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紅
(廣西柳州市柳江區拉堡第二小學)
自從20世紀60年代英國學者東尼·博贊發明思維導圖后,它就被人們當做了“終極思維工具”。它常常被運用于各個認知領域,如用于記憶、寫作、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習技巧等。根據思維導圖的特點,我們也可以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這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記憶力、閱讀和習作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下面,我結合教學中的一些實例,談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運用思維導圖,提高閱讀概括能力
小學生從低年級進入中高年級后,其想象力、空間感、整體感都有所提高,分析能力也有所增強,因此課標對中高段的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更好地達成這些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
如《東方之珠》一課,我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主要介紹了香港這個繁華的都市,品味“總—分—總”的構段方式的妙處。我首先讓學生思考:課文開頭寫什么?結尾寫什么?中間部分又寫什么?在這一環節中,先讓孩子們閱讀文本,然后分小組合作學習,找出關鍵詞。孩子們樂此不疲,很快找出了關鍵詞,如“南大門、迷人的沙灘、著名的海洋公園、繁華的街市、東方之珠”,接著讓孩子們根據找到的關鍵詞繪制思維導圖,再根據思維導圖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就很容易了。完成這一環節后,我再讓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把沙灘的迷人、海洋公園、街市的繁華寫具體的?”學生繼續找出二級、三級關鍵詞,分支羅列,完善思維導圖。然后選出代表在班上展示匯報,小組成員互相補充,形成整篇文章的結構框架圖。最后我在孩子們繪制的思維導圖上進行點撥:“課文哪一部分寫的文字比較多?”孩子們很容易看出是中間部分,此時再順勢指導:開頭和結尾文字較少,是概括性的描寫,叫“總寫”,中間部分是具體的描寫叫“分寫”。這樣“總—分—總”構段方式的教學水到渠成,學生易于理解掌握,也為今后的學習用這樣的構段方式寫作打下了基礎。
課堂上,孩子們成了學習的主人,通過合作完成思維導圖,把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同時訓練了學生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
二、運用思維導圖,提高說話習作能力
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而學生的語文素養概括起來就是四方面的能力,即“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說”和“寫”的能力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顯得尤為重要。要提高學生“說”和“寫”的能力,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二年級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水果時,讓學生先畫出自己喜歡的水果圖案,并在旁邊寫上一級分支的詞語(如西瓜、葡萄、香蕉等)。接著引導學生深入二級分支關鍵詞(形狀、顏色、味道)。然后更深入地拓展三級分支(如:橢圓的身體,像……,彎彎的,像……;青綠色的外皮,上面還……;紅通通的瓜瓤,上面還……,甜津津、酸甜酸甜的等等)。最后我再引導學生看著思維導圖進行說話訓練。由于有了思維導圖的幫助,說話練習的難度大大降低,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說話的欲望也變得強烈起來,從而提高了學生說話的能力。
又如,在教學三年級學生描寫“家鄉的秋景”時,我首先在導圖中央寫上“家鄉的秋天”,然后羅列出一級分支(開頭、正文、結尾),接著引導學生學習“總—分—總”的構段方式,先總寫開頭。“開頭怎么寫”,學生展開討論,然后全班交流。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整理,深入二級分支的關鍵詞:“家鄉的秋天景色迷人!那里有……天空,……小河,……的田野”。接著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分寫“正文”?結合學生的討論,我整理出正文部分二級分支關鍵詞:天空、花草、樹木、小河、田野等。再圍繞這些景物進行思考:“這些景色都有什么特點?如何把這些特點寫具體?”學生拓展思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聯想,我再梳理三級分支的關鍵詞“藍晶晶、一碧如洗、大雁南飛、菊花盛開、落葉飛舞、清澈見底、稻谷金黃,豐收樂開懷”等等。“結尾”又該如何總寫?學生討論,教師整理板書:抒情點題。
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說話和習作教學,不僅能克服學生無話可說可寫的問題,而且能幫助學生構建出文章的邏輯框架,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幫助學生更輕松地完成說話和習作,增強學生說寫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從此把習作難題變成一件輕松而快樂的事情。
三、運用思維導圖,提高背誦復述能力
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有很多優秀的詩文要求學生背誦和復述。這些學習往往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如果能借助思維導圖將各種枯燥的信息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有高效組織性的圖畫,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生背誦和復述的能力。如前面提到的《東方之珠》一文,課文很長,學生背誦起來有一定難度。我就結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分散記憶,抓住思維導圖中羅列的關鍵詞,逐段突破,化難為易,降低學生的畏難情緒。學生還能舉一反三,提高背誦和復述的能力。
四、運用思維導圖,提高整理復習能力
在語文復習時,通常有很多零散的知識點讓學生感到無從把握,難以記憶。運用思維導圖,就能很快地建立起這些分散知識點的聯系,從而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如,在進行期末復習時,我就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對本學期認識的人物進行復習。先在思維導圖的中間寫上一級分支(本學期認識的人物),然后回憶課文中學過的人物,梳理出二級分支(哪吒、越王勾踐、雷奈克……),最后引導學生思考:他們都有什么精神品質?梳理出三級分支的關鍵詞(哪吒:除惡揚善、機靈果敢;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憤圖強;雷奈克:善于觀察、善于實踐……)。這樣的思維導圖,學生一目了然,方便記憶。還可以讓學生按單元整理本學期學過的易錯字、形近字等。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生既復習了舊知,又提高了整理復習的能力,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實踐證明,思維導圖作為語文學習中一種不可或缺的學習方法,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具創造的特質和生命的張力。
參考文獻:
張升美.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2016(24).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