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于《人民音樂》2008年第12期上發表了《中小學管樂教學中的問題和對策》一文。論及當時的中小學管樂教學。近十年過去了,中國的管樂教育取得了很多成果。同時也還存在著需要理性思考和在實踐中解決的問題。現就自己比較熟悉的近十年的長號教學改革談一些看法。
一、成果
(一)長號藝術節、管樂展演帶動專業化進程
從2006年12月9日,中國音樂家協會管樂學會長號、大號聯合會在中央音樂學院成立,至2015年8月,聯合會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國際長號、大號藝術節。無論從比賽規模、演出質量與場次、專家水平等外部條件都在朝著國際化趨勢邁進。藝術節期間,每天都有不同的專家對報名學生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系統化訓練,讓在場的每一位演奏者都能感受到高質量的教學。大獎賽的組別設置有非職業少年組、青年組、成人組和專業組,曲目設定頗有難度,參加比賽的選手也很國際化。
2015年7月,由上海音樂學院主辦的首屆長號藝術節在上海開幕,邀請了紐約愛樂樂團長號首席、世界著名長號演奏大師Joseph Alessi和上海交響樂團長號首席郝杰等業內專家共同授課。多種多樣的演出與學術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大院校的長號愛好者的參與。
以北京市為例,2016年5月,北京市舉辦了第十九屆學生藝術節行進管樂展演,充分帶動了北京市中小學管樂團的社會效益。政府每年的大力支持與投入,讓北京各大中小學校可以專心致志地發展自己的管樂團,再加上獲獎的學校可以得到豐厚的回報,大大提高了參加展演學校的積極性,使得他們可以更好地建設自己的管樂團,以更佳的狀態參加來年的管樂展演。這樣的良性循環從長遠來看促進了我國整個管樂產業的發展,真正做到了教育從娃娃抓起。只有讓孩子們從心底里喜愛管樂,愿意與國內外高水平的院校交流演出,同時給予參加樂隊和獨奏能力突出的學生一定的獎勵與展示機會,家長才更愿意培養孩子的音樂方面的興趣愛好,最終實現雙贏或多贏的局面。可以說北京近十年成功的中小學管樂教育所取得經驗值得全中國推廣與實施。
僅就2015年北京第十八屆學生藝術節的管樂組比賽成績來看,小學組(金帆團組、甲組、乙組)獲獎(前三名)就有44個之多,中學組(金帆團組、甲組、乙組)也有25個之多。且不算沒有獲獎的中小學學習長號的人數,按照獲獎的69所中小學校統計,一個管樂團至少三把長號,一般每所學校都有2—3支樂隊,按2支管樂隊六把長號計算,保守估計就共有四百多名學生學習長號。無論從樂隊的整體演奏水平,還是個人的獨奏能力都是較強的。如此龐大的長號隊伍以后的發展前途可想而知,激烈的競爭促進著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二)長號專業人才逐步適應新型社會的發展需求
1.逐步建成和完善科研與教學型師資隊伍
近十年來,以中央音樂學院為代表的全國藝術類院校培養長號專業性人才的水平日益提高,學校在引進長號專業教師方面也在逐步順應國家大的教育方針政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培養高質量、高水平、高學歷的專業教師。從近年來學校的招聘政策不難看出,2005年前后,有的綜合類藝術院校招聘教師的學歷還停留在本科及以上學歷,但從2008年開始已經開始招收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了,2010年以后基本都是從海外或知名院校碩士及以上畢業生擇優錄取。從2005年到2010年前后五年間的發展趨勢,依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第九專題:“教師隊伍建設研究”中的第三十二條: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研究,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如何逐步建成和完善科研與教學型師資隊伍這一方針政策顯然提到了日程之中,并已開始實施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更可喜的是這個政策不僅適用于全國的專業性音樂學院,綜合性大學甚至中小學在招聘專業教師或音樂教師時也在逐步提高招聘門檻。招聘條件通常有以下幾點:(1)年齡通常在22—40歲之間;(2)大多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國內外知名大學優先)學歷;(3)具備一定科研能力;(4)有一定工作經驗;(5)應聘者在同等專業報名人數不能低于三人(力求公平公正)。
