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明
(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新圩鎮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為學生進行其他課程的學習提供了便利,同時在提升小學生的整體語言表達能力和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是這樣描述的: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主體的差異性,針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出啟發性的語文教學問題,從而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創新思維,真正使小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為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奠定基礎。在本篇文章中,我通過分析三種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打造模式,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新的指導。
一、在引導質疑中打造高效課堂
在小學語文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質疑。所謂的“質疑”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前、課堂教學中和課堂教學后分別要有所思考,并對老師所講述的內容進行消化,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聆聽教師和同學的觀點,從而真正貫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人教版)《窮人》這節課的時候,由于本次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學會本課中的基本生字詞,找出文章中描寫環境的句子,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漁夫夫婦所具備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窮困的悲慘境遇,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分析能力。在本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都要引導學生進行“質疑”。首先在課前的預習中,教師指導學生根據預習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我們現在所說的窮人的含義是什么呢?那本篇文章為何要用窮人來做題目呢?”其次在課堂進行過程中,學生要針對教師的講解提出質疑,即“課文中到底寫了哪些窮人呢?文章中的兩次‘沉默的含義有何不同?”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解決,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貫穿全文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從而在解決學生質疑的過程中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二、在激發興趣中打造高效課堂
在小學教育階段,由于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還沒有完全成熟,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針對特定的教學主題給學生插入興趣性強的圖片、音樂或者視頻,不斷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從而營造一種快樂、和諧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為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例如,在講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人教版)《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的過程中,因為本節課的教學實踐目標是使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掌握課本中的生字詞,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體會文章中語言的嚴謹性和準確性,從而培養學生保護地球、愛護環境的意識。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播放一些地球上資源的圖片,然后再播放《保護地球的宣傳片》,從而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興趣,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最后引導學生學習本課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即“通過給學生展示出地球遭到破壞的相關數據,從地球的渺小、自然資源有限和目前人類無法移居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使學生明白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所以我們只能去保護她”。學生經過學習形成新的思考并在生活中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去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地球,提升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
三、在自主學習中打造高效課堂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引路人,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師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出新的問題,思考新的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最后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總結,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真正做到語文教學中的“以學生為本”。
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人教版)《匆匆》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讀一些重點句子讀出自己的感悟,從而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優良品質。在進行本課實際教學中,教師先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語速閱讀本篇課文,使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問題,即“文中作者所說的‘匆匆指的是什么呢?文章中哪些句子是表達‘匆匆的含義呢?文中寫作的具體線索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以前學過的關于時間流逝的詩句有哪些呢?整篇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呢?”教師引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尋找合適的答案,并在同伴之間進行分析討論,理清學習的思路,并解決這些基本的問題。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之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分析,總結學習的規律,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在小學語文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組織新型的課堂教學活動,如“引導提出質疑教學模式,興趣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模式”等,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課堂參與能力,促進語文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翟福艷.經典的課堂 精彩的人生:淺談六年級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下),2014(3).
[2]張霞.改變教學策略 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吉林教育,2012(1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