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君
(廣州市越秀區煙墩路幼兒園)
摘 要: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背景下,提出如何把握“音樂的原本性”開展幼兒園歌唱活動,并結合實例說明了該策略的方式和成效,讓孩子在原始的狀態中,用心靈去感受音樂之美,創造和表達藝術之美。
關鍵詞:歌唱活動;音樂的原本性;教學目標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活動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美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感受、表達”是藝術教育的核心,如何讓幼兒在歌唱活動中得到充分的感受和體驗,成為活動的主體,是我們最重要的關注點。
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原本性”是其核心教學理念。在拉丁文中對“原本”的解釋為“屬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點的,適合開端的”。而其中原本的音樂也絕不只是單純的音樂,它是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是一種人們不僅是作為聽眾,而是音樂的共同創造者和演繹者,必須自己親身參與音樂。
基于以上兩者的優勢結合,如何將幼兒園歌唱活動有效開展,并能把握好“音樂的原本性”呢?
一、分析素材,抽取音樂元素制定教學目標
(一)分析歌曲,抽取音樂元素深度剖析
1.音樂元素類別
音樂的基本要素由音的長短、音的高低、音的強弱、音色組成。
2.歌曲中的音樂元素的分析
在基本要素里包含節拍、節奏、休止符、旋律、樂句、樂段、速度、力度、句首重音、強弱規律等音樂元素可以進行提取。
3.歌詞的分析
在歌詞分析方面,我們可以關注到歌詞內容、咬字、歸音等元素。
4.曲式結構、歌曲性質的分析
在特色歌曲中,我們可以關注到有幾段歌詞的,曲式結構及歌曲風格上進行分析。
(二)基于幼兒現有水平制定教學目標
1.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合理選擇歌唱作品
幼兒歌唱作品的選擇,應從幼兒的角度出發,特別是音域、節奏、節拍等方面考慮,是否適合年齡特點。
2.選擇歌詞健康的歌曲為素材
歌曲可以選擇多元化,但要避免成人化的歌曲,特別是情愛方面的歌曲切忌慎用。選擇的歌詞內容必須是健康向上的,必須貼近幼兒的生活。歌詞的內容只有讓幼兒所熟悉以及理解并且能夠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幼兒才可以用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去演唱歌曲。
3.基于幼兒的經驗水平制定教學目標
由于幼兒園教學活動是沒有固定教材的,通常都是教師自行尋找定下教學目標,這樣會使孩子們的活動沒有連貫性,音樂的知識點沒有支撐點,所以在目標制定前,不能只完成分析歌曲,找到音樂元素之后就設定目標,應根據本班幼兒的經驗水平制定適合的教學目標。
二、融合元素,體現音樂的原本性開展教學
將音樂元素具體分析后,圍繞三個“W”進行全方位設計,融入整個活動中,體現音樂的原本性。
(一)“What?”——這是什么活動,確定教學目標
每個活動都需要有目標,在開展前要確定,開展中可以調整,結束后需要反思,但都必須圍繞一個目標,不能一個環節是感受強弱,下一步就感受快慢,需要時刻問問自己這是什么活動,有沒有將其目標貫穿其中。
(二)“How?”——我們是怎樣做的,理清活動過程
“原本性”的特點是什么?——音樂活動不是技巧,我們的對象是幼兒,所以必須考慮如何更有效地實施給孩子?我們是怎樣做的,活動過程中每一步都能基于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實施。
三、巧妙設計,把握音樂原本性的關鍵要素
(一)貫穿審美意識,突出活動的音樂性
歌唱活動中如何體現出是音樂活動有別于其他學科活動呢?我們要把握住什么?在游戲中,我們是如何融合這些元素的?老師們剛剛體驗到什么了?(小黃雞:語言、肢體,非常吻合的;貪吃蛇:動作與音樂完全吻合;老狼:聽辨音高成為游戲非常巧妙。)
(二)結合藝術之美,體現活動的綜合性
隨著科學的發展,將藝術劃分得越來越細,不是單純用嘴唱,它是一種綜合的藝術之美,可以一邊唱一邊跳一邊用樂器演奏。奧爾夫指出:原本的音樂是什么呢?原本的音樂決不是單純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所謂“綜合”,不是把各領域融入進來就是好的活動,音樂不是以單一的形式存在的,這是人類本來的狀況,是原始的,也是接近人心靈的,因此可以說音樂是綜合的藝術。
(三)創設表達空間,提供活動的即興性
孩子具有對音樂的天然創造性,通過簡單的即興演唱、即興演奏、即興表演,用音樂去挖掘、去創作、去發揮想象力。音樂作為時間過程的藝術,它的存在緊緊依賴于人的創作活動。教師應創設表達的空間,在活動中創設此環節,提供孩子即興表達的機會。
綜上所述,我們拿到素材要先分析,提取音樂元素后,圍繞著一個目標設計活動,在人人參與、愉快、原始的過程中感受體驗音樂的快樂,在歌唱教學活動中體驗音樂原本性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張郁.兒童歌唱教學與訓練[D].華北師范大學,2007.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