2.逐步培養實用型專業人才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國民綜合素質的培養,對于文化產業的扶持政策也越來越明確與細化。因此,社會對于藝術類專業性人才需求的與日俱增,尤其是培養實用型高水平人才這一目標也逐漸地成為眾多高校制定培養計劃的一大重點。從近十年來各大用人單位(主要是交響樂團、歌舞團等)招聘演奏員的要求來看,學歷基本是停留在本科及以上學歷,著重看中的是演奏員以下幾點:(1)業務能力(演奏樂曲水平、試奏樂隊困難片段的能力);(2)畢業院校(海外留學優先);(3)有無樂隊演出的經歷;(4)語言表達能力與理解力。
以中央音樂學院為代表的長號演奏專業近年來可謂碩果累累,教師隊伍基本都是由有著豐富國外留學演奏經歷的專家組成,他們帶來的先進理念與技術加上自己多年的演出與教學經歷,已經培養出一大批出類拔萃的長號專業學生,其中有的已在全國一線城市的交響樂團、愛樂樂團擔任首席,有的在全國各大藝術類院校教授長號專業課程。
作為長號這種專業性很強,尤其在樂隊中起重要作用的銅管樂器,通過課程教育改革的實施,教師在培養長號專業的學生逐步適應新型社會的發展需求時,通常在下列幾個層面中需要發展與完善:
(1)交響樂隊長號聲部困難片段:教師在授課時,刻意將樂隊的長號困難片段作為上課重點練習內容,講授長號在整個交響樂隊中所起的作用、交響作品的風格、作曲家的創作背景等相關內容,并親自做出示范。同時鼓勵學生們在校期間參加交響樂團的排練與演出,提前適應交響樂團的合作氛圍,積累樂隊寶貴經驗。
(2)重奏訓練:包括銅管五重奏、長號重奏(二、三、四重奏)、小編制管弦樂重奏等。眾所周知,衡量一名演奏員水平的高低,不僅需要其獨自吹奏樂曲的演奏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樂隊里與本專業其他聲部的重奏、與其他樂器合奏的實際演奏能力,看其是否能融合在整個樂隊之中。因此,設立多種形式的重奏課程是訓練演奏者音樂感覺的最佳途徑,而這種音樂感覺不是作為演奏者自身對樂器的理解力與判斷力,而是需要傾聽其他聲部或樂器的現場演奏狀況,快速判斷的能力與調整自身的融合力,使其吹奏效果不能出格也不能被淹沒,這種控制力與樂隊感覺是需要大量訓練才能逐步達成的。
(3)專業曲目呈現多元化、復雜化:一般長號演奏者從小學就開始接觸簡單的小型樂曲,到了中學出于考級或申請特長生等各種社會目的,或多或少的接觸到中級水準的長號樂曲。到了專業型院校開始練習不同風格的有較高技術(單吐、雙吐、三吐、氣息、嘴的耐力等)與曲目(節奏、音高、旋律、風格、音準等)難度的協奏曲或奏鳴曲。比如演奏巴洛克、古典時期的曲目,雖然技術不是很難,但需要長號演奏者注意每個旋律線條的歌唱性與連貫性,聲音力度需要明顯變化。盡量把握好樂曲中的斷連奏技術,不管連音還是吐音,音符吹的飽滿平穩些。速度嚴格按照譜面上的要求處理,不能根據自我理解忽快忽慢,還要精心吹奏好各種裝飾音來展現當時的風格特征等。
二、長號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在談到教育問題時,提出了“要整體提高五十多萬所學校、2.6億學生龐大教育體系的公平和質量水平,全面提升13億人口的人力資源開發水平,我們的任務十分繁重、十分艱巨。抓住了質量這一主題,就抓住了新理念的要義和精髓”的重要方針政策,其中質量是關鍵,是教育的核心問題。藝術類教育更要注重學生質量,學生專業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以后的發展與就業。
長號教育教學的改革在中國藝術類教育越來越注重公平與質量的方針政策下,要順應歷史潮流,把握當前機遇,力爭做到穩步提升。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整體提高各大院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如何提升他們的教學理念與專業知識,更好地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求。如何根據長號專業學生的自身條件與水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才施教,把握國際國內先進的教學經驗與理念,培養出適合當代社會需要的專業性人才。
