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櫻桃園小學)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一個人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他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大有好處。所謂閱讀習慣,就是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而然地拿起書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寶貴財富。
一、良好閱讀習慣的教育分析
1.魯迅先生曾經告誡少年朋友:“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采蜜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而如今,許多大作家一談起之所以“成名立家”,無不同聲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時期多看了幾本書。可見,多讀書能提高語文能力是古往今來人們的共識。然而名人名家樸素而富有哲理的話,也給了我一個啟示:僅靠課本上數量有限的幾篇文章,怎能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漲的孩子們?豈能培養出視野開闊、知識豐富、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跨世紀人才?這就需要學生大量的閱讀,只有大量閱讀才能拓寬孩子的知識面與視野,才能學會在知識中提取信息。
2.行為變成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小學正是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候養成的習慣終身受益。
二、閱讀習慣現狀的分析
我們學校有一大部分的學生都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由于他們的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無暇顧及孩子,讓他們給孩子檢查作業都難,至于監督孩子讀書,更是天方夜譚。為此我調查過學生的讀書情況。就我所任教的班級來看,大部分學生喜歡看一些漫畫、笑話、探險故事等。很少有學生主動去閱讀世界名著、經典書籍等。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了休閑和娛樂的書本上,并不能真正達到拓展閱讀的目標,更不要說對學習有幫助。
因此,養成課外閱讀習慣是刻不容緩的事情,需要家校聯合起來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
具體措施:
結合本學期我們學校的一個教學亮點“晨誦·午寫·暮讀”,為學生制訂了一個學習計劃,早上誦讀優美的經典古詩文,晚上回家進行暮讀,并填好暮讀記錄表。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只有對感興趣的事情才會樂意去做,才能順利地完成,讀書也一樣,只有樂意自覺去讀,閱讀的習慣才能慢慢地養成。在此期間,我結合學校的暮讀計劃,首先對孩子們進行了一個小小的調查,以便了解孩子最感興趣的是什么,針對他們的興趣來推薦不同的書籍,這就需要家長的配合。我們在開學初的家長會上,就向大家介紹了我們學校“晨誦·午寫·暮讀”的目的,希望家長認真配合我們的工作,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學生每天晚上會回家進行暮讀,家長認真填好暮讀記錄表。我會根據每周孩子的記錄表進行一次讀書交流會。學生可以當一次小老師,把自己的知識與大家分享,每為大家分享一次自己讀書獲得的知識,就獎勵知識勛章一枚。周周評,月月評,累計達到十枚,就能成為班里的讀書之星,在班里的展示欄進行展示,孩子們的興趣愈發高漲。
2.利用學校的圖書角。走進我們學校,可以充分感受到我們是一個書香校園。引領師生走進書海,品讀書香,使讀書成為一種樂趣,成為一種生活需要,讓每一個孩子能時刻浸潤在書香當中,在校園里享受到美麗的書香人生,學校的圖書室、每樓層的圖書角,到處書香四溢。走進我們學校,就走進了書的海洋。豐富的書籍,給學生帶來了精神食糧,課余時間孩子們都會跑到圖書角或坐或立,靜靜地品味讀書的樂趣,成為我們學校一道最美麗的風景。
三、取得的成效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施,大部分家長都非常支持課外閱讀,認真填寫暮讀記錄表,并把自己與孩子共同讀書的感受寫下來與我一起分享。通過家長的讀書心得,我了解到很多孩子現在回到家不是玩電腦、看電視了,而是拿起課外書靜靜地讀書,父母很高興看到孩子的變化,也被孩子所感染,在飯后和孩子一起閱讀,并把自己的心得與孩子交流,孩子和父母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很多孩子也漸漸地喜歡上讀書,課余時間教室里、走廊上不再是打鬧的孩子們,他們有的跑到圖書角拿起自己喜歡的書靜靜地閱讀,有的在教室里閱讀自己的課外讀物,還有的孩子在相互交流他們所知道的內容。看到這一幕,我非常感動,感動于孩子們一點一滴的變化,感動于孩子們慢慢地喜歡上與書交朋友。希望孩子們繼續堅持下去,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