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杰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歲時學畫山水。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歲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萬里旅行寫生。72歲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晚年用筆趨于老辣。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代表畫作有《漓江勝境圖》《萬山紅遍》《井岡山》等。代表畫集有《李可染水墨寫生畫集》《李可染中國畫集》《李可染畫牛》等。

1923年,李可染入上海美術專門學校普通師范科,學習圖畫、手工兩年。此間,得見吳昌碩真跡。在學校一次紀念會上,聽康有為演講,得知中國唐宋繪畫是世界藝術的高峰,因此被激發斗志的他離職獻身繪畫藝術。1925年,李可染畢業創作以其王石谷派細筆山水中堂名列第一。劉海粟校長為之題跋。是年回徐州,在第七師范附小和私立徐州藝專任教至1928年冬。1929年,李可染越級考上西湖國立藝術院研究部研究生。師從林風眠、法籍油畫家克羅多(AndreClaouodot)二位教授,專攻素描和油畫,同時自修國畫,研習美術史論。同年,杭州“一八藝社”成立,李可染加入“一八藝社”,為最早成員。1931年5月,杭州“一八藝社”在上海舉行習作展,魯迅為展覽寫《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小引》,可染作品始受注意。1930年至1932年期間,“一八藝社”成員先后被迫離校,李可染得林風眠先生暗中保護,給予路費資助,離開西湖,回到徐州。1932年,李可染在徐州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主要是油畫),創辦“黑白畫會”。大幅《鐘馗》入選南京第二屆全國美展;同年,在徐州美術專科學校任教。1942年,李可染開始水墨寫生,作牛圖,在四川重慶參加當代畫家聯展。同時期,古典寫意人物《屈原》《王羲之》《杜甫》以及山水畫《風雨歸牧》等作品問世。也是李可染山水畫形態古典期(1942~1953)的開始。1979年,李可染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文聯委員,并被任命為中國畫研究院院長。1981年,在任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期間,為紀念魯迅誕辰100周年書寫了魯迅聯語,并題“魯迅先生聯語云‘俯首甘為孺子牛,此語給我啟發教育,吾因此開始畫牛,并名我畫室為‘師牛堂,今逢魯迅先生誕辰一百年紀念,寫此以志敬仰。一九八一,可染并記”。1988年,李可染捐贈作品《雨過瀑聲急》,以義賣所得4萬美元贈予國際修復長城、拯救威尼斯委員會。1989年5月12日,文化部舉行“著名國畫藝術大師李可染先生為中國藝術節基金會捐款儀式”,表彰其捐款10萬美元以促進中國藝術事業發展。12月5日上午10時50分,心臟病猝發,享年82歲。

在山水畫方面,李可染主張“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獲得了新的生命。他也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即從單純到豐富,再由豐富歸之于單純。在素描方面,李可染認為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學,素描唯一的目的就是準確地反映客觀形象。形象描繪的準確性,以及體面、明暗、光線的科學道理,對中國畫的發展只有好處,絕無壞處。李可染也提出過“采一煉十”的主張。意即,采礦是艱辛的,冶煉更加需要付出百倍的勞動,真正的藝術創造必須兼有采礦工人和冶煉家雙重艱辛和勤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