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劍鋒
(湖南省安化縣清塘鋪鎮完小)
摘 要:孩子就是民族的未來,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一切從有利于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反思過去的做法,刪減不利于孩子發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他們的需求,給孩子真正需要的關愛,向孩子們學習,創設符合孩子發展需要的課程、環境、區域,讓課程回歸孩子的經驗,提供孩子操作的機會,讓孩子通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來獲得經驗,讓孩子自主參與,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探索,成為生活、學習、游戲的主人。
關鍵詞:情境;幼兒;語言能力
眾所周知,語言是人類社會的產物,是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標志,是人們相互之間交換思想、傳遞感情的工具。嬰兒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具備了發出各種聲音的器官,然而,如果沒有適當的條件讓他們進行活動,沒有社會交往的環境使他們獲得不斷練習的機會,盡管有了完善的發育機構,也是不可能會說話的。“狼孩”的事例就是有力的證明,說明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而情境的創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一、創設寬松、愉悅的環境,激發運用語言的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支持和引發幼兒表達的欲望,為每一個幼兒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這就要求教師努力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愉悅的語言情境,讓幼兒在這種情境中引發情感的共鳴,使幼兒樹立運用語言交流的自信心,能夠促使幼兒樂于說、敢于做,發自內心地去表述、交流。如,中班語言《小熊請客》中“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小動物來給小熊過生日呢?”讓孩子們能暢所欲言,再來“那你們知道它們分別會給小熊送來什么禮物?”更激發了孩子們討論的熱潮,然后老師與小朋友一起討論小動物應該會送什么禮物,讓幼兒在交流中了解動物的喜好,后來再由每個孩子送出祝福話語……幼兒在這樣自由寬松、愉悅的氛圍中爭先恐后、各抒己見,充分運用語言來表述對送禮的看法和對小熊的祝福,鍛煉口頭表達能力,體驗分享了生日的快樂和送祝福的喜悅,同時也養成了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以及對朋友的關愛,樹立了運用語言交流的自信心,激發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欲望和樂趣。
二、組織多樣的活動,提供運用語言的機會
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教師應選擇形象、生動的教材,運用多種方法和策略使幼兒在教師提供的真實而豐富的語言情境中,運用多種語言交流、操練、擴展自己的語言經驗。如,在《誰會》這一課中,首先我以“看動作猜動物”激發幼兒想說的興趣,然后以討論的方式引導幼兒回顧以往經驗,有條理地組織語言回答;以“問答歌”形式讓幼兒學習、理解兒歌;整個教學活動形式多樣,氣氛活躍,創設了多種語言運用情境,讓幼兒有想說、敢說、喜歡說的愿望和動力。
三、開展有趣的游戲,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他們最為喜愛的活動。通過有益的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教師要經常帶幼兒玩一些口頭游戲、智力游戲、表演游戲和促進人際交往的民間游戲、促進幼兒口語發展的活動區游戲,可是幼兒語言能力得到良好發展。如,角色游戲“過家家”中,在游戲中幼兒說得不恰當的地方,教師及時糾正并讓幼兒再學說,又培養鍛煉了幼兒的組織表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四、結合日常的生活,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幼兒的生活離不開語言,幼兒語言的學習離不開生活。在生活中挖掘學習內容,是語言教學的好方式。如,點名時,我們不讓幼兒枯燥地叫聲“到”,可以請被點名的幼兒說話或玩數字接龍游戲等;自由活動時培養幼兒一些基本動作外,還可組織幼兒玩一些與同伴交往的游戲;遇到什么問題教師可啟發幼兒協商解決;餐前安靜時間可以向幼兒介紹當餐食品名,啟發幼兒說出吃這些東西的益處,這樣不僅讓幼兒懂得不能挑食、不浪費糧食,等等。久而久之,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創造力、觀察力、想象力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五、捕捉教育的契機,滲透語言能力的培養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教育是無處不在的。幼兒的學習往往從興趣出發,如有一次,小朋友問我:“老師,怎么有的蝌蚪有腳,有的沒有腳,有的有兩只,有的有四只啊?”聽到這我感覺到孩子們的觀察是專注又細致的,好奇心是強烈的。于是我抓住這個課題,先讓孩子們去自由探索,再找到了小蝌蚪進化過程CD和《小蝌蚪找媽媽》故事與幼兒交流、學習,解決疑難,為更生動地體現將其進化過程做成了窗飾展現給孩子們。
總之,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離不開運用情境的創設。情境,幼兒語言能力升華的起點。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規律,靈活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創設豐富多彩的語言運用情境,讓幼兒愿意講話并能清楚地表達,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真正做到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的應答。
參考文獻:
[1]呂麗琴.如何培養幼兒語言運用能力[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4).
[2]徐妍.談游戲對幼兒智力發展的重要作用[J].新課程學習(上),2011(4).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