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元
(河北省青龍縣職教中心 066599)
板栗嫁接不親和挽救方法
王天元
(河北省青龍縣職教中心 066599)
板栗嫁接促進了早果、早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板栗嫁接過程中,也顯現出許多弊病,經常出現嫁接后,接穗與砧木不易愈合,形成各種不親和癥狀。
因砧木與嫁接品種兩者之間的基因差異,所產生的阻抗反應,形成親和力問題,造成疏導組織維管束連通不暢。葉片制造的營養物質(碳水化合物)輸導到接口后受阻,形成接口往下變成高橋腿;造成根部供應養分不足,吸肥吸水能力降低,樹勢變弱,最終死亡。
有的嫁接后雖然愈合,但遇到大風易從結合處折斷;有的接穗成活后,生長2~3年就死去,不能持續生長結實;還有的嫁接3~5年(有的10年)后,接口出現瘤狀突起,1~2年內大量結果,隨即樹勢衰弱,接口以上干枯死亡(圖1)。

圖1 嫁接不親和癥狀表現
2.1 選嫁接親和力強的品種
例如燕山早豐(3113),嫁接親和力好,不易死樹。而大板紅嫁接親和力不強,嫁接口易起包,嫁接5年后,樹勢衰弱,到接后30年,死樹可達50%;燕魁(107)雖適應能力強,但嫁接不易成活。
2.2 使用親緣關系較近的砧木
板栗嫁接繁殖對砧木種類要求比較嚴格,必須是共砧,最好是本砧。實生板栗苗嫁接板栗優良品種叫做共砧。例如:早豐栗的實生苗嫁接燕魁栗。我國栗產區多采用共砧。嫁接親和力強,生長旺盛,根系發育良好,較抗干旱和較耐瘠薄。用該品種的實生苗嫁接該品種叫做本砧。例如:早豐栗的實生苗嫁接早豐栗。本砧更能保持母本優良性狀,親和力更強,成活率更高,值得大力推廣。
2.3 橋接
嫁接后,當月檢查成活時,90%接穗成活,個別株不活,可能是親和力的問題,應換品種進行補接。成活后,發現由于親和力問題造成愈合不好的,如嫁接口變粗,接口受阻現象,翌年春季及早用橋接進行補救。
可利用接口以下抽生的萌蘗進行橋接;沒有萌蘗時,可用實生旺條在四周進行插皮接,要早發現早治療。板栗橋接方法和步驟:
2.3.1 備好橋接枝條 選親和力強的品種(燕山早豐、燕紅、北峪二號等)在每年春季嫁接栗樹前20~30天(北方在3月10—30日),采集橋接用的枝條,根據橋接部位大小,準備0.5~2厘米粗的枝條若干,貯藏方法同其他普通嫁接用的板栗接穗。
2.3.2 橋接 一般在春季栗樹萌芽至新梢30厘米期間,均可進行;根據橋接部位,確定適宜的方法。
(1)需要橋接部位寬5厘米以下,采用搭橋方法。在砧木與接穗交接處用刀開一條溝,深達形成層,寬度等同“橋接”枝粗度;砧木接穗長度10~20厘米;將橋接樹條,用刀削去1/3,放入開溝內,用2厘米圓釘固定,再用塑料條包扎嚴。
(2)需橋接部位寬5厘米以上,采用橋接方法。在砧木一方開長10厘米的溝,嫁接品種一方開長10厘米的溝,中間相隔10~30厘米;將橋接枝條兩端,分別削10厘米的長削面;每端用3個圓釘固定,根據橋接部位粗細,需橋接3~5個枝條。
包扎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塑料條包扎嚴緊;二是因橋接部位粗,包扎不嚴,可用中性硅酮密封膠,用密封槍將密封膠在嫁接口封閉嚴,效果特別好,成活率高(圖2)。

圖2 板栗橋接
不親和癥狀表現嚴重的,當年即可恢復樹勢,翌年可正常結果;癥狀表現較輕的,不影響當年的產量。
(作者聯系電話:1372254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