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詠梅
(甘肅省蘭州市酒泉路小學)
摘 要:書法藝術是我國幾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東方藝術精神的濃縮與象征。作為學校,作為教師,向學生傳授這一傳統藝術,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書法教育,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模仿力,還能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藝術素質。在對他們進行書法教育和傳統文化洗禮的過程中,使他們繼承傳統文化,為傳承和發揚中華書法藝術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重抓基礎;準確示范;激勵情趣
“書法,是中華藝術的最高形式之一,服務于傳達思想的意圖,同時也展現出了線條的抽象美?!苯逃俊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特別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美術課以及歷史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漢字和漢字文化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載體,以其獨特的形態、深刻的內涵享譽世界語林,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教育學生繼承漢字文化和漢字書寫文化是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
書法課程應作為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同時是在小學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舉措。“識字與寫字”是“新課標”的學段目標內容之一,新課標指出,寫字要求“按筆順規則”“注意間架結構”“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這些目標如有書法課程做配合,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新課標還要求學生能夠“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這一目標的實現,完全可以借助書法課程的優勢。也就是說,書法課程應在漢字書寫訓練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文化熏陶。學?;谶@樣的認識,將每周一節的寫字課和軟筆書法教學結合起來,聘請專業教師進行軟筆書法教學。經過近四年的實踐,書法教學已初見成效。
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切入點,加強書法基礎教學
傳承祖國傳統文化,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深刻的體現?!叭f丈高樓平地起”,可見基礎的重要性。怎樣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使之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我校把書法欣賞和書法基礎教學相融合,以書法名家的趣聞軼事為切入點,通過教師講故事、播放相關視頻,引領學生走進書法藝術世界,感受中華傳統藝術的魅力,結合年段特點確定各年級書寫練習的內容,包含中華傳統禮儀和中華美德等,讓學生天天練寫字,天天學做人,使習字與育人有機融合。這是書法入門教學中最為關鍵的,尤其對小學生而言,他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接觸毛筆的機會并不多,因此,最直觀的視覺、聽覺對他們尤為重要。其次,小學生運用毛筆的基本能力也較差。在教學中,學校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制定出不同的教學計劃,采取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基礎教學。如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他們剛接觸毛筆,對他們主要進行執筆法、腕法及身法等的訓練,使他們能夠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并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對于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在培養他們的書寫習慣基礎上,學校則把教學重點放在筆法的教學上。理解并掌握用筆方法,不僅直接影響學生是否進入書法藝術大門,而且直接影響他們今后的書法水平高低,所以在教學中來不得半點馬虎和遷就,而應該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小學高年級學生,由于他們在毛筆書寫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及他們對字體的不同喜好,讓他們有目的地臨摹一些歷代名家的字帖,在臨摹的過程中,要學會思考,認真領會名家在筆法、結構等方面的精妙之處,以達到使自己不斷提高的目的。
二、緊密聯系素質教育,以“書”傳“文”
書法教育的載體是書寫,書寫(書法)是一門藝術,是人的基本技能,因此說書法(寫字)教學也屬于藝術教育。而“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內容,同時也是德育的重要內容。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完善人格的重要時期,寫字教育對提高學生科學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起著直接作用,對學生意志的磨煉、情操的陶冶、良好習慣的形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開發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們把學生的習字過程看作品德情感滋養的過程,潤物無聲地對學生進行品德情感的熏陶。要求學生讀帖要做到三讀:讀內容、讀筆畫、讀間架結構;悟理要做到三悟:悟字品人品、悟思想情感、悟做人道理;臨摹要做到三要:要動腦想、要動手寫、要學做人。每堂課講一個小故事,如顏真卿維護大唐統一的高風亮節、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氣概等,讓學生去感悟著名書法家正直、忠烈的品格以及“心正、筆正”的人生態度。
在教學中,我們采取多維度的美育方法。首先是培養品德美,重視通過書寫內容的選擇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啟迪熏陶,如寫名言警句,可以懂得做人的道理;寫一段優美的詩文,會激發愛國主義的情感。其次是培養形態美,引導學生自覺過“三關”,即筆姿、坐姿、寫姿關,基本筆法關,良好行為習慣關。讓學生在持久地練習中領悟坐姿端正的平穩美、書寫態度的莊重美、平心靜氣的豁達美。最后是培養藝術美,用優美的音樂和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把學生帶入作品體現的意境中去,把有聲的藝術與無聲的藝術結合起來,使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
書法修身,養成良好習慣。我們把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著重培養學生舉止端莊、物歸原處、集中精神、仔細觀察等良好習慣。例如,將握筆姿勢、筆畫書寫、注意結構等各方面結合書寫過程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在指導學生練習書法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三、以活動為載體更新教法,激勵情趣
傳統的書法傳授方法是抄貼式,通過這種訓練,學生的思維和感覺相對缺乏活力,成了機械的被傳授對象,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煩情緒而失去對書法學習的興趣。由于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比抽象思維發達,且年齡小,自控能力差,依據這些年齡和心理特征,在教學中,我們注重生動直觀的教學方法,如運用實物投影儀,把學生所寫的具有代表性的字和范字并列打在屏幕上,在教學“我”字時,把學生寫的“我”字和范字“我”字用實物投影儀投在屏幕上,學生分析比較后,找出自己所寫字的毛病:①第一撇和斜鉤沒有相互呼應;②橫提間距不均勻,字體不勻稱,從而讓學生直觀地看出所寫的字與范字之間的差距。在書法教學中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其次組織各種活動,給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從而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如在學校的校園文化藝術節上既有學生的作品展示,又有師生百人同臺獻藝,學生興趣濃厚,書法已成為學生學習不可或缺的內容。新年與書法同是傳統,都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我們將兩者巧妙結合,舉行了“千人萬福迎新年的活動”。在書法教師的指導下,全校學生學寫各種體的“?!弊?,在近一個月的練習中,寫字與尋根文化結合起來,興趣盎然。在新年來臨之際,全校學生的“福”字作品展示,受到了家長社會的一致好評。學生在活動中既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洗禮,也激發了他們的成就感,調動了他們學習書法的熱情。
參考文獻:
[1]顏翔龍.小學書法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青少年書法,2007(15).
[2]焦新.教育部就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出臺意見[N].中國教育報,201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