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坤++鄭爽++李黎明++于京平++王櫻霖++周潔++林鶯

摘要:威海市文登區是我國最早引種西洋參的地區之一,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所產西洋參品質極佳。本研究通過對西洋參種植戶以及相關生產、加工企業的走訪調查,分析了該區域西洋參產業結構和種植現狀,研究了目前西洋參產業的市場特征、技術特征、經營方式、產業結構及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西洋參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西洋參產業;現狀;對策;威海
中圖分類號:S567.5+3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7)06-0148-03
AbstractWendeng District in Weih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is one of the earliest areas to introduce and cultivate American ginseng in China. The American ginseng from this area possesses high quality due to its unique advantages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interview with farmers and manufacturer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lanting status of American ginseng in this area were analyzed, and the market and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bussiness practice, industial structure and present problems were studied. In the end, the strategies were put forward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ginseng industry.
KeywordsAmerican ginseng industry; Status; Strategy; Weihai
西洋參又名花旗參,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北美洲,目前北美主產區在加拿大和美國等地區[1]。西洋參具有補氣養陰、清火除煩、益胃生津的功效,多用于治療肺虛久咳、失血咽干口渴、虛熱煩倦等癥狀[2],既是上等中藥,也是滋補之圣品。
我國引進西洋參產品已有200多年歷史。20世紀70年代開始有計劃地引進種植,80年代初現威海文登區張家產鎮口子李村在山東省率先種植西洋參成功并推廣到其他地區 [3]。因此,威海市文登區也是我國最早開展西洋參種植的地區之一,產業發展也隨之展開。
筆者在參與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對種植農戶以及相關生產、加工企業的走訪和調查,研究了威海市文登區西洋參的種植現狀和產業結構,并提出解決方案,以期為促進山東省西洋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1威海市文登區西洋參產業發展現狀
1.1種植情況
共走訪調查18個西洋參種植專業村、3個西洋參種植合作社、30多個西洋參初級加工廠并深入文登西洋參文化館學習。通過調查了解到目前該地區西洋參種植面積達到3 000 hm2,約占全國種植面積的70%~75%,約占全省面積的95%,年出圃面積666.7 hm2,年總產量為5 500 t,年交易量約占全國同期同品種的30%以上,總產值達6億,綠色基地認證面積533.3 hm2 [4]。
1.2產業結構
目前威海市文登區西洋參產業在頤陽酒業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逐漸由以前較為單一的種植模式轉變為集技術研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一體化的雙贏格局,企業與農民互幫互助、風險共擔,農戶在產業中的主體地位得到確立。
2威海市文登區西洋參產業存在的問題
2.1產業化水平不高
一是規模小、成本高。該區域西洋參種植與北美等產區相比,規模依然偏小,規模效益低;種植模式多為小農戶分散經營,市場競爭力和抵御價格波動的能力較弱;前期投入較高,僅種子款就占總投資的32.9%[5]。二是產品附加值低。部分西洋參仍以原料出售,產品多以初加工為主;果肉等附加產品利用率不高,浪費嚴重。三是品牌意識不強,宣傳力度不夠,產品的市場認知和占有率較低。
2.2科技水平不高
一是缺乏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目前該地區西洋參灰霉病的發生率逐年升高,已經成為影響西洋參產量的一個主要病害[6],立枯病、猝倒病、黑斑病及金針蟲、地老虎、象甲等普遍發生,新出現的一種根腐線蟲病可使西洋參減產5%~10%。二是設施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等新型種植技術難以系統推廣,導致產量和質量提高困難。三是土地利用率低,重茬問題明顯。目前該區域種植方法單一,重茬間隔期為20年,張家產鎮最早開展西洋參栽培,由于連作障礙得不到解決,目前已經出現無地栽培的現象。
2.3社會服務體系不完善
