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雙慧
小學語文新課改對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休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少教多學”的高效課堂教學,在這方面本人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現將我的做法做個簡單的介紹。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多學
1、激勵學生自主且互助地學習課文
在過去的的語文教學中,通常采用的是教師通篇講讀課文,學生則是被動地機械地聽教師講解。甚至老師在引領學生講讀課文時,有的學生還心不在焉若無其事的樣子,一堂課下來老師累得上氣不接下氣,而學生根本不知老師講了些什么,這樣的課堂教學其效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們必須把課本的研讀還給學生,變語文講讀課以教師的“講讀為主”為引學生“自我研讀為主”,可是在學習之初,學生往往沒有具體的“研讀”方法,這就需要老師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我是按照以下三個步驟來完成。第一、首先通讀每個單元的課文,要弄懂整個單元的課文之間有何異同,一般情況下,一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同一類型的文章,把握本單元課文的共同特性,但每篇課文之間又有不同之處,要找出每篇課文的不同之處在哪里。比如說寫景的文章,同樣是寫景,可是不同文章的寫作順序不同,有按時間先后順序寫的,有按空間順序寫的,這樣進行比較,就能從中找出寫作技巧和表達方法,為我們的寫作奠定基礎。第二、在研習課文時,要對文章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做出圈點和批注,也可以寫出自己的看法;第三、學完一個單元要對本單元的學習,寫一篇學習感想,談自己的收獲有哪些,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語文教師必須改變“一言堂”教學方式,而是要在語文課上放飛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大膽地交流,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過去的“一問一答”教學模式已不符合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而是要一問多人回答,甚至人學生問學生答。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思想感情、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在研讀同一篇課文時,就會出現“一千個讀者產生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現象,老師要組織學生進行研討,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及感受,這樣做其實就是把課堂學習活動的空間權交還給了學生。我在教學中力爭做到“四個和諧統一”:即在活動空間上,自動與互動和諧統一;在學習內容上,“輸入”與“輸出”和諧統一;在互動交流上,“問題”與“答案”和諧統一;在教學維度上,三維目標與教學內容和諧統一。做好這“四統一”,學生就會在主動而愉悅的學習中去享受自己的學習成果。他們的思維就會不再受書本的局限,而會自動地把書本上嘗到的閱讀知識延伸到課外閱讀之中,并形成閱讀習慣,進而提升自己的語文水平。
二、教師要傳授學法,以實現少教
1、教給普通的學習方法
(1)預習的方法。小學六個年級,其教學內容不同,當然預習方法也有所不同。低年級學生的語文預習要以學會查字典,解決音形義等問題為主。中高年級的學生在新教材講讀之前,要學會閱讀課文有關資料,將要學習的內容自讀2-3遍,從文中找出不懂的難點和疑點,可以在書中勾勒出來,帶著難點和疑點上課,這樣一來學生有了學習目標更容易集中精力解決問題。
(2)聽課的方法。告訴學生帶著問題來上課時,要沿著教師的教學思路,積極思考問題,看自己的思考方法與老師的方法是否一致。聽課不僅僅是聽教師,還要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對問題的各種看法,并開動大腦,看自己還能提出什么樣的問題來。
(3)練習的方法。除了最基本的書寫工整、格式正確外,還必須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要將新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解答各種問題,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得出的結果,都必須做到既理解又掌握,只有這樣的學習才稱得上高效。
(4)復習的方法。分課后復習,單元復習,其中復習、期末復習。無論哪種復習都要以教材為重點,分析語文重點、難點,可以打破教材編排的順序,運用對比方法找出知識上的異同點,這樣進行復習便于學生掌握知識要點。
(5)考試的方法。考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到不緊張不憂慮從容面對,解題要從易到難,先做好做的再思考有難度的題。
2、傳授基礎知識與學法指導
課文中的標點、字、詞、句、段、篇的學法指導是語文學習的重點,低年級是小學階段識字量大的階段,要重點教學生會查字(詞)典,弄懂字詞的含義;中年級以句、段訓練為指導重點,教學生學會組詞造句,進而用句子組成段落;高年級以篇章結構、文章訓練為重點,要學會用詞語造句,用句子組段落,用段落構成文章。
小學語文教材編排的特點,中高年級每冊書由七個單元組成,它們互相獨立又互為整體,教師在教學時,每單元都要遵循“教——扶——放”這樣一個過程,注重“學法”的滲透,利用教師指導的學法去自學課文,教者只做恰當的點撥。最后讓學生去課外獨立閱讀其他文章,這是課內學到的“學法”運用階段。從某種程度上說,語文課堂是教師傳授學習方法的過程,而課外閱讀才是學生獲得各種知識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方法源于課內,知識源于課外”。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者要重點滲透學法,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如:講授《桂林山水》一文,分析桂林的山有三個特點:奇、秀、險;要求學生依同樣的方法自學下一段,桂林的水也有三個特點:清、靜、綠。作者運用了“抓住特征,分步描寫”的方法去描寫景物,當學生學會了這種景物描寫的方法后,可以仿照課文的寫景方法寫一篇景物,通過自己的寫作,學生真正掌握了課內的學法,這正是當今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3、教師示范,展示學法
學生的認知規律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因而在上課初始階段,向學生灌輸抽象的學習方法是很難被小學生所接受的,即使學生機械地記憶,而不是理解和掌握所學到的學法,那就談不上應用。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首先要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感性認識。教師可以通過教學中的示范性指導,讓學生從中去感知學法、領悟學法。教師在示范中要做到兩點:一是教師的教應做到條理清晰,層次清楚,學生很領悟學法;二是教師的教一定要做到難易適度,便于大多數學生嘗試和運用學法,只有做到這兩點,學生才能真正領悟和掌握學法。
總之,“少教多學”教學思想是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愿每一位語文教學工作者在實際的工作中,切實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做到“少教”,讓學生“多學”,構建“少教多學” 的高效課堂,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