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雪蓬
(廣東省廣州市啟明學校)
摘 要: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教學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盲校小學語文教學更不能局限在課堂、課本里,而應該構建開放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習內容、形式和渠道,使盲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關鍵詞:資源;拓展;盲生;學習空間
一、問題的提出
盲校教師教育的對象是視覺有缺陷或有障礙的兒童,這些視障兒童由于視覺缺陷,他們認識世界80%左右的信息來源被切斷,與此同時使視障兒童觸覺、聽覺等得到強化和補償,僅生活在有聲的世界里,視覺障礙對他們的生活、學習以及自身的認識、個性的發展帶來很大影響。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發展的今天,為更好地補償視障生的缺陷,盲校語文教學不能局限在課堂上、課本里,而應該構建開放的教學模式,溝通課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教學資源,拓寬學習內容、形式和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因此,盲校教師要充分利用視障兒童多感官的補償功能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不斷拓寬他們獲取外界信息的數量和質量,使他們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但如何發掘、善用、巧用語文教學資源呢?又通過何種途徑和渠道去拓展視障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策略和建議。
二、充分挖掘各類課程資源,豐富學生語文學習環境
(一)巧妙利用教材課程資源
語文課本上有著豐富的學習資源。每一篇課文都是優秀的文本,教師緊扣教材資源提供的文本,創設出可感可觸的情境,讓視障生多讀多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如,在教學《郵票齒孔的故事》中,我竭力巧妙利用課本的故事,引申到盲生的實際生活中,自由說出齒孔在我們身邊的應用,因為盲生的體會很深,所以課堂上暢所欲言,這樣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探究活動中感悟、明理,使人格特性和個性思維獲得生長的廣闊空間。
又如,在教學《稱贊》時,在學生對課文內容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自由找喜歡的小伙們互相稱贊,去發現別人的優點,從中學會由衷地稱贊別人,同時我又提出要求“要用上禮貌用語,態度要大方。”學生很喜歡,其中一組小朋友是這樣說的“黃××,你好,你摸書的速度很快,我要向你學習。”黃某某說:“林某,你好,謝謝你,你在體育運動上表現棒極了,我也要向你學習。”這樣的口語交際,盲生的參與面廣,也使盲生的學習不僅限于文本的學習,能很好地學以致用,拓寬了學習空間,收效也很大。
溝通課與課之間的聯系,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找春天》一課時,盲學生由于視力缺失,無法用眼去觀察,對景物描寫的課文因沒有了形象性,故不太感興趣,也不容易理解,因此我結合學過的課文《春雨的色彩》的內容,給學生拋出問題:課文給你什么提示?有什么發現?盲生立刻有了話題,這樣經過溝通課與課之間的聯系進行思考而提出的問題,是很有思考價值的,對提高盲生的思維能力很有幫助。
此外,挖掘教材文本中的創新點,引導學生在了解課文的前提下續寫故事、編寫隱藏情節,或由課文延伸拓展到課外的立足點,尋找綜合實踐的主題,也能起到有益于學生思維發展的作用。
這樣在教學上巧用課本資源,使課本不再是冷冰冰的學習資料,讓視障學生的學習獲得了豐富的文化素養和生命體驗,情感不斷豐厚起來。
(二)善于使用教師本體資源
視障生的視力殘疾使他們的活動能力、活動幾率和活動范圍受到很大限制,視野不廣闊,學習只能通過“以手代目”“以聽代看”了解周圍的一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課程的建設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但同時教師本身就是具有智慧性、生命性和創造性的課程資源。
以下是我執教《日月潭》一課時的教學片段:
師:“老師上一年7月坐飛機到我國的寶島臺灣去了,那里可好玩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什么?”
