的學習化區域活動中思維得到深化,意識得到迸發,潛能得到釋放。
關鍵詞:幼兒;學習化區域活動;自主性
幼兒園學習化區域活動給幼兒構建了一個獨立自主的探究平臺。下面我就談談幼兒園學習化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的幾點策略。
一、材料的投放注重生活化
投放的材料要與幼兒生活有關,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并使幼兒將已有生活經驗遷移到學習化區域活動中。如在中班的美工區,教師提供了若干的空蛋殼。幼兒在游戲中可以嘗試在蛋殼上畫出美麗的圖畫,也可以利用美工材料來進行裝飾,如果不慎弄壞,破碎的蛋殼還能當作美工區的材料,如有的幼兒用蛋殼裝飾自己畫的圖畫,將蛋殼拼成有趣的圖案等,這不僅挖掘了蛋殼的價值,還在參與制作中增強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環保意識。可見,生活化的材料能夠賦予幼兒更多的游戲空間,讓幼兒充分“玩”起來,在與材料的積極互動中積累生活經驗。
二、材料的投放要有針對性
教師要在充分考慮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清晰地理解和把握階段性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材料,力求使材料能夠滿足幼兒現階段的實際發展需要。如大班的主題《春天的秘密》,在益智區中可投放貼花瓣、穿花片、春天拼圖等活動材料,滲透數的概念,在貼花瓣中,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圖形(圓形、橢圓形、三角形、半圓形)以及數字(1~10),幼兒在玩玩貼貼中逐漸掌握數的形成;在穿花片中,我們提供小樹、圖示、花片讓幼兒擺弄,幼兒在觀看圖示之后對照圖示穿花片,這不僅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觀察圖示中也培養了幼兒的閱讀能力與觀察能力。
三、材料的投放要有層次性
教師在活動區域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
1.注重年齡差異
區域活動的內容選擇要適應幼兒的年齡特征,把握活動內容的度。比如,同是“有趣的水”的科學區域活動,我們在小班、中班、大班投放的材料就不一樣。小班:提供不同的容器作為盛水工具,進行裝水和倒水的操作,觀察水的流動的現象。中班:提供水、菊花精、白糖、鹽、沙、石子、紅豆不同的材料,探索物體在水里的溶解現象。大班:布置小水滴旅行圖,在圖上標出小水滴的行程了解水的三態變化。在適宜的材料探索中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都體驗到了操作的快樂,更激發了學習的濃厚興趣。
2.關注個體差異
由于遺傳及后天教育的不同,每個幼兒的理解水平、動手能力均不盡相同。如幼兒在學習了“喇叭花電話”后,都有躍躍欲試的沖動,我就在區域中為幼兒準備了兩套材料,能力稍差的幼兒只提供三種不同的操作材料:剪刀、毛線、一次性杯子;而為能力稍強的幼兒除了提供以上三種材料外,還提供了塑料瓶、易拉罐、棉線、電線、吸管、鑰匙等材料。由于操作材料有層次,能力稍差的幼兒通過操作材料,把兩個一次性杯子口粘在一起就算把電話做好了,就在那里玩得不亦樂乎;而能力強的幼兒在操作材料后,總結出了這樣放在耳朵旁,聲音聽不清,就用電線、管子接了電話線,還用軟管把聽筒連起來。不同的幼兒在經過努力后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他們繼續探索的興趣。
四、材料的投放要有探究性
探索是一個不斷激發幼兒靈感、發揮幼兒創造性的過程。而那些能留給幼兒更多操作空間和創造空間的“半成品”最具有探究性。如給幼兒提供鐘面、時針、分針、數字等材料,讓幼兒自己拼裝出時鐘。這就是充分具有探索性的活動,因為在組裝時鐘時,幼兒要不斷地思考如何拼裝各個部件,數字怎么安排,時針與分針如何協調,如何讓各個部件活動起來等問題,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也就不斷進行了積極的探究。
五、材料的投放注重多功能性
在投放材料時要注重材料的多功能性,通過挖掘材料的不同玩法,引導幼兒玩出新的花樣,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如在建構區,教師為幼兒提供了造房子的各種積木,并結合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提供了皮尺、繩子、筆、記錄本等輔助材料。起初,幼兒僅僅用積木嘗試搭建各種造型的房子,一段時間后,單調地搭建房子使很多幼兒逐漸喪失興趣。教師便啟發幼兒借助輔助材料開發新的玩法,如利用皮尺和繩子比較房子的高矮,并記錄下來:在每塊積木上畫上不同顏色的點子,并根據提示卡上的內容造房子等。有了新的挑戰后,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操作興趣增強。
六、材料的投放要有挑戰性
我們在“分水果”中提供給孩子塑料小刀、蘋果、梨、橘子等切分活動的材料。孩子們對這些材料的玩法已經非常熟練了,他們能夠熟練地用小刀把蘋果和梨切開,把橘子一片一片分開。這些材料很難使幼兒在現有的動手能力和認知經驗上有大的提高。為此,我通過改變游戲的玩法來增加材料的難度,提高孩子活動的興趣。我創設了互動墻,墻上提示有“人數”,并在上面畫出相應的圖片。請幼兒根據“人數”來分水果;同時提供了不同的數卡,用彩筆在水果圖片上進行切分;對數橘子的幼兒來說,我則請他們在不掰開的情況下來數一數有幾片,并記錄下自己的方法。幼兒對這個新的活動玩法很感興趣,玩的人越來越多。同樣的材料,為何幼兒對它們的興趣反差如此大?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得出:材料缺乏挑戰性,幼兒是不太感興趣的,很難使幼兒在現有水平上獲得更大的提高。
投放材料永遠是個動態的過程,活動的材料是幼兒學習內容的載體。活動形式是讓幼兒自主操作,但老師投放的材料不能隨意,更應關注在投放材料之后,給予孩子更多的創造空間,成為他們發展的支持、合作、引導者。孩子的發展是我成長的背景和支持,孩子的發展是我永遠的追求!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