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水泉
(廣東省云浮市云安區石城鎮云星小學)
作文是學生知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體現,因此作文教學自然成了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不少學生對作文有一種畏懼心理,教師對作文教學也深感吃力,作文教學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學生對作文的要求理解不夠透徹,作文的范疇不在學生實際生活和感悟之內,教師對學生作文指導不足,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觀察等。那么,怎樣才能讓作文教學走出困境,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經過多年的摸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設置情景,激發興趣
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既要從內容入手,使學生有內容可寫,有話可說,又要注意教學手段、方法的趣味性。生動、有趣的情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題為“難忘的×××”“有趣的×××”作文課上,我設置了這樣一個情景:搶凳子。首先,我提前布置好場地,在教室空出一片空間,五張凳子圍成一個小圓圈,選出六位同學進行搶凳子比賽。第一步,六位同學隨著音樂圍著凳子轉,音樂一停,立即坐上凳去,未能坐到凳子的同學被淘汰,并撤走一張凳子,繼續上面的做法,能留到最后的為冠軍。其他同學在助威的同時注意觀察參賽同學的動作、神態,留意同學的語言和教室的氣氛。第二步,讓同學選擇剛才看到的最精彩的一幕說說,要求盡量說出比賽同學的動作、神態、場面、氣氛、自己心里想的(體會),同時出示一些相關的詞句給學生參考。第三步,學生充分說,教師指導糾正后,讓學生把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寫下來,并嘗試形成完整的文章。整個活動學生表演得很精彩滑稽,我在同學們的掌聲和笑聲中引導他們說內容、講人物、評動作、論表情、談體會,同學們口頭描述得生動形象。如,出現“全神貫注、忐忑不安、目不轉睛、快如閃電、鴉雀無聲、哄堂大笑、目瞪口呆、前俯后仰、呆若木雞”等生動形象的詞。這節現場作文課,使每個學生參與這次活動中,在熱鬧和諧的氣氛中感知、體驗,寫出來的文章既生動又形象,達到有感而發,讀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細心觀察,體驗生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作文用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只有細心觀察、體驗生活,寫起文章才會言之有物。為此,我經常布置學生觀察:在家中媽媽做飯時是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接著怎么樣;在學校的體育課中,同學們是怎么活動的;課堂里,老師是怎么做的,那些勤奮的同學是怎樣學習的,他們的動作、表情、語言、想象一下他們當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逛街時,看到的又是一番什么景象,自己的心情是怎樣的。我提醒學生事情有起因、發生、發展、結果。同樣,觀察有多種順序: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遠或由遠而近,由外到內或由內到外,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體或由整體到部分等。在觀察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將所見所聞在班中說出來,指導他們怎樣說得具體生動有條理,事情這么說,人物這么說,場景怎么介紹等等,對說得好的學生再加以獎勵。
三、加強積累,充實素材
《勸學》中說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積”就是積累的意思。因此,我在作文教學實踐中除了布置學生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在課堂上多匯報進行語言積累以外,還積極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多摘錄佳句美文。如讀一篇文章,可從中摘錄描寫人物外貌、人物語言動作的一些句子;在閱讀報紙、雜志、作文選時,可以從中摘錄一些寫景的句子,亦可從中摘錄諺語、格言、箴言、警句等,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經過分類,如景物描寫句可按季節分為春天描寫句、夏天描寫句……片段的摘錄,可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細節描寫等。另外,編寫提綱筆記和寫心得體會、寫日記也是積累素材的一種重要途徑,例如列小標題、列提綱、摘要點、寫讀后感等,引導學生逐步培養他們在生活中勤收集和處理信息的習慣和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并隨時記錄到自己的生活筆記中,從而積累寫作素材。
四、轉變批改,激起熱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鼓勵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寫出真情實感。因此,我們也不應該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學生的作文,因人而異地看待,不要吝嗇手中的高分,通過激勵和賞識來讓學生多次獲得成就感和成功感,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有一次,我為一個小文段寫得好的作文打了高分,那位學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在后來的寫作中,我驚喜地發現那位學生寫作積極性更高了。從此,只要學生作文有某些地方寫得好,哪怕是一句話,幾個詞語,我都給予充分肯定,大張旗鼓地表揚。在評改學生作文時,教師還可以多運用兩種方式:學生自評、交互評改。學生自改,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人。當然,老師在讓學生自改作文前應進行指導,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照題目,看自己的內容是否符合題意;其次,讓學生檢查文章的條理、詳略的處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實具體;再次,檢查是否有病句或錯別字。學生自改后,小組同學參與互改,讓同學在互改交流中,大膽發表自己見解。通過這樣轉變批改方式,既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又能從精批細改的繁重工作中適當解脫出來,成為作文批改的組織者和參與者。
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師在新形勢下敢于打破常規,積極學習,勇于創新,才能讓作文教學走出現有的困境,開創出一條高效的作文教學之路來。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