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曼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況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的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數學語言運用生活化,從生活經驗入手,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同是一節教學內容的課,不是同一名教師講解,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這就取決于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傾向。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接受理解,枯燥和抽象的數學知識,能夠轉變成學生樂于接受、樂于理解的知識。首先應該考慮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恰當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也助于學生探究理解和掌握新知。
例如,最近,我們的學習進入了小數部分。關于小數在生活中會有許多涉及到的地方:如一袋方便面1.5元,一根雪糕0.5元……對于這部分小數加減法知識的教學,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逛超市。在這個虛擬的超市里,有許多同學喜歡的食物。學生可以選購。要求:算出自己的花銷。在我設計的生活情境中,學生興趣很濃厚,對小數加減的訓練,還有的學生之間比較起來,誰比誰多花了多少?看著學生們興致勃勃的樣子。我知道這節小數加減法的知識學生已經掌握了。
二、創設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的內容與生活經驗越接近時,學生自覺接受知識點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設計數學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去發現、探索和應用,學生就會發現原來熟視無睹的事物竟包含這么豐富的數學知識。
例如,30名同學去春游,在河邊準備坐船,每條小船只坐7人,請問:需要幾條船?學生之間進行激烈的討論,在爭論中學生明白了,在生活中遇到事情要多動腦。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如果能結合數學內容,盡可能創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情境,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數學。
讓生活走進課堂。使課堂變得豐富多彩,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而現實生活本身又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這些都是從學生實際入手,不僅讓學生感受數學無處不在,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同時又有力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實不是數學課都是貼近生活,有一些生活情境使你自己去琢磨。在本學期學習的多位數乘多位數的知識。我想:怎樣能讓學生多練習,而不敢到乏味呢?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教學環節:制作了幾個大蟲子卡片,這些卡片上的算式計算都有錯誤。告訴學生一課大樹爺爺生病了,誰來幫助大樹爺爺找害蟲。學生踴躍的行動起來,在一陣歡呼聲中,練習很快就做完了。愛護樹木的德育也滲透了,真是一舉兩得。
三、回歸“生活天地”,提高數學應用技能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任何功課的目的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即孩子自己會學,學了會用,會解決實際問題,光紙上談兵是沒有用的。數學教學如能在具體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練,會有利于實實在在地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認識在生活中充滿了數學,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趣。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常常是各類信息綜合而顯現的。我們可以將其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接近實際情境的實踐活動中去解決數學問題。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可以模擬超市購物這一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買賣東西。通過識別商品,看標價,付錢,找錢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識別假幣,懂得要愛護人民幣和節省用錢的道理,從而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
四、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價值
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感受到了現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
例如教學《植樹問題》一課,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馬路邊植樹、小朋友排列、路燈等一些生活中現象,讓學生體會間隔的含義。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們體會到只要用數學眼光留心觀察廣闊的生活情境,就能發現在平常事件中蘊含著的數學規律。教學時,讓學生為自己的校園設計植樹方案,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
五、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在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強調: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不僅教材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把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看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學生學起來也親切、自然。因此,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中讓生活情境融入數學,在生活中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樂趣,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致,是必然的。
總之,數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的價值,才能使他們真正地理解數學,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