生:“想。”
師:(出示在臺灣買的紀念品——檜木油,讓盲生聞一聞。)
師:(出示在臺灣買來的紀念品,讓盲生摸一摸。)
生:“我好想去。”
師:(出示在日月潭照的相片給低視生看。)
生:“哇,老師,你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
師:“到臺灣那里,我爬了有名的阿里山,那里有很多高大的樹木,有些樹的年齡達三千歲了,高50米呢,我還坐船游了聞名中外的日月潭……”
這樣,教師作為一種課程資源,由教師自身的生活經驗引入課文,拉近了“學生—課文—教師”之間的距離,令視障生更樂于質疑,樂于學文。教師充分發掘自身的經驗并恰如其分地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開闊了視障學生的視野,拓展了他們的課外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課文。
(三)充分運用學生主體資源
視障學生雖然失去了視力,但他們每個都是一個信息源,包括思維方式、認識水平、理解能力、語文素養、社會信息、生活經驗等。在語文教學中開發與利用這些資源,必將有效提高盲校語文教學的水平,極大提高盲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豐富與提升學生的精神世界。由于視障學生的社會、家庭環境不盡相同,每個視障學生都有各自的個性,有各自的長處,也有各自的短處。視障生通過與他人討論、互助等形式的合作學習,能夠超越自己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事物。
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紙船和風箏》一課時,我讓視障學生想一想:小松鼠每放一只紙船就會默默地對小熊說一句話,它會說些什么呢?你們把自己當成小松鼠想想你會說些什么?同學們興致很高。有的說:“小熊,以后再碰到有矛盾時,我會讓著你的。”有的說:“小熊,再有沖突時,我會想想我錯在哪里的。”有的說:“小熊,有問題時我會心平氣和地和你談談。”……這樣的說話訓練,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又讓學生在說話訓練中滲透了思想教育。這比老師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又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北京》時,在視障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先讓視障生當導游給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熟悉的地方,大家說得津津有味,有的介紹家鄉的海灘,有的介紹家附近的公園,有的介紹旅游的體會等等。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有提問,有補充,有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讓盲生把不同的信息帶給了其他同學,拓展了各自的語文學習空間。
三、活學善用校園生活資源,拓展語文學習空間
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也是視障生離開家庭踏入社會的第一步。校園是教育的主陣地,一草一木都浸透著育人的文化底蘊,充分發揮校園資源作用,能較好地拓展視障生語文學習的空間。
(一)巧用校園課外書籍
當前,一些視障生只注重課堂閱讀,較少主動閱讀課外書。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想要使校園的豐富資源充分發揮其育人作用,就必須把語文教學與之有機整合起來,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大部分盲生對認識新事物普遍存在著畏懼和膽怯的心理,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好課外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效提高盲生的閱讀能力。視障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大量書籍來獲得各方面知識,消除障礙,克服各種學習、生活上的困難,來實現缺陷的補償。美國著名的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在她的自傳書中說道:“書籍給我以樂趣和智慧。”教師在選擇課外閱讀物給盲生閱讀時,應根據所教文章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讓盲生不知不覺在移位中獲得知識。如學習了安徒生《賣火柴的小女孩》后,可指導學生讀《安徒生童話》;有學生說“學了課文《太空趣事多》后,我對太空知識著迷了,跑去圖書館借閱有關文章。”這樣得法于課內,得意于課外,才能有效提高閱讀能力,拓寬盲生的知識面。盲生因視殘程度不同、年齡不同,興趣愛好、思想認識、智力發展也不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做好圖書推薦,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學生學會自主選擇,篩選信息,根據需要積極地閱讀,鼓勵學生多讀好書,并積極倡導盲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圖書。
(二)獲取網絡媒體資源
盲校學生渴望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為了提高視障生的知識廣度和深度,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盲校添置了盲人電腦,視障學生可以通過盲人計算機系統中的語音服務器軟件和讀屏軟件,閱讀多種常用格式的文檔,憑借語音瀏覽器、語音電子郵件管理軟件和語音網絡文件下載軟件,為視障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互聯網上豐富的知識源泉,是學生取之不盡的素材庫。如果我們能合理地運用這些資源,可以拓寬視障生的生活面和學習面,充實學習源泉,為語文學習積累更多的素材。如,視障生可以通過電腦軟件聽閱新書,電子書庫,有聲讀物等課外閱讀。現代信息技術給了視障生全新的學習天地。
(三)拓展廣播、電視資源
視障生在語言發展中有個有利條件,他們通過語言獲得信息的需要比較迫切,比較注意傾聽別人的談話,包括廣播、收音機、電視等。因此,在學校里合理利用校園廣播站,通過豐富多彩的廣播站欄目,如:新聞、名人名言、歌曲等讓視障學生在課余也能獲取豐富的課外知識,同時廣播站工作人員為了寫好文章,寫好稿件,他們更自覺地揮筆撰稿,并主動找老師指導修改……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濃厚多了,寫作能力也提高了,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文,有的還獲得各級各類的作文比賽獎項。
四、挖掘社會、家庭生活資源,增加語文實踐學習機會
語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生活是語文的源泉,是學生增長見識、滋長創造力、培養社會責任感的廣闊空間。
盲校語文教學要突破教室,走進大自然,走向社會,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尋找學習資源,并生成獨特的體驗。旅游、參觀、訪問、調查都是學習語文的形式,如開展學習活動:家鄉的傳統習俗習慣、城市變化、去超市買東西等;盲生為了完成活動內容,主動找家長了解,上網搜索,把資料記錄下來,回來后與同學一起交流分享,這樣把語文學習引向社會生活與實踐,把社會生活與實踐融入語文學習,為盲生創造性學習開辟廣闊的空間。視障生的視野不限于教室、不限于校園,而與家庭、社會相通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明顯提高了。開放式語文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盲生的知識面更廣了,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
總之,我們盲校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樹立“教人”觀念,關注盲生發展的心理需要,研究和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開拓各種學習資源,為視障學生的語文教學提供更加廣闊的時空世界。
參考文獻:
[1]王明澤.盲校教育學[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12.
[2]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3]崔允鑊.校本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