(一)增強專業教學中的互動性
1.問題討論
在長號專業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各種問題,比如很多愛動腦子的學生常常問老師各種技術與音樂處理方面的問題。教師在將自身所學告訴學生同時,一定不能武斷地說自己是絕對正確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余地,多以討論的形式讓他們自己感受。音樂處理方面要遵循作曲家意圖或譜面上的標識謹慎處理,再加上自己多年對樂曲的理解或經驗,與學生交流探討哪一種處理更適合。音樂這門藝術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探討的只是哪種處理更合適或更能被大眾所接受,它的宗旨就是抒發人的情感,給人以愉悅感,而且人的情感千變萬化,難以琢磨,故此千萬不能僵化地處理。
2.同門相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學會拿身邊的例子說事,這樣更容易說服學生,加快他們前進的步伐。比如常常能遇到天賦極高且練習刻苦的出色學生,平常在給學生上課時多拿這些學生給其他同學當榜樣,叫他們與出色的學生多接觸,多交流學習。要向他們傳達一種平等的思想,屏棄傳統的師哥一切為大的意識,師哥既可以向師弟傳輸寶貴的吹奏經驗,也可以向師弟們學習其長處,通過教師灌輸專業為上的理念,同學們相互真誠地交流學習,來實現共同進步。
3.視頻賞析與現場演出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教授長號演奏技巧外,還應多鼓勵學生欣賞國內外高水平演奏家的音、視頻,或者提供給學生期末考試或長號比賽的曲目示范資料,讓出色的學生多參加長號比賽,使他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差距。只要有強勁的動力,開動腦筋、思考性地練習,學生才會加倍努力,力爭達到質的突破與自我飛躍。還要不局限于本專業,鼓勵學生到現場聽乃至參與交響樂、重奏、獨奏等形式的演出,以提前適應未來工作的高強度。
(二)加強教師的培訓
1.讓教師客座樂團
近些年來,越多越多的藝術院校都鼓勵專業教師定期或不定期的客座交響樂團,這樣可以讓教師們對當今最新的、最受歡迎的曲目有所了解。通過自身的排練與演出,積累了諸多寶貴的演奏經驗,便于在自己的專業課程中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們了解當前演出團體的工作狀態與目標。等學生們畢業參加各種考試時,更會有的放矢。
當然,這也符合當今教育教學的改革需求,注重質量的培養,以滿足現代化社會用人單位的不斷需求。在傳統的長號專業教學內容中,重點都放在如何使學生練好高難度的長號協奏曲、奏鳴曲等形式的樂曲,而不管學生的實際水平能否達到就拔苗助長。可喜的是在近些年的專業教學中,教師們越來越意識到獨奏樂器的樂隊困難片段、重奏、用腦子分析(多聽、多討論)等其他形式的教學內容一樣重要,新型社會的用人單位(演出團體)也不歡迎只會吹獨奏樂曲的應聘者。
2.鼓勵專業教師進行再教育與培訓
隨著各大藝術院校對教師教學質量要求的提高,隨著近十年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科研型教師需求的與日俱增,純教學型教師逐步減少。這就意味著教師在進入工作單位后還將繼續深造、學習與研究,不管是自費還是公費,學校都持鼓勵支持的態度,因為只有教師自身科研與教學能力水平提高了,學生整體素質與質量才會呈上升趨勢,畢業后在社會上才有競爭力與優勢,呈現出良型循環的態勢。
參考文獻
[ 1 ] 〔美〕非利普·法卡斯《銅管樂器演奏藝術》,姚文華譯,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
[ 2 ]戴中輝《現代小號教學與發展方向》,《樂器》2002年第11期。
劉強 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助理實驗師
(責任編輯 金兆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