一是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重視度不高,缺乏健全的市場監督法規及系統的檢測體系和先進的檢測技術,造成產品整體質量相差很大,良莠不齊[3]。二是對品牌的保護力度不夠,眾多商家特別是不法電商打著文登西洋參的旗號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使消費者產生誤解,極大損害了文登西洋參的聲譽,影響了生產和銷售。
3西洋參產業的發展對策
3.1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3.1.1加強宣傳,擴大市場通過各種媒體平臺全方位、多角度宣傳文登西洋參,增強消費者的認知度和信賴感,擴大國內、國際市場,拓展產品銷售途徑。
3.1.2加強品牌建設相關種植、加工企業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要強化品牌意識,提高品牌識別度和競爭力,增加品牌文化內涵,維護品牌形象,促進西洋參產業的良性發展。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強行政管理和司法監督及相關政策法規建設,形成完善的品牌保護體系和維權、爭端處理機制,提高市場占有率。
3.2提升產業化水平
3.2.1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建立和完善技術研發、購買、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經濟發展新模式,擴大西洋參生產合作社的規模,將農戶、公司和基地緊密結合起來,互利共贏,形成產業化、專業化、一體化的生產經營體系。建立示范基地,輻射推動西洋參的發展,根據市場規律適時指導農戶擴大西洋參的生產規模。
3.2.2科學規劃,綜合協調因地制宜合理規劃西洋參種植區域,充分發揮區域的種植優勢,增加單產,同時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綜合協調農牧、林業等相關產業開展環境保護和治理,減少化學品投入,發展生態西洋參。
3.2.3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充分利用西洋參的莖葉資源提取皂苷、揮發油、多糖等有效成分,利用莖葉開發西洋參茶等相關產品,多方向利用西洋參,提高產品附加值。
3.3加強科技推廣力度
3.3.1推廣標準化種植合理調光調水,一年生西洋參的最佳光照程度要控制在10%~15%,兩至三年生的則要控制在25%左右,根據栽培標準建立遮陰棚;注意土壤含水量保持20%~30%、pH值在5.5~7.0之間;研發推廣易降解無污染的新型農藥。
3.3.2克服連作障礙選擇小麥、玉米等禾本科農作物為前茬作物,不能選用花生、果樹等,以免加重病蟲危害;改進整地技術,増施有機肥;開發利用EM等微生物制劑,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數量,促進土壤內含微生物的分解,改善土壤環境,縮短輪茬時間,提高土地利用率。
3.3.3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引進選育抗銹腐病、根腐病、立枯病的品種,提高產量和質量;加大對新品種、新技術的宣傳,通過中短期培訓幫助農民改進種植技術,提供管理水平。
3.4提高社會化服務能力
3.4.1加強政策扶持和監管監督由于西洋參產業受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大,存在投資風險及投資成本較高的缺陷,政府應制定資金扶持等優惠政策,幫助參農穩定生產,形成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根據國際上對生藥有效成分的要求,制定合理的生產加工質量控制標準,建立質量監督體系,保證藥材質量;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取締假冒偽劣產品,形成質量監督誠信體系,保證市場秩序。
3.4.2多渠道吸引資金西洋參種植成本較高,多渠道吸引資金是實現西洋參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格局的重要舉措。相關部門在給予充分政策支持的同時也要保證政策穩定性。積極吸引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3.4.3形成新型服務體系利用多種現代傳媒手段向廣大農戶及時提供最新種植信息和市場動態,幫助農戶規避風險,獲得更大利益;鼓勵相關人員建立西洋參合作組織,為廣大農戶提供指導和服務,發展訂單式種植,同時為農戶提供相應物資,與農戶形成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的有機體。
參考文獻:
[1]趙樹清, 載新榮. 西洋參研究進展[J]. 廣東藥學, 2005,15(6):63-65.
[2]孫黎明, 劉方杰, 劉靜,等. 文登西洋參應用以及種植技術方面的研究[J]. 特種經濟動植物, 2015(9):38-39.
[3]榮加林, 徐靜. 威海地區文登西洋參區域品牌發展現狀與意見[J]. 現代農業科技, 2015(20):292-293.
[4]侯麗娟, 劉連成, 胡靜,等. 威海市西洋參種植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探究[J]. 特種經濟動植物, 2015(6):33-34.
[5]王靜慧, 吳文良. 北京懷柔西洋參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 2003,31(4):29-33.
[6]孫素霞, 魏曉明,李春龍,等. 文登西洋參主要病害的發病特點及綜合防治[J]. 北方園藝, 2011(13):150-151.