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克龍
(四川省江油市三合鎮中心小學)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積極地去體驗、構建知識。那么,信息技術在此過程中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有機整合,就會使數學教學生活化,容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地數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課題教學
信息技術能在數學教學中給學生提供產生和豐富學習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在自己閱讀、探索、思考、觀察、操作、質疑和創新等認知過程中很直觀形象地獲得知識,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愉悅的生活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因材施教,讓數學課堂教學散發著生命的活力。
一、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整合運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積極的情感和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大動力,針對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營造一個和諧、民主、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才能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情趣。學生才能積極思考,敢于提問,大膽創新。信息技術的開發利用,給數學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給情境創設帶來了方便。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中,我就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課件資源,演示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直觀形象的裁剪、平移、拼貼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從而很快很容易知道了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拼成的長方形的寬;學生由于知道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是:長×寬,那么他們就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底×高。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直觀作用,遵循學生的思維特點,給學生提供熟悉的模型和生活場景,讓學生積極去體驗探索的過程,這樣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構建,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整合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人的最大創造就是大膽懷疑、提出猜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培養學生質疑、反思的探究學習習慣。“最精湛的教學藝術,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不能養成“唯書是信,唯師是從”的不良學習習慣,這樣會限制學生創造力的發展。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生動形象的課件,給學生提供材料和生活情境,演示過程,讓學生自己發表見解,注重討論交流,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問題的解決。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植樹問題”中,我制作了課件:兩頭都栽,一條道路長30米。每隔3米栽一棵,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同學們很快算出10棵,我立即問:對嗎?好好想一想,現在請大家看屏幕,老師在30米的一側路旁來栽一下,看看到底一邊能栽幾棵。真實的場景再現幫助了學生打開思路去想問題,結果學生明白了先前為什么錯了,這節課數學課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達到“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的教學目的,迸發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培養了學生創新和探究數學的能力。
三、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整合運用豐富了課堂教學,讓學生學得輕松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向40分鐘要質量,教師要把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就要通過信息技術的多媒體直觀演示,使學生深刻清晰地理解題意,并順利靈活地掌握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如,在教學“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時,課堂練習的時候,我創設了一個只有長方形身子的機器人的畫面,然后給他戴上三角形帽子,裝上梯形的手,安上三角形的腳。每個圖形都有數據條件,讓學生先互相討論,再說說你能算哪些圖形的面積,再把能算的部分依次移除,算對了就安上機器人的帽子、手、腳,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如果學生算錯了,就不安,在這里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根據兒童特點,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達到了輕松愉快中學習新知識的效果。
又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知道圓的面積S=πr2,也不僅僅要學生會應用這一個面積公式,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白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得來的,于是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探究“化圓為方”的過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教材中的文字、圖片用動畫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親眼體驗將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32份后拼成圖形的情況,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讓學生仔細觀察。化難為易,這一經歷過程會給學生帶來探索的體驗,實踐的機會,創新的嘗試,也正是這一過程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無限的生命活力和趣味。
總之,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整合運用,改變了課堂教學,這一變革必將使課堂教學帶來深刻變化,因此,在如今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數學課堂教學的結合,將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形象生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會大大增強,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生的思維就會綻放出絢爛的火花,我們的數學課堂就會永遠充滿生命的活力。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