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福
摘要:新課標新理念的精神已經貫徹學習好多年了,也深入到各個學校的各科課堂,得到了所有老師的公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現有的教學工作還不是很符合當前課改的要求,有相當部分教師還沒有深刻地領悟新課改的內涵,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共同努力研究,探討出有效的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選擇恰當的素材,創設出的情境不僅要適合教學,更要適合學生的發展需要。有的教師過于注重課堂教學的情境化,把創設情境作為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像數學課堂教學如果脫離了情境,就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也就不是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課了。但事實證明,一些教師辛苦創設出來的情境常常缺乏針對性,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
課例:一位教師教學《圖形欣賞》的片段。課前播放了一段視頻:一只美麗的蜻蜓飛過一片樹林,遇見了一只小鳥,和小鳥有一段對話,最后小鳥對蜻蜓說:“在圖形的王國里,我們是一家的!”學生想不出來為什么小鳥和蜻蜓是一家,課堂一片寂靜。教師只好不停地引導:“你們發現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多次引導,終于引出了課題。由此可以看出,這位教師并沒有選擇恰當的教學素材,創設出有效的教學情境,而導致這節課的情境導入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
2.缺乏有實質性的課堂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中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有些教師認為合作學習是一堂課中必須有的,是教師課堂教學必設的一個環節,而忽略了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所發揮的實質性作用。還有些教師為了完成其課前所預設的課堂活動內容,在學生還沒有完成其合作任務的情況下就被終止合作,這樣也就使合作學習真正成為了形式主義。
課例:一位教師在執教《數據與統計》這課時,在讓學生統計某十字路口在一分鐘內所通過的各種車輛的數量這一環節上,教師播放課件出示學習內容后,就根據自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預設,將學生分成小組來統計數據,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得非常順利,但學生的這一合作過程是被老師“強迫”進行的。因此,我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應使小組合作學習偏重于形式,而是要對其內涵有深刻的認識和反思。
3.缺乏有啟發性的教學方式
“滿堂灌”是傳統陳舊的教學方式,是不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些教師還未將新課標的內容領悟透徹,認為課堂中教師的提問越多越好,結果滿堂課都是“還有嗎”“對嗎”“是嗎”等毫無啟發性的問題,因此,學生也就提不出更深層次的問題了。
課例:一堂“8乘幾”的示范課:導入時,多媒體展示操場上學生正在開運動會的場景圖,教師問:“從這幅圖中,你能獲得什么信息?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有三名學生先后陳述了他們獲得的信息和提出的問題,可始終沒有說到與本節課相關的“8乘幾”的問題。因此,我認為,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應該具有針對性、啟發性,而后通過學生的回答,就能清晰地展現這節課要學的內容,如此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缺乏個性化的課堂評價形式
課堂評價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內容之一,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要賦予激勵性,單一的評價形式是教師課堂教學中的弊端,不能只是為了評價而評價。
二、改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對策
1.教學情境的創設恰當有趣
教師課前創設的教學情境不僅要符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而且要求情境能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不同有不同的變化,還應該賦予一定的時代氣息,例如故事情境、活動情境等。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些情境創設已經失去了它的吸引力,此時就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而對于低、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則可以通過做游戲、模擬表演、講故事等形式創設情境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過程
新課程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諸多新的要求。在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靈活地運用教材中的內容,根據不同的區域特點重設教材,也就是有目的、合理地刪減內容。在合作學習這一過程中,不能忽視班級中的“后進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班級里的弱勢群體,不能讓這部分學生成為學習的“旁觀者”,一定要讓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數學課堂教學就是要讓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數學,注重個性化的學習。
3.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就應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習方式的轉變主要體現在:由學生的接受學習轉向發現學習。接受學習是指學習內容以定論的形式呈現在課本中,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發現學習是學習內容以問題的形式間接呈現在課本上,學生通過已掌握的知識來發現新的知識。新課程提出學生的學習應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向發現學習,把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4.全面得體的評價途徑和方法
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應用于課堂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新課標認為課堂評價有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重視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而不是為了簡單地查看學生的表現,更不是滿足評價者的需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探索評價的途徑和方法,發揮評價的功能,適度的批評不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更能讓學生認清錯誤的原因,有利于今后的改正與進步。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在新理念新思路的教學環境下,我們教師不要盲目地追求新的東西,舍棄切實可行的方法,而應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基礎因材施教,唯有這樣,才能適應新的教育形式的發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