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麗
高中地理教學創新就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學過程,并以此為基礎達到全面培養人才和實現人才全面發展目的的教育。下面,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談幾點建議。
一、指導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如果上帝一手拿著真理,一手拿著獲取真理的能力,讓我選其一的話,那么我寧要獲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確實,如果有了獲取真理的能力,那么自己就可以發現更多的真理。同樣,如果教師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就能自己發現、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識。因此,創新教育要求我們: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不僅要傳授某種知識,更要培養獲得這種知識的能力。自學能力對于學生來說終身受用,是其未來獲取新知、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不竭源泉。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采用程序教學法,或者以自學為主的五步教學法,通過目標定向、個體自學、分組討論、綜合演繹、自測自得等,創造條件引導、訓練學生自學,使學生養成自學習慣,看到自身蘊藏著的巨大的學習潛力,進而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學習的主體。
二、鼓勵質疑問難,訓練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而求異思維也稱“發散思維”或“開放性思維”,它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敢于發表不同意見;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等方法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在地理教材中,可訓練學生求異思維的素材比比皆是。例如,“地球如果反向自轉,一天還是24小時嗎”;“地球如果直立繞日公轉,地球上還有四季嗎”;“如何解決地球上的淡水危機”;“如何使地球上的資源、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何解決全球糧食問題”等。這些能讓學生標新立異、別出心裁,讓學生自由思考、逾越常規,讓學生想象猜測、異想天開,從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當然,對于創造性思維過程來說,僅有求異思維是不夠的,浮想連翩之后,還要收斂,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選擇最合理的思路,最有說服力的假設,所以發展學生的求同思維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教”“學”并用,精心設計學法
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地理教學的重心逐漸由“教”轉移到“學”。因此,教學過程不是如何“教”的過程,而是引導學生如何“學”的過程。根據教材中的各種資源和教師自己搜集的資料,可以設計不同的學習方法。例如:對于地理事實、地理數據的學習,可以采用閱讀法、記憶法;對于地理現象的學習,可采用調查法;對于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學習,可以采用讀圖分析法、綜合歸納法、對比分析法等。在新教材的編排中對于新課標所要求掌握的每一項知識和技能都有相應的“活動”建議,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精心設計學習過程,讓整個教學過程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當然,這些“活動”建議不一定全部采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改變活動方式或者重新設計,適時適地地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把能體現地理學科價值的熱點、現實問題引入課堂,將書本與實際結合起來,拓展能力的培養空間,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四、培養研究習慣,提高實踐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研究實際問題,獲取新知識,從而提高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一條途徑。高中學生已具備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潛能,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培養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教師是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應及時了解和關心學生的困難和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補充知識,用鞭策、激勵、賞識等手段,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別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比較關注,因此,教師應從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問題,為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空間。可以選擇下列問題,讓學生展開探究:(一)黃土高原區和南方陵區的水土保持問題;(二)干旱半干旱地區水資源“開源”與“節流”問題和土地荒漠化調查及防治問題;(三)貧困地區農村燃料不足問題;(四)城市交通問題和城市大氣污染及治理問題;(五)學校、工廠、城市等用水量調查及節水問題等。學生通過親歷實踐,調查研究,能提高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學會分享與合作,形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注重知識關聯,引導吸收理解
如何做到一節課下來學生都能緊跟、理解呢?一定要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上下功夫,在講授過程中,注重各知識點的關聯性,多方聯系,建立思維線索,起到環環相扣的作用,目的是使學生思路順暢,易于理解。同時好的知識也要通過各種啟發、引導手段讓學生吸收理解。因此,讓學生思潮起伏是一個維持其興趣,保持其學習熱情,培養其學習積極性的一個方法。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授“常見的天氣系統”一文中,冷鋒、暖鋒的形成可以用多媒體分步演示,讓學生脫離書本,歸納總結其形成過程,課件中注重利用色彩、聲音的變化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代表不同事物的圖像、顏色要有明確的區別,以便于學生認真觀察。采用直感直觀方法能讓學生掌握、理解該知識點,并留下深刻印象。
當然,能夠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有很多,如講授法、啟發法、直觀法、邏輯法、復習法、考核法等,重要的是如何靈活、準確地加以運用以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其學習興趣的作用,如此學到的知識在其創新素質培養中才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是需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創新、實踐才能實現的一個目標。相信在素質教育不斷推行的今天,通過廣大地理教師的努力,學生的創新素質一定會